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劉冠三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劉冠三

劉冠三
出生 1872
國籍 中國
別名 恩賜
知名於 開辦震旦公學

基本信息

中文名:劉冠三

國籍: 中國

出生日期:1872

畢業院校:山東大學

別名:恩賜

出生地:山東省高密市康家莊

逝世日期:1925

人物簡介

劉冠三(1872—1925) 名恩賜,字冠三。山東省高密市康家莊人。幼年在縣城富戶家陪讀。

1902年春,考入山東大學堂師範館。

1905年加入中國同盟會

1906年春,與丁耕農集資在濟南白雪樓設立《白話報》館,出刊油印小報,宣傳革命,故被清政府查封,他被開除學籍。後又集資在趵突泉(後遷楊家莊)創辦山左公學,聘請同盟會員、留日學生徐鏡心齊樹棠左汝霖等任教。他常於夜間深入學生宿舍,分發《民報》《晨鐘》等進步報刊,為國民革命造輿論。

1907年冬,公學被清政府查封;同年12月,他避捕赴青島

次年,與革命黨人陳干等開辦震旦公學

1908年秋,與陳乾等聯絡全省各界組織保礦會,反對德國侵吞山東礦權,抵制德貨。公學也組織學生遊行示威,抗議清廷屈膝媚外。

1909年,清廷與德國駐青島總督交涉查禁震旦公學,引渡劉冠三。他星夜逃離青島,避於高密縣城崇厚堂。在清廷追捕甚急的情況下,化裝農夫,推一獨木輪車出走諸城,後輾轉沂州(今沂水)、曹州(今曹縣)以及山西、察哈爾(今內蒙古)、河北等地,聯絡同志,發展會員,進行革命宣傳,歷時兩年。途中寫下「一程風,一程雪,前行不怕虎狼惡」的豪邁詩句。

1911年秋回山東,與劉溥霖蔡自聲等秘密組織山東同盟會機關。武昌起義後,山東宣布獨立。他去青島成立同盟會機關,置備武器,組織膠濟鐵路沿線地區的武裝獨立鬥爭。

山東獨立被取消後,他赴上海拜謁孫中山,尋求革命對策,被委以光復山東的重任。回魯後,即發動高密、諸城、即墨的光復獨立及徐州第三十九混成旅之成立。

山東辛亥革命領導人劉冠三:陪孫中山游嶗山

中華民國建立後,他任山東省同盟會副會長、臨時議會副議長。

1912年,孫中山辭去大總統職務,出國前,劉冠三等人護送孫中山由濟南去青島。[1]

1913年,第一屆國會成立時任眾議院議員,同徐鏡心、丁惟汾等人聯合反對袁世凱的陰謀活動。袁以重金賄之,他不為所動,仍與袁對抗,還多次援救被袁逮捕的同志。革命黨人商震被捕後,他聲稱當局捕錯人,並將其子易商出獄,促其逃走,後又設法救出其子。

1914年吳大洲薄子明等在山東舉義倒袁,他由北京回山東參加鬥爭。袁下令逮捕他,幸賴商震侯延爽等人幫助脫險,到陝西避難。

1917年段祺瑞攬權,國會再次被解散後,他奔赴廣州,協助孫中山成立護法政府,任護法國會眾議院議員、山東招討使,負責全省軍務,協同南方革命軍北伐。此間,他督師徐州,擊敗魯督張樹元部。

1922年,第二次恢復國會時再任眾議院議員。時曹錕為謀取總統之位,重金賄買議員,丁惟汾王樂平等議員避赴上海對抗,他身患肺癌未走,為曹錕投票。後病情惡化,逝於北京

1928年,移葬於高密縣城西嶺三星台。

1987年6月,復移葬於高密縣烈士陵園。

創辦震旦公學

1906年春,劉冠三在濟南白雪樓創辦《白話報》,宣傳新文化。不久報館被清廷查封。同年3月,他在趵突泉創辦了山左公學,學校設師範班、中學班,實際上是同盟會員活動的機關。

1908年1月,山左公學被查禁,清廷下令緝拿劉冠三。於是劉冠三離開濟南,到了德國殖民當局統治下的青島。[2]

在青島,他和陳干在膠州路租賃房屋,籌辦震旦公學。陳干負責去日本同丁惟汾、章太炎等商討辦學事宜,並聘教員。劉冠三負責籌集辦校資金。他一方面組織革命青年依靠鹽民,武力奪取沿海稅局的公款,打劫貪婪的鹽商、煙販等豪富之家。另一方面向同情革命的各界人士募捐。經多方努力,解決了辦學經費。[3]

震旦公學除設文化課外,還開設了軍事學和軍事技術訓練。師生一律留短髮、穿軍裝。[4]

他們還買了軍械炸藥,旨在「驅逐韃虜,恢復中華」。學校並組織學生遊行示威,抗議清廷割地賠款,號召推翻帝制,建立中華。

1909年,清廷與德國駐青島總督交涉,查禁震旦公學,引渡劉冠三。

成立不到一年的震旦公學被查封了。 震旦公學被查封後,劉冠三便同幾個學生化妝成農夫,推一獨輪小車,徒步經諸城轉魯南,由魯西進入河南,經山西、內蒙,於辛亥年初到達北京。歷時兩年,行程數千里。沿途宣傳革命,聯絡同志,正如他寫的詩句:「一程風,一程雪,前行不怕虎狼惡」,不畏艱難,為推翻帝製做出了貢獻。

辛亥革命後,他任山東同盟會副會長及臨時省議會副議長,曾陪同孫中山來青島視察。[5]

1913年國會選舉時,當選為眾議院議員。

視頻

辛亥革命在山東 劉冠三與山左公學 111012 山東新聞聯播

外部連結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