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凤仙花白粉病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跳转至: 导航搜索

凤仙花白粉病

凤仙花白粉病
原圖鏈接

凤仙花又叫做指甲花,因其花朵可以用做指甲油,在美甲方面使用广泛而得名,凤仙花除了观赏以外还有很高的药用价值。其灵和种子均匀了入药,灵有祛风湿、活血、止痛的功效。[1]

基本信息

中文名: 凤仙花白粉病

病 原: 凤仙花单囊壳、凤仙花科内丝白粉菌

为害植物: 凤仙花

凤仙花白粉病
原圖鏈接

为害部位: 叶片、嫩梢、花蕾、蒴果

病原特征

凤仙花白粉病病原为凤仙花单囊壳(学名:Sphaerotheca balsaminae (Wallr.) Kari.)和凤仙花科内丝白粉菌( 学名:Leveillula balsaminacearum Golov.)。

凤仙花单囊壳属真菌子囊菌亚门、白粉菌目、单丝壳属。菌丝生于叶片两面,不易脱落。闭囊壳散生至群生,球形或扁球形,直径70-119微米,构成壳壁的细胞特大,直径12-31微米,附属丝少或多,弯曲,有隔膜,大多不分枝,褐色至近无色。子囊短椭圆形或拟球形,(48-96)微米×(51-75)微米。子囊孢子8个,椭圆形,(14-27)微米×(11-19)微米,无色。该病菌寄主范围很广,包括瓜类、豆类、向日葵木芙蓉玫瑰蔷薇和多种草本观赏植物。但有生理分化现象。

症状

叶面初现零星的不定形白色霉斑,随着霉斑的增多和向四周扩展相互连合成片,终致整个叶面布满白色至灰白色的粉状薄霉层,仿佛叶面被撒上一薄层面粉一般,故称白粉病。细视霉斑相对应的叶背面,可见初呈黄斑,后转黄褐色至褐色枯斑,发病早而重的叶片,可呈扭曲畸形,终致病叶枯黄。[2]

病因原理

Sphaerothecabalsaminae(Wallrl)Kari异名Sphaerothecafuliginea(Schlecht.)Po11.称凤仙花单囊壳,属子囊菌亚门真菌。闭囊壳直径70—119μm,具5—10根附属丝,菌丝状,褐色,有隔膜。子囊短椭圆形,大小48—96×5l—75(μm)。有8个子囊孢子,椭圆形,无色透明,大小14—23×11—19(μm)。分生孢子椭圆形至长椭圆形,单胞无色,内含很多颗粒,串生,从顶端向下逐渐成熟或脱落,大小25.3—32.4×16.4—18.7(μm)。[3]

发病条件

病菌以闭囊壳在病残枯枝叶中越冬,翌年夏季产生子囊孢子,成熟后随风雨飞散传播,侵染叶片。气温适宜,空气潮湿时,病菌大量繁殖。该病河南5—6月及10—11月发生,浙江多发生在9—10月间。通风不良,发病重。

防治方法

①病残物集中烧毁,②及早喷药控病。可交替喷施25%粉锈宁可湿粉2500倍液,或50%甲基硫菌灵硫磺悬浮剂700倍液,或45%石硫合剂结晶或膏剂300倍液,或50%胶体硫200倍液3~4次,隔10~15天一次。高温季节喷硫制剂宜适当降低浓度,并避开一日中高温时段喷施。

凤仙花生长季节每天应浇水一次,炎热的夏季每天应浇水2次,雨天注意排水,总之不要使盆土干燥或积水。这样可减少凤仙花白粉病的发生。[4]


相关视频

一点植物学之凤仙花

非洲凤仙花怎么养?为啥只长个不开花呢?

参考来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