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冯玉祥泰山纪念馆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跳转至: 导航搜索

冯玉祥泰山纪念馆位于泰山管委竹林寺景区内,馆内现有展出照片167幅,实物93件,石刻84件。

简介

原来在泰山脚下普照寺中的“冯玉祥先生纪念馆”正式更名为“冯玉祥泰山纪念馆[1]”,并在搬迁至普照寺东侧的烈士祠后,于8月31日正式开馆。

冯玉祥曾先后于1932年、1933年两次隐居泰山,在泰山上留下了许多值得纪念的历史遗迹。泰安人对冯先生怀有深厚的感情,1991年,就把普照寺冯玉祥故居即当时的“冯玉祥纪念室”扩建为纪念馆,1998年因主展室年久失修、普照寺为宗教场所与纪念馆不协调等原因撤展闭馆,仅留东南院的小展室继续对外开放。 今年3月泰安市投资将纪念馆移建于烈士祠,拓展了展馆空间。社会各界知名人士出席了昨天的开馆仪式,冯玉祥之子冯洪志发来了贺词。

概况

冯玉祥泰山纪念馆位于泰山管委竹林寺景区内,馆内现有展出照片167幅,实物93件,石刻84件。冯玉祥曾用过的皮带、军用地图、地契石刻等实物都是很珍贵的历史文物。 冯玉祥先生是中国现代史上与泰山渊源很深的一位名人。他曾显赫一时,在国民党内有一段时间是仅次于蒋介石的二号人物。他曾在泰山生活过很长时间,对泰安民众多有义举。死后安葬在泰山。

背景资料

冯玉祥(1882~1948),字焕章。 安徽巢县人。曾在北洋陆军任职。1924年发动 北京政变,改所部为国民军,任总司令。1933年开始与中国共产党合作,在张家口组织民众抗日同盟军。

冯玉祥是 民革创始人之一。1932年至1935年间曾两次卜居泰山普照寺正殿后的一座二层小楼里。在此期间,他创办了15所武训小学,出资修建了大众桥、辛亥滦州起义烈士祠等,为泰山人民做了不少实事。1990年,泰山风景名胜区管理委员会经过筹划调研,决定把普照寺冯玉祥故居即当时的“冯玉祥纪念室 ”扩建为冯玉祥泰山纪念馆。1991年11月11日滦州起义纪念日,纪念馆建成开馆。

原来的主展室是普照寺内的二层小楼,上下左右共4间,约300平方米。进入,主展室东南方那个80平方米的小院是冯先生的书房和会客室,被开辟为小展室;西南方侧院中央立有冯玉祥塑像和周恩来庆祝冯玉祥60寿辰撰文纪念碑,48块冯玉祥手书的诗配画石碑围立四周。

现况介绍

纪念馆开馆后,冯玉祥的亲属旧部、党和国家领导人及慕名而来的海内外游客络绎不绝,几年来粗略统计接待参观者50人次以上,受到普遍欢迎。1995年,中共山东省委宣传部将该馆正式命名为“山东省爱国主义教育[2]基地”。

1997年,由于主展室年久失修已成危房,管辖普照寺的泰山管委竹林寺景区将该处关闭,进行维修,仅留东南院的小展室继续对外开放,直至现在。但展示内容被极度浓缩,现今仅余十几幅图片。原来的主展室里已经塑起神像,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变成烧香拜佛的地方了,冯玉祥故居一层正中供奉着神像,除此别无他物,通向二层的楼梯已被封死。

现在,泰安市政府提出三个方案,一是在现馆的附近原武训小学旧址和普照寺西邻的景点内新建,二是将烈士祠重修改建,三是在泰安市拟建的博物馆内开辟专门展室。

由于在原址重建虽然简单,但从长远来看该处与纪念馆的发展并不协调,场地有限不能全面展示其生平事迹。而普照寺是佛教用地,前面正殿举行宗教活动,香烟缭绕,后面房室展出近现代史进行爱国主义教育,两下里也实在不太协调。

所以,管委倾向于异地新建方案,但因为选址问题一直未确定,直至2001年才决定将纪念馆新址定在烈士祠以北的台地上。规划修建两进院落,与烈士祠连在一起合并成一组建筑群,并将现在普照寺内的冯玉祥塑像、周恩来祝寿碑及48块诗配画石碑一并移入,全面展示冯玉祥生平事迹和与之相关的历史资料。与冯玉祥小学、大众桥、普照寺、冯玉祥墓构成一条“历史轴线”,形成一个新景区。

由于泰山风景区是世界自然、文化双遗产单位,所有规划建设项目必须经国家文物事业管理局批准。这一方案连同具体规划、预算等已报送国家文物局,一旦方案获通过,管委将立即开始新建工作。

目前泰安市正准备建新的“泰山博物馆”(暂定名称)以取代原有设在岱庙内的泰安市博物馆。无论烈士祠方案能否通过,都准备在新博物馆内开设“泰山将军冯玉祥”展厅,“毕竟冯玉祥是我国近现代史上着名的爱国将领,其在泰安的经历和事迹是独一无二的历史资源。”

视频

冯玉祥泰山纪念馆 相关视频

晓松说爱国将领冯玉祥
冯玉祥先生之墓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