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公卿」修訂間的差異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未顯示同一使用者於中間所作的 1 次修訂)
行 1: 行 1:
 +
[[File:邓石如:布衣不让公卿0.jpg|260px|缩略图|右|<big>邓石如:布衣不让公卿</big>[http://img.mp.itc.cn/upload/20170809/31324b84b09b449f9a1d9e571c5056d8_th.jpg 原图链接][https://www.sohu.com/a/163428096_172626 来自 搜狐 的图片]]]
  
 
'''公卿'''是指基于[[日本]]律令规定的太政官当中之最高干部职位,即太政大臣、左大臣、右大臣、大纳言、中纳言、参议(或从三位以上(非参议))等高官(总称议政官)。[[平安时代]]起称为公卿。
 
'''公卿'''是指基于[[日本]]律令规定的太政官当中之最高干部职位,即太政大臣、左大臣、右大臣、大纳言、中纳言、参议(或从三位以上(非参议))等高官(总称议政官)。[[平安时代]]起称为公卿。
行 4: 行 5:
 
==概说==
 
==概说==
  
 日本之[[律令制]]以中国律令制度为本。而中国制度中高官总称为[[三公九卿]]。太政大臣、左[[大臣]]、右大臣称为“[[公]]”、三位以上的贵人和参议官称为“卿”、两者总合以公卿称之。公卿地位的提升毎年皆记载于‘公卿补任’上。三位以上又别名、星之位、上达部、云上人。
+
 日本之[[律令制]]以中国律令制度为本。而中国制度中高官总称为[[三公九卿]]<ref>[http://xh.5156edu.com/page/z3800m1837j18760.html 中国古代三公九卿],在线汉语字典</ref> 。太政大臣、左[[大臣]]、右大臣称为“[[公]]”、三位以上的贵人和参议官称为“卿”、两者总合以公卿称之。公卿地位的提升毎年皆记载于‘公卿补任’上。三位以上又别名、星之位、上达部、云上人。
  
 
==武家之公卿==
 
==武家之公卿==
行 18: 行 19:
 
[[丰臣秀吉]]为统制诸大名、利用官位之秩序。自占公卿最高位的关白太政大臣地位、诸大名则给予大纳言和中纳言等公卿地位。因此公家的公卿就任者激减。
 
[[丰臣秀吉]]为统制诸大名、利用官位之秩序。自占公卿最高位的关白太政大臣地位、诸大名则给予大纳言和中纳言等公卿地位。因此公家的公卿就任者激减。
  
 关原之战后德川家康霸权开始、家康实行公卿制度之再构筑。公家与武家的官位分离、武家官位于柳营补任掲载。抑制将军以外之官位、[[江户时代]]中期以后、位居公卿地位的武家基本只有德川将军家一门和御三家与御三卿等、其他大名则只有前田氏。
+
 关原之战<ref>[https://www.1905.com/mdb/film/2236395/ 关原之战 (2017) 6.7],1905电影网,2017-8-26</ref> 后德川家康霸权开始、家康实行公卿制度之再构筑。公家与武家的官位分离、武家官位于柳营补任掲载。抑制将军以外之官位、[[江户时代]]中期以后、位居公卿地位的武家基本只有德川将军家一门和御三家与御三卿等、其他大名则只有前田氏。
  
 
==公卿之消灭==
 
==公卿之消灭==
行 28: 行 29:
 
<center> 日本平安时代 </center>
 
<center> 日本平安时代 </center>
 
<center>{{#iDisplay:s3001vfvnjb|560|390|qq}}</center>
 
<center>{{#iDisplay:s3001vfvnjb|560|390|qq}}</center>
 +
 +
==参考文献==
  
 
[[Category:546 社會階層及組織]]
 
[[Category:546 社會階層及組織]]

於 2020年3月1日 (日) 17:26 的最新修訂

鄧石如:布衣不讓公卿原圖鏈接來自 搜狐 的圖片

公卿是指基於日本律令規定的太政官當中之最高幹部職位,即太政大臣、左大臣、右大臣、大納言、中納言、參議(或從三位以上(非參議))等高官(總稱議政官)。平安時代起稱為公卿。

概說

日本之律令制以中國律令制度為本。而中國制度中高官總稱為三公九卿[1]。太政大臣、左大臣、右大臣稱為「」、三位以上的貴人和參議官稱為「卿」、兩者總合以公卿稱之。公卿地位的提升毎年皆記載於『公卿補任』上。三位以上又別名、星之位、上達部、雲上人。

武家之公卿

平安時代末期平氏政權確立、平清盛任太政大臣打開了武家任職公卿之路。鎌倉時代源賴朝為權大納言、源實朝為右大臣、征夷大將軍亦具有公卿身份的這一傳統誕生。

足利將軍家亦沿襲、代代皆登公卿之位。特別是足利義滿為太政大臣。

戰國時代對各地武家的官位濫授使從三位以上者增加。當中大內義隆登上從二位。此時代自稱為公卿官職亦有姊小路良賴、姊小路賴綱父子、齋藤利親等。另一方面、持公卿身份的公家土佐一條氏、北畠氏等亦戰國大名化。

織田信長掌握中央政權、占大納言、右大臣等公卿地位。但在家臣和一門中位居公卿的只限其嫡子信忠而巳。

豐臣秀吉為統制諸大名、利用官位之秩序。自占公卿最高位的關白太政大臣地位、諸大名則給予大納言和中納言等公卿地位。因此公家的公卿就任者激減。

關原之戰[2]後德川家康霸權開始、家康實行公卿制度之再構築。公家與武家的官位分離、武家官位於柳營補任掲載。抑制將軍以外之官位、江戶時代中期以後、位居公卿地位的武家基本只有德川將軍家一門和御三家與御三卿等、其他大名則只有前田氏。

公卿之消滅

慶應3年12月9日(1868年1月3日)、王政復古之大號令把官位制度改革。慶應4年閏4月21日(1868年6月11日)發表政體書、明治時代的太政官制度開始。設太政大臣、左大臣右大臣、參議、亦於公卿補任掲載。明治18年(1885年)12月22日開始內閣制度、太政大臣、左右大臣、參議被廢止。其後變為內大臣的形式存在、不再使用公卿之名。

視頻

條目名稱 相關視頻

日本平安時代

參考文獻

  1. 中國古代三公九卿,在線漢語字典
  2. 關原之戰 (2017) 6.7,1905電影網,2017-8-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