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欢迎当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实资料,洗刷冤屈,终结网路霸凌。

八月十五日夜月意偃蹇夜久微明须臾复瞻叔兄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事实揭露 揭密真相
跳转至: 导航搜索
魏了翁(著名理学家) 原图链接 来自 历史记 的图片

八月十五日夜月意偃蹇夜久微明须臾复瞻叔兄》是南宋理学家、大臣魏了翁的作品之一。

魏了翁强调时代的盛衰、政治的清浊、国家的兴亡对诗人的情感起决定作用。 因此他的诗歌中大量的描写了民间的疾苦,对国家的兴亡表示了深刻的关注,对对广大劳动人民悲惨生活表现了同情。 同时深刻揭露了晚宋时期,士风日下,朝政腐败的社会现实。这些诗史般的作品主要集中在他反映现实,忧国忧民的爱国诗中。关心国家命运、人民疾苦、政治,关心现实,立足点高,着眼点广,这是士林文学[1]的一个优良传统。他作为官僚群体中的代表人物,其诗歌中反映出的史实,折射出他至死不渝的社会责任感。 在诗中,魏了翁把个人的命运与时代、人民的命运结合在一起,特别是元蒙攻宋之后,他一直处在时代的漩涡中,所以,他无论是关于时代、人民还是个人情感的抒发都成了时代的最强音,具有史诗的意义。

八月十五日夜月意偃蹇夜久微明须臾复瞻叔兄

作者简介

魏了翁(1178年6月25日~1237年4月14日 ) ,字华父,号鹤山。邛州蒲江县(今属四川)人。

嘉定十五年(1222年),召为兵部郎中,累迁秘书监、起居舍人。宝庆元年(1225年),遭到诬陷,被黜至靖州居住。绍定五年(1232年),起复为潼川路安抚使[2]、知泸州。端平元年(1234年),召入朝任权礼部尚书兼直学士院,旋即以端明殿学士、同签书枢密院事之职督视江淮京湖军马,封临邛郡开国侯。嘉熙元年(1237年),魏了翁去世,年六十。获赠太师、秦国公,谥号"文靖"。

书法成就

魏了翁于书法诸体皆擅,笔力遒健俊逸,清爽而不失奇崛。明陶宗仪《书史会要》评其"善篆,不规规然绳尺中,而有自然之势。尝以篆法寓诸隶,最为近古"。潼南《鉴亭碑序》中,对其书法有"鹤山真迹走蛟虬"之评誉。

魏了翁传世的墨迹极少,只有《文向帖》、《提刑提举帖》等数件作品。所遗真迹,尚有夹江县之真书"云吟山"、隶书"家庆楼";大足县之篆书"毗卢庵"、真书"宝顶";潼南县之真书"鉴亭"等[3]

提刑提举帖

《提刑提举帖》,宋,魏了翁书,纸本,册页,纵36.2cm,横47.8cm,纵36.2cm,横51.8cm,草书,27行323字。

钤"贞"、"元"、"淋印"、"无恙"、"卞令之鉴定"、"式古堂书画印"、"胜国文献"、"易庵图书"、"式古堂"、"安氏仪周书画之章"、"巢寮"、"关内侯印"、"江德量鉴藏印"、"江秋史"等25方。成亲王、成勋裱边题记。

此帖是《宋人手简册》中一页。内容为应酬、吊慰类,是为赵范、赵葵兄弟父吊丧的书札。"提刑提举"指赵氏兄弟之父赵方(彦直),赵方,衡山人,张拭弟子,曾官提举京西常平兼转运判官,提点刑狱,后为京湖制置使,兼知襄阳。文中"中兴勋德之家"乃指赵方勇抗金兵、保卫京西之业绩。文中"机宜大孝贤伯仲"则称誉赵范、赵葵兄弟。《宋史·赵范传》记:"十四年,……与弟葵俱授制置安抚司内机事"。据此亦可认定此帖为嘉定十四年

(1221年)所作,魏了翁时年44岁。

史料索引

宋史·卷四百三十七·列传第一百九十六》

《宋元学案·卷八十·鹤山学案》[4]

视频

八月十五日夜月意偃蹇夜久微明须臾复瞻叔兄 相关视频

天府文化与魏了翁纪念魏了翁诞辰840周年晚会
多位专家学者齐聚蒲江 探讨研究魏了翁文化wx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