馮唐:年齡怎麼能成為一個人出名的理由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馮唐:年齡怎麼能成為一個人出名的理由,史記故事。[1]
故事內容
在很多人看來,馮唐的出名出得一點道理都沒有。
馮唐的祖父是戰國時期的趙國人(大概在今天河北邯鄲一帶),到馮唐父親這一代,他們家移居到了代地(大概河北蔚縣一帶),漢朝建立後,他們家又遷到安陵(陝西咸陽一帶)。他們就這樣遷來遷去,似乎在哪裡都不能久居。
漢朝提倡以孝治國,一個人如果孝敬父母,就有可能被推薦到朝廷里做公務員,於是,天下平白無故地多了大量孝子。馮唐本人雖然乏善可陳,但他在大家眼裡是個孝順孩子,既然以孝行着稱於當時,後來就被舉薦做了中郎署長,侍奉漢文帝。中郎是皇帝的侍從人員,中郎署長則是中郎的長官,這個官職層次較低,大概相當於今天的股長、科長一類。
馮唐一直在那裡盡心地工作,一晃很多年過去了,馮唐已是兩鬢飄霜。我們知道,漢文帝很親民,一次,漢文帝乘車經過馮唐任職的官署,看到垂垂老矣的馮唐,就好奇地問:「老人家怎麼還在做科長?你的老家在哪裡?」馮唐規規矩矩地做了回答。
一個地名引起了皇帝的興趣—「代」。漢文帝是高祖的四子,早年被封到了代國,曾在那裡生活了很長很長一段時間。本來皇帝根本沒有他的份,誰知諸呂作亂,陳平、周勃他們忍無可忍,最終將諸呂剷除,奪回了漢家的江山。鑑於呂后為害天下的教訓,陳平、周勃在選擇皇帝的人選之時增加了一個必要條件:無論如何,新任的皇帝,其母族和妻族都不能過於強大。一來二去,反覆篩選,在漢高祖諸子之中就只剩下代王了。因為他的母親薄氏和妻子竇氏都出身貧寒,她們身後沒有強大的政治背景和政治勢力。有了這樣的條件,作為代王的他就被接到了京城,在山呼萬歲聲中登上了皇位。雖然做了皇帝,但代國是他長期生活的地方,乍一聽人提起,禁不住回憶起了從前的一切。找到了共同的話題,漢文帝不禁來了興致,「老鄉見老鄉」嘛。
一個人名就這樣被漢文帝提了起來:「你聽說過李齊這個名字嗎?當年我在代地的時候屢次聽人說起這個人,說他如何如何有才幹,如何如何出類拔萃,在鉅鹿之戰中表現又是如何如何神勇……這麼多年過去了,這個人名我依然念念不忘,他幾乎成了我思念代地的一個信物,不時地在我腦海里飄來盪去。老人家,您的老家也在代地,您聽說過這個名字嗎?」
漢文帝說得興趣盎然,馮唐的回答卻平淡至極:「唉,據我所知,您說的這個李齊沒有傳說的那麼厲害,和廉頗、李牧等人比起來,他只能算是個無足掛齒的小不點。」看到自己的偶像被眼前這個老頭貶得一文不值,漢文帝驚訝地說:「憑什麼這樣說呢?證據!證據!」馮唐接着說:「我的祖父在趙國時,擔任過統率士兵的職務,和李牧有很好的交情。我父親從前做過代相,和趙將李齊也過從甚密,所以知道他們的為人。」漢文帝聽完馮唐的述說,非常高興,喃喃自語道:「可惜我偏偏得不到廉頗、李牧這樣的人做將領,如果有這樣的將領,我難道還憂慮匈奴嗎?」馮唐的回答更加出人意外:「恕我直言,陛下您即使得到廉頗、李牧,我想您也不會任用他們。」
親民的漢文帝終於受不了了:我屈尊和你這個糟老頭談心,是為了讓史官寫花邊新聞用的,你他媽倒好,反而當眾教育起我來了,給你四兩顏色你居然想開染坊!漢文帝大怒,憤然回宮。過了好久,估計是覺得自己有些失態,就讓人把馮唐叫了過去,責備他說:「你為什麼當眾侮辱我?難道就不能私下告訴我嗎?為什麼?為什麼?」
也該馮唐老兒走運,過了不久,匈奴人大舉侵犯,勢不可擋,局勢令人憂慮。病急亂投醫,一念之間,他突然想起了那個不會說話的馮唐,就派人把他叫來追問:「當初你怎麼知道我不能任用廉頗、李牧那樣的高水平將領呢?能給我個理由嗎?」終於抓住了說話的機會,這可是馮唐早就考慮好的問題。馮唐說:「據說古時君王派遣將軍出征時,會跪下來親自為遠征的將軍推車轂,邊推邊說,國門以內的事我決斷,國門以外的事,由將軍您裁定。有了這樣的信任,在外的將軍才會捨生忘死,奮勇殺敵。我的祖父說,李牧在趙國邊境統率軍隊時,把徵收的稅金自行用來犒賞部下,朝廷從來不干預。因此李牧才能夠在北面驅逐單于,在西面抑制強秦,在南面支援韓魏。而眼下呢,我聽說魏尚做雲中守,他把軍市上的稅金全部用來犒賞士兵,還經常拿出個人的錢財,宴請手下,因而形成了很強的凝聚力,匈奴人聞風喪膽,遠遠躲開,再也不敢***近雲中郡的邊關要塞。但是,前一段雲中郡郡守魏尚僅僅犯了錯報多殺敵六人的小罪過,陛下您就把他交給法官,削奪他的爵位,判處一年的刑期。因此,我斷定陛下即使得到廉頗、李牧這樣的將領,也無法重用!」
終於有人指出了對付匈奴的辦法,漢文帝大為高興,當天就讓馮唐拿着漢節出使前去赦免魏尚,重新讓他擔任雲中郡郡守,並任命馮唐做車騎都尉,掌管中尉和各郡國的車戰之士。
漢景帝即位後,馮唐被外放到楚國做丞相,也許是水平不高吧,不久他就被免職。
【個性點評】
我第一次知道馮唐這個名字是在上初中的時候。夏天的黃昏,伴着滿天彩霞,我坐在黃河古道的破船上誦讀《滕王閣序》:「落霞與孤鶩齊飛,秋水共長天一色……」年少的我已經可以粗略地感受其中動人的美。相對來說,「馮唐易老,李廣難封」就顯得有些生澀了,我對照着注釋,最後還是沒有徹底弄明白為何「馮唐易老」。從此,「馮唐」在我心裡就是一個古怪的典故。後來讀到蘇東坡的「持節雲中,何日遣馮唐」之時,因為依然不求甚解,我再次與馮唐糊糊塗塗遭遇,模模糊糊感覺到,馮唐一定是個大人物,不然為何會被那麼多優秀的作家提起。
後來才知道馮唐的故事。他的故事平淡無奇,在我看來,其中缺乏打動人心的力量。如果說馮唐的故事還有那麼一點出彩之處的話,那就是馮唐的犯顏直諫,犯顏直諫在當時似乎是一種司空見慣的事情。僅僅如此,和年齡無關。
馮唐的故事後來被人誤讀,最出名的誤讀就是王勃。他的一句「馮唐易老,李廣難封」將馮唐的形象引入歧途。其實,「李廣難封」和「馮唐易老」根本不是一回事,「李廣難封」是造化弄人,「馮唐易老」僅僅自然規律,「難封」的李廣最後自殺,「易老」的馮唐卻照樣弄得漢文帝下不來台。寫那篇文章時,王勃還小,他把馮唐故事的精髓歸為「人生易老」,顯然是「為賦新詩強說愁」,「少年不知愁滋味」嘛,可以原諒。
蘇軾畢竟是大家,「持節雲中,何日遣馮唐」,用典就極為貼切。那時蘇軾尚以有罪之身被貶他鄉,因此,他盼望朝中有人能像馮唐一樣犯顏直諫,他更盼望皇帝能有漢文帝的雅量,早一天派人來為自己昭雪。
所以,年齡不是馮唐出名的理由。
參考資料
- ↑ 馮唐:年齡怎麼能成為一個人出名的理由 中國歷史故事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