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刘思德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跳转至: 导航搜索
刘思德
出生 1964年9月
湖南省汨罗县
国籍 中国
职业 南方医院消化内科 主任
知名于 2015年4月首届羊城好医生刘思德:尝试8次胃镜6次肠镜 为与病人感同身受
知名作品中华消化内镜杂志
中国消化内镜杂志
现代消化与介入诊疗

刘思德[1]1964年9月出生于湖南省汨罗县。1986年毕业于第三军医大学临床医学系,1997年获第一军医大学临床医学博士。从1992年开始工作于南方医科大学南方医院消化科,目前任教授、主任医师。长期从事早期大肠癌的内镜诊疗临床与研究工作,有强烈的科研意识,对本领域的前沿理论和研究热点有深切了解。围绕大肠癌的早期诊断与微创治疗积极开展和引进新的理论和新的技术,多次赴日本及欧洲学习和进修先进的内镜诊疗技术,特别针对大肠的特殊形态肿瘤进行了较深入的观察和临床研究,2009年入选国家《新世纪百千万人才工程》国家级人选。

学术任职

南方医科大学南方医院教授、主任医师《新世纪百千万人才工程》国家级人选。

中华医学会消化内镜分会青年委员会副主任委员,

广东省肠外肠内营养学会副主任委员

中华消化内镜学会大肠学组秘书,

广东省消化内镜学会常委,

广东省内镜学会大肠学组组长,

广东省内镜医师协会常委,

广东省中西医结合学会青年委员会常委,

广东省抗癌协会大肠癌专业委员会委员,

《中华消化内镜杂志》编委,

《中国消化内镜杂志》编委,

《现代消化与介入诊疗》编委.

任免信息

2017年12月,当选中国民主同盟第十二届中央委员会委员。[2]

学术贡献

一、国内首先报道大肠侧向发育型肿瘤,并建立内镜下成功切除此类肿瘤的微创术式

于2001年最早在国内报道大肠的侧向发育型肿瘤的内镜形态,此后,对平坦型大肠肿瘤的内镜诊治进行了大量临床研究,尤其对平坦型大肠肿瘤的内镜下粘膜切除术(EMR)进行了多项创新和改进,解决了大肠侧向发育型肿瘤及平坦型早期大肠癌内镜治疗的技术难题,EMR手术数量和疗效居国内领先地位,该方面研究成果已在核心期刊发表论文13篇(第一作者),积极开展学术交流,每年超过30次被邀请在国际性及全国性学术大会上进行这一方面的专题报告或手术演示,受到国内同行的高度认可,2007年受中华医学会消化内镜分会委托担任《中国早期大肠癌内镜诊治指南》起草人,并于2007年11月当选为中华消化内镜学会青年委员会副主任委员。 2015年4月首届羊城好医生刘思德:尝试8次胃镜6次肠镜 为与病人感同身受 “羊城好医生”:刘思德

刘思德,教授、主任医师、博士生导师,南方医科大学南方医院消化内科主任,广东省政协委员、民盟广东省省委委员、家庭医生在线医学委员会委员。长期从事结肠镜诊疗及早期大肠癌内镜诊治临床与研究工作,先后获军队及省级科技成果奖6项,获国家专利授权6项,发表论文52篇,获国家863计划重点基金项目2项,主持国家及省部级科研基金项目7项,在研基金超过1000万元。2009年入选“新世纪百千万人才工程”国家级人选,2010年受聘为广东省高等学校“珠江学者”特聘教授,2012年入选广州市高层次人才(杰出专家)。

“羊城好医生”口碑:承受了8次胃镜6次肠镜只为与病人感同身受

与很多医学生懵懂的选择专业不同,刘思德从第三军医大学毕业时,就立志要做一名消化科的医生,他笑言,“太多亲戚朋友患消化道疾病了,我想为他们减轻痛苦。”

在20多年的从医生涯中,他一直坚守这个理想,并将其作为从医准则:把病人当亲人般对待。他透露,“我时常想,如果这个病人是我的亲人,我会怎么样给他治疗?”

不仅把病人当亲人,刘思德还经常做一些与病人感同身受的事情,用于改善病人感受。胃镜和肠镜是现今诊断消化道疾病最为精准的检查方法,但做过胃镜和肠镜的病人都知道,这是一种有创检查,操作过程会让人感觉不适,病人的接受程度比较低。为了改良胃镜和肠镜的操作方法,刘思德教授请同事为自己进行了8次胃镜,6次肠镜检查。他坦言,“我承受多次胃肠镜检查,收获之一是可以获得检查过程中患者的真实感受,可以真实感知患者在检查过程中的痛苦,有这些经历可以让我更好的体谅病人的感受,更好的修正检查过程中的手技,最终可最大限度减轻病人的痛苦,同时也有助于提高自己的技术。”

在刘思德的要求下,现在,南方医院消化科年轻医生都需要自己先尝试胃镜和肠镜,这是必修课,“如果自己都没感受过,怎么能了解病人的感受?怎么能提高?”平时说话和风细雨的刘思德教授在专业技能的要求上却透出无比的坚毅。

“羊城好医生”医德:医生应该对得起病人的信任

作为国内知名的消化内镜专家,许多病人慕名而来,找到他,他从不推辞,他认为,病人找上门,是对一个医生的信任,应该力所能及的去做,要对得起病人的信任。

去年,一位汕头女患者因胆管炎和胆结石堵塞转来南方医院由刘思德教授主治,那天病人从汕头转来南方医院已是晚上,早已过了下班时间,但刘思德专门留下来等这位病人。仔细了解病情和完成相关检查后,刘思德教授加班给病人做了逆行胰胆管造影术(ERCP),手术成功,病人及时得到医治。病人儿子在回忆母亲这段治病经历时,仍深怀感激:“那天刘思德教授亲自把我妈妈抱到ERCP台上,每次向我妈了解和分析病情时,他总是脸带笑容,给予我妈妈很大的安慰和信心。他总是忙个不休。可无论他如何劳累,他总是轻声细语,让人如沐春风,无论是病人和家属都感到深深的安慰和强烈的安全感。”

另一位病人在网上深情的写道:家父、姐、妹、我自己共四人先后找过刘教授做胃镜肠镜,感受颇深。他不但操作技术高超,服务态度好,还特别耐心,总是微笑示人。据悉他曾经为朱镕基总理做过胃镜肠镜,果然名不虚传。他的进镜手法轻让人不打麻醉也不会感觉到插镜带来的明显不适……

“羊城好医生”技术:走在阻击消化道肿瘤的最前沿

在刘思德教授的办公桌上有一本浅黄色的普通笔记本,上面清晰的记录着每天需要处理的事情,手术、讲课、会诊、会议……。科研、临床、教学几乎是他的全部。刘思德教授形容自己每天的工作轨迹是三点一线:医院、学校、家。他指着办公室窗户对着的那幢楼,顶楼就是他的家。虽然透过玻璃窗就可望见近在咫尺的家,可是由于工作的繁忙,他几乎每天都是晚上10点多才回到家,每年休息的周末加起来也才5、6个,在家里呆的时间并不多。

刘思德教授的研究领域主要是大肠癌的早期诊治。大肠癌是广东省的高发癌症之一,每年因大肠癌致死的病人很多。虽然早期大肠癌只要发现就有98%几率可治愈,但是大肠癌的早期发现并不简单,目前早期大肠癌的发现比例仅约10%。他最早在国内报道大肠的侧向发育型肿瘤的内镜形态,此后,对平坦型大肠肿瘤的内镜诊治也进行了大量临床研究,尤其对平坦型大肠肿瘤的内镜下粘膜切除术(EMR)进行了多项创新和改进,解决了大肠侧向发育型肿瘤及平坦型早期大肠癌内镜治疗的技术难题。

为了更好的推动大肠癌的规范诊疗,早在2007年,刘思德教授就担任起草人负责制订我国首部《早期大肠癌内镜诊治规范》。近10年来,他也不遗余力地推广早期大肠癌诊疗新技术,积极倡导把大肠癌的诊断重点放到癌前病变的新观念,通过坚持举办国家级继续教育项目《大肠镜单人操作及早期大肠癌高级研修班》,为我国培养了大批内镜医师,使我国早期大肠癌的检出率明显提高,让成千上万的大肠癌患者能早期发现并得到彻底治愈。作为广东省政协委员,他也把握每次提案的机会,积极推动大肠癌的预防及早期诊治。

作为学科前沿的探索者,刘思德教授的研究成果不止如此。2003年问世的双气囊小肠镜经口送达盲肠的成功率低,检查时间长,部分患者无法耐受痛苦,针对双气囊小肠镜存在的不足,刘思德提出了引导式单囊小肠镜的设计思路,并于同年获国家实用新型专利授权,其产品将成为新一代的高效能小肠镜。针对胶囊内镜的海量图像存在人工读片效能低下容易漏诊的缺陷,他提出数字化图像过滤系统的设想并获广东省科技计划项目资助及省部“产学研”项目重点资助。

研究都是长期的工作,刘思德教授透露,现在还在进行研究生时的课题研究--生物人工肝的项目研究,已经进行了19年。全球每年新发肝癌50万人,中国占55%,如果这个研究成功,将是肝癌患者最大福音。在长期的研究中,刘思德教授针对人源性生物材料及人源性肝干细胞研究提出了创新观点,在原有的研究基础上提出“肝腺瘤细胞全功能永生化建株研究”的设想并获国家“863”干细胞与组织工程领域的两个重点项目资助,担任课题组副组长及子课题负责人。

针对胃镜和肠镜给病人带来不适的弊端,他也正在进行胶囊胃镜、肠镜的研究,并已获得相关专利。“我们希望病人吞下一颗像胶囊一样的药丸,就可以看到消化系统的情况,我们也希望胶囊与手机软件组合,病人可在家做检查,并将胶囊镜的成像结果传给专家看,省去病人在医院排队做检查及来回奔波。” 二、提出新型单气囊小肠镜的设计思路,并获国家专利

小肠全长达6米,除十二指肠外,其它小肠均游离于腹腔内,传统推进式小肠镜的插入模式以向前推进为主,由于小肠的高度游离,致插入时易形成襻曲,造成插入困难,一般仅能插入至空肠中上段,完成部分小肠的检查,传统推进式小肠镜无法完成经口送达盲肠的全小肠检查。2003年,双气囊小肠镜问世,通过内镜先端附加的气囊配合外套管结合回拉取直可减少形成襻曲的机会,从而可插入至较深的小肠,部分能顺利经口送达盲肠,从而完成全小肠的检查,但双气囊小肠镜插入方式仍以推进为主,经口送达盲肠的成功率低;有经验的医师总成功率不超过20%,且检查时间长,平均需要2小时以上,部分患者无法耐受,附加的外套管大大增加了管径,插入时病人承受的痛苦较大;对内镜医师的操作技巧要求高,经验不足的内镜医师检查成功率低;操作复杂,附件粗糙易损,消毒困难,重复使用存在交叉感染可能。针对双气囊小肠镜存在的以上不足,本人提出了引导式单囊小肠镜的设计思路,并于同年获国家实用新型专利授权,其产品有可能成为新一代的高效能小肠镜并取代现有的双气囊小肠镜。产品与国内内镜设备厂家合作正在开发中。

三、提出数字华图像过滤系统的设想,解决胶囊内镜海量图像的快速分析

在新型内镜诊断设备胶囊内镜方面,针对胶囊内镜的海量图像存在人工读片效能低下容易漏诊的缺陷,提出数字华图像过滤系统的设想并获广东省科技计划项目资助及省部"产学研"项目重点资助,这一系统可将胶囊内镜海量图像中无诊断价值的图像过滤掉90%以上,可极大提高诊断效率,预计于2010年底可完成。

四、提出人工肝新型生物材料研究思路并获国家"863重点项目"资助:

在生物人工肝研究方面,针对人源性生物材料及人源性肝干细胞研究提出了创新观点,在原有的研究基础上提出"肝腺瘤细胞全功能永生化建株研究"的设想并于2007年获国家"863"干细胞与组织工程领域的两个重点项目资助,担任课题组副组长及子课题负责人,总经费959万元。

视频

刘思德开幕式

视频

20121223_GDTV7天生活_消化不良(消化科刘思德)

参考资料


参考资料: 1. 中国民主同盟第十二届中央委员会 . .中国民主同盟 . 2017-12-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