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欢迎当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实资料,洗刷冤屈,终结网路霸凌。

关于阿Q这个典型的一点看法(茅盾)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事实揭露 揭密真相
跳转至: 导航搜索

《关于阿Q这个典型的一点看法》是中国现代作家茅盾写的散文。

作品欣赏

——给一位论文作者的信

我个人对于您的论点,有一部分器具同感(但我以为如果把阿Q叫做落后农民典型,还不如叫做普通农民、一般农民的典型);但是,您把精神胜利法作为这个典型的主要特征,我则以为不然。不可否认,鲁迅在描写阿Q的精神胜利法时,其讽刺范围是十分广泛的,而且他是"联系那时的实际",可以说是指着那时士大夫(所谓正人君子)的鼻子指斥的。然而,从阿Q这个典型看来,精神胜利法只是起一端—-农民落后性;而在阿Q身上还有相反的东西,即要求革命的愿望,即在浑噩的外衣之下的乐观主义精神(不少人只看到他的浑噩的外衣,而忽略了他的乐观主义的内核),以及他的勤劳、气质等等。如果只有精神胜利法这一特征,那么,阿Q就不是农民的典型而是那些所谓正人君子的典型了。

同时,我们也必须记得:阿Q作为农民典型,是有他的特定的时代性的,——他是辛亥革命前后的农民典型。阿Q的时代,马克思主义还没有来到中国,统治阶级的思想意识及其愚民政策对农民还有极大的影响,表现在阿Q身上的,就是它的精神胜利法等等。不能离开了时代背景谈典型性,对阿Q的典型性,亦应作如是观。

1959年11月13日[1]

作者简介

茅盾,原名沈德鸿,字雁冰。浙江桐乡人。中国现代著名作家文学评论家、文化活动家以及社会活动家,五四新文化运动先驱者之一,我国革命文艺奠基人之一。 1896年7月4日生于浙江桐乡县乌镇。这是个太湖南部的鱼米之乡,是近代以来中国农业最为发达之区,它毗邻着现代化的上海,又是人文荟萃的地方,这里成就了茅盾勇于面向世界的开放的文化心态,以及精致入微的笔风。到了“文化大革命”时期,稍稍平稳便秘密写作《霜叶红似二月花》的“续稿”和回忆录《我走过的道路》。茅盾于1981年3月27日辞世。[2]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