别样心情看平遥(刘德惠)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别样心情看平遥》是中国当代作家刘德惠写的散文。
作品欣赏
别样心情看平遥
平遥古城是个有名的地方,早就想去看看却一直没能成行。事情总是没完没了,有些还很意外。以致计划好的行程往往会因事而改变。这次有了去平遥的想法后,随即便购买了火车票。原来多变的轨迹一下就变成控制行动的指针。
列车在夜幕中前行,车厢内不时传出熟睡的鼾声。
再有半个小时就到平遥站了。简单的收拾收拾随身物品,梳理了一下有些杂乱的头发,便到车厢出口处等待下车。
乘务员站在车厢门口,做好了列车到站的准备。她看了看我这个没带行李的旅客,“是去平遥玩吗?”她随便的问了一句。我随口应答“就是的”。身后站着一位也要下车的年轻姑娘。一打听才知道她就是土生土长的平遥人。她告诉我:“平遥地方不大,出火车站朝前直走几百米后,向左一拐就是古城,溜溜达达就到了。”乘务员也说起去古城玩的体会……。听了她们的介绍,对去平遥古城的线路和观光景点心里多少有了些底。
清晨的平遥火车站前,拉客的车夫三五成群。脚还没完全迈出检票口的铁门,拉客的就迎上来了,“去平遥古城一位50元”。谢绝了一个又来了一帮。无奈之下只有出此下策:“古城已去过多次,这回是来看朋友的”。此言一出,围拢的拉客便四下散去。
站前马路边有几处卖早点的摊点,随意找了一家坐下。要了碗小米稀饭和当地的一种饼。顺便又跟老板娘确认一下去古城的线路。老板娘四周环顾看没有出租车司机之类的人,脸朝外面,轻声地说:“前面红绿灯那儿一拐就是”。
鲜红的朝霞掩映着刚刚出头的太阳,阳光从云缝里照射下来。瀑布般的金色霞光照亮了古城,也照亮了我的心田。穿过西关大街,展现在眼前的便是古老的城楼和古老的城墙。凤仪门大门敞开喜迎四海宾客。不少商户已经开始了一天的忙碌。我和老伴正琢磨如何用较短的时间完成平遥古城的游览。路边“兆兴干果副食店”的老板,似乎察觉到了。主动走过来说,“平遥古城如果走着看,又费时间又累人。不如在我这儿租个自行车,10块钱,省时省力。我还免费存包。”别说这真是个好主意。我俩欣然接受。付了钱,骑上车,沿古城一路走来一路拍。
大凡古城,无外乎古城楼、古商号、古城墙、古寺庙加之一些古民居。我对这些兴趣不大。因为,在古香古色的外衣下,附有太多、太强烈的现代符号。历史的厚重和文化的底蕴有时让人难以扑捉到。我们暗自庆幸,没有乘坐游览车。骑着自行车穿过西大街、南大街,走进沙巷街的小巷。在那儿见到了“古陶四小学”。它是这座古城中唯一的学校,有十二个班,三百余学生。还和学生及学生家长进行了简单的交谈。学校的校舍是县里的文物保护单位“黄宅”。那是一座四合院,廊子前面的柱子是红色的,柱子的底托是圆形的水泥墩子。做为宅院不能说不大;但做为学校还是略显小了一点。学校进门处悬挂着一块匾,上书“文明育人,育文明人”。学校是破旧些,设施也显得简陋。但从庭院深处传出的朗朗读书声,依然是那么动听。
太阳慢慢地爬上了杆头,街上的游人渐渐的多起来。推着自行车边走边看,边打听。“来的人多,生意还行一年挣个几万块钱。”、“古城里没有医院,看病得出去。”外面的游客向当地人打听更多的是,有什么好玩的、好吃的、好看的。
离开平遥准备去太原,出城门等不到出租车。我是不愿意做“黑车的”。正当向路人打听时,一位开着正三轮载货车的农村妇女,停下来告诉我们,去长途汽车站怎么走。山西话不大好懂。她好像看出来了,随口就说“我送你们去”。接着就整理车厢内的东西。尽可能的腾出更大的空间,告诉我们一定不要坐在车帮上,那样不安全。我这一生还真没坐过这种车。她的真诚感动了我。上了车,我说给她钱,她没有回应。一再叮咛注意安全。车开得很稳,拐弯处一定是减速仔细察看后才通过。在车上她告诉我:她是当地人已经五十了。两个孩子。有一个还在大学读书。平时在家务农,多余的菜和粮拉出来卖。时间不长,她把我们平安的送到长途汽车站。我给她钱,她只收了五元。
平安的把我们送到后,她脸带微笑说,“我就回家了”。看着那张晒黑的脸,拉着那双磨出老茧的手。问她我们能照张像吗?她很高兴也很开心的和我站在一块。
平遥县城有着久远的历史,平遥人有着朴素的情怀。此次平遥行,感触最深的不是古城古景,而是平遥人的真诚和热情。
作者简介
刘德惠,散文在线网签约作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