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作是一种精神的操练过程(柏峰)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写作是一种精神的操练过程》是中国当代作家柏峰写的散文。
作品欣赏
写作是一种精神的操练过程
写完《走洛河》这部书稿的最后一章,停止了键盘的敲击,不由得长长地舒出一口气。从2018年的春天开始到现在,全部的心思都集中在这书稿上——而写这部书稿,不但要搜集大量的关于洛河方面的地理与历史资料,还要搜集其他方面的资料,这是一个漫长的过程。为此花费了极大的工夫。尽管这样努力,然而,有的重要的资料还是付之阙如,只好放弃了寻找的念头。要写洛河,没有现成的关于洛河的专题书籍供给阅读,一切只能靠自己摸索着写作,犹如垦荒一样,心里大致有个规略,就开始劳作,至于能写到什么地步,也只好边写边调整思路,好在没有大的缺憾,也就放下心来继续开垦这块荒地。
写作,尤其是文学性写作,需要储备丰富的感性知识,或者说,需要身临其境才能触发写作的兴趣,这就需要进行田野考察。为了考察洛河,曾经三次驱车深入陕北黄土高原,沿着洛河流经的路线走,从关中平原到白于山脉,这是一条甚为艰难的考察历程。洛河在上游和中游,大部分都在深沟大壑里流淌。在第一次深入白于山,寻找洛河源头的时候,就差点掉入深沟。幸亏遇见了定边的民警开车路过,得到他们的帮助,才摆脱了困境。不管路途怎样的曲折坎坷,心里总觉得只要你专心致志地做一件事情,老天总会垂怜于你,不会遇到多大的风险,确实是这样,三次跋涉黄土高原,三次在白于山腹地沿着洛河行走,也再没有遇到类似上述的危险。
在黄土高原上行走,特别是在白于山腹地的行走,使我领略了黄土高原和白于山的壮美与多彩的风景。秋天的白于山脉,简直太美了,满山满原的喷吐着血色的鲜艳的荞麦花以及雪白犹如白玉兰似的马铃薯花,就像花海一样遍地盛开……还有沙漠边缘地区的红柳、银翘等树丛,摇曳着生命的绿云,给大地涂抹上动人的色彩,驱车行走在这里,空气是那样的新鲜,真是令人心旷神怡。白于山脉再向北部伸展,就是沙漠地带了,平平漠漠的空旷,天是那样的低垂,地是那样的辽远,偶尔看见远处原野里的小村庄,绿树四合,阴凉满地,竟然是那么的亲切,犹如多少年前曾经在这里居住过的熟悉感油然而生……
在追寻唐代大诗人杜甫在鄜州的故居的时候,从羌村走到南边不远的小河流岸边,早春的天气里,竟然在河畔生长出来丛丛嫩绿的兰花,细长剑似的叶子,黄色的花蕊和如玉般的花瓣,散发着淡淡的幽香,真是应了古人的话,“道是深林种,还怜出谷香”。而在白水县的雁门山探望洛河的身姿的时候,却见到了漫山遍野的山桃花,就像绛色的云彩落满了山川,这比“一枝红杏出墙来”更觉春色撩人。在大荔县沙苑,洛河迂回蜿蜒,两岸柳色如障,河滩上生长着密密丛丛的菖蒲草,水鸟不时掠过天空,觉得恍惚间来到了江南水乡,一望无际的萱草,也就是黄花菜,金灿灿的,在阳光下,碎碎地闪着满地的光……这些大自然的景物,坐在书斋里是决然想象不出来的,也只有在身临场景后,才能领略到这无限的风光无限的美。
搜集好资料和做了一定的田野考察之后,接下来就转入了写作。写作的过程愉悦而兴奋,虽然常常有因为资料的缺少而带来的苦恼和难以下笔的情况,然而,更多的是舒畅地敲击着键盘。为了顺利地动笔,先试一下笔,企图寻找到书写的最佳感觉。于是,写了《黄土高原与河流》,以董志原与泾河流域为主题,大约有万把字。没有想到的是,得到了一位极为优秀而负责的编辑老师的青睐,其本人就是当代著名的以游历散文见长的散文家。这篇文章几经修改后,刊发在2019年第10期《人民文学》上,这对我是极大的鼓舞,也给了我极大的力量和信心。
写作,是需要耐心的,没有耐心肯定不会有整齐或者参差不齐的文字出现在眼前的计算机屏幕上。一部书稿完成的时候,却突然不自信起来,这样写能行吗?心里忐忑不安,好在有读者诸君,或者批评,或者一笑而过,在我也就只能这样了。写作确实就是一种精神操练的过程。[1]
作者简介
柏峰,陕西蒲城人。著有多种文学理论专著、散文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