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关于智慧(范素平)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跳转至: 导航搜索
​​ 关于智慧
圖片來自免费素材网

《关于智慧》中国当代作家范素平的散文。

作品欣赏

关于智慧

那一年,我去耶路撒冷旅游,沿着“苦路”,拾级而上。冬天的风,从前面冷冷吹来,我瑟瑟地一抖。旁边墙上,有个手印,传说是耶稣被判死刑,背负十字架,押往山坡执行时,路过这里,扶墙而留下的。

——“眼睛就是身上的灯。你的眼睛若了亮,全身就光明;你的眼睛若昏花,全身就黑暗。你里头的光若黑暗了,那黑暗是何等大呢!”(《马太福音》)

——“为什么看见你弟兄眼中有刺,却不想自己眼中有梁木呢?你自己眼中有梁木,怎能对你弟兄说‘容我去掉你眼中的刺’呢?你这假冒为善的人!先去掉自己眼中的梁木,然后才能看得清楚,去掉你弟兄眼中的刺。”(《马太福音》)

两个词——苦难,智慧。

耶稣的苦难,折射出人的苦难。耶稣的智慧,映照着人的智慧。苦难能出智慧,智慧能救苦难。

读《圣经》,读到了人。

人比人,气死人。同班同学,小时候,张三气死李四,因为张三门门课程是状元,李四则三天两头吃“鸭蛋”。三十年后,李四气死张三,因为李四成了某集团的总裁,住的是别墅;张三做了这个集团的职员,买屋靠房贷。

皇帝比皇帝,气死皇帝。隋文帝在别人眼里,是个“勤于为治”的好皇帝,“每临朝,或至日昃,五品已上,引坐论事,卫士传餐而食;虽性非仁厚,亦励精之主也。”但在唐太宗眼里,却不值钱。

唐太宗说:“文帝不明而喜察;不明则照有不通,喜察则多疑于物,事皆自决,不任群臣。天下至广,一日万机,虽复劳神苦形,岂能一一中理!群臣既知主意,唯取决受成,虽有愆违,莫敢谏争,此所以二世而亡也。”

大包大揽、不信任群臣,败亡之道也。没想到,隋文帝如此稀里马哈。

唐太宗顺便表扬了自己——“朕则不然。择天下贤才,寘之百官,使思天下之事,关由宰相,审熟便安,然后奏闻。有功则赏,有罪则刑,谁敢不竭心力以脩职业,何忧天下之不治乎!”(见《资治通鉴》)

自吹自擂从来使人讨厌,唐太宗是例外。

隋文帝靠的是勤勉,唐太宗靠的是智慧。隋文帝活得累,唐太宗则潇洒多了。

倘若,历史让这两个人在同一个时段比拼,依我看,隋文帝要么是落败,要么是只能做唐太宗集团的职员——至于买屋是否要靠房贷,倒不一定(从“贞观之治”的繁荣程度看,唐太宗对房地产的调控能力不能低估)。

唐太宗驾崩1300多年后的今天,有一个叫冯仑的人,把领导者的这种大智慧,称作“虚空”,并且发挥说:“最好的领导者相当于神一样,我们谁也没看见,但大家都听神的话把事办了;次一点的领导是君主的领导,天天生气发威,然后拿鞭子抽着大家;最次的是暴君,出了力后来大家把他颠覆了。”

能把“虚空的智慧”表达得实实在在,冯仑的智慧不可小觑。

冯仑也创业,不过没有唐太宗的大。他主张“男人要立中等的志”,把行业、企业、人生的某个手艺活练好就行,用不着动辄去立“以天下为己任”的大志。都去“立大志”,社会不消停。

“万通地产”,就是他不立大志、而立“中等志”,所留下的作品。

冯仑的智慧,据说属于“山里奶奶的智慧”(其实叫“弄堂大爷的智慧”,也一个意思)。山里奶奶熟悉泥土,熟悉炊烟,熟悉三叔四伯、七姑八嫂,熟悉气候干湿、人情冷暖。“在许多东西不可信时,抓住山里奶奶的智慧不放手的人”,要比别人“聪明得多”——有人这样评价冯仑。

比如“用中国方式吃饭,用纽约方式做生意”。比如“不争是最大的争”。比如“伟大是管理自己,不是领导别人”。比如“不耍花招也能获得第一桶金”。比如“朋友之间应该人走茶凉”。比如“要独唱团,不要合唱团”……

比如在“普鲁斯特答卷”上,面对“您最喜欢女性身上的哪一个部位”的刁钻提问时,从容回答:“能看见的部位。”

今日世界,是智者之天下。今日竞争,骨子里是“智斗”。所以,“山里奶奶的智慧”,涵盖角角落落,连一个人平素交朋友的最佳数量,也有答案——前10个最稳定,是可以借钱的;后面30个是中间状态,可以时不时有联系或聚会;再后面60个是打电话说一下就知道,可联系也可不联系。

10、30、60,只有数学才如此精确!

[1]

作者简介

范素平,中国散文网签约作家。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