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欢迎当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实资料,洗刷冤屈,终结网路霸凌。

克隆氏症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事实揭露 揭密真相
跳转至: 导航搜索
克隆氏症。原图链接

克隆氏症(Crohn's disease),是一种发炎性肠道疾病,其特色为慢性、反复发生的肠炎,长期终身影响病人。常见的病征是腹痛、腹泻、体重减轻、贫血。病人的症状如果不经诊断与治疗,可以长期发生数个月之久,甚至逐渐恶化。

简介

命名由来

克隆氏症的名称是用来纪念Burrill Bernard Crohn,这位肠胃科医师和另外两位同事在1932年于美国纽约西乃山医院描述许多在回肠末端以及小肠等容易受感染的部分有发炎状况,以及病患的病情。

盛行率

克隆氏症在亚洲以及非洲等地区较为罕见。就历史的发展情形来说,克隆氏症在已开发国家较为常见。过去在台湾盛行率并不高,根据健保资料库的数据,台湾每十万人口中,约有3-4名克隆氏症患者,比例甚低,然而近年来有快速逐步上升的趋势。在欧洲以及北美等地区,克隆氏症的盛行率约为每1000人中有3.2人罹患克隆氏症。但罹患克隆氏症的人口比例自1970年以来,在开发中国家已经不断窜升。发炎性肠道疾病在2010年造成35000例死亡案例,而罹患克隆氏症的病患的预期寿命有轻微的减少。

与大肠癌或肠躁症状类似

克隆氏症的发病部位广泛,从口腔到肛门,包含整个消化管道,且有“跳跃性病灶”的特征,即发病部位不连续。 与部份病人亦可能产生腹腔内感染与发烧的情形,相较于一般急性肠胃炎短病程,它与急性肠胃炎,大肠癌或是常见的大肠急躁症的症状有许多共通点,但之间仍有区别。 此外,克隆氏症的特征还有不断的全层壁发炎,因此容易形成肠道狭窄,阻塞,廔管,脓疡等并发症,需要住院使用抗生素甚至手术切除肠道治疗;腹痛可能造成反复急诊就医与止痛药使用,一日腹泻最高可能超过五次以上,严重影响患者生活起居与工作情形。如果影响到大肠的肠道反复发炎时,终身的大肠癌发生机率亦有所增加。

疾病原因

克隆氏症的致病原因为多成因性构成的,主要的可能成因有遗传因子及环境因素。西化的饮食习惯带来的高油、高糖、高脂肪、维生素摄取不足,以及免疫系统失调、肠道内菌落改变以及抽烟…等,亦与疾病的发生有关。香港炎症性肠病学会会长、兼肠胃肝脏科专科医生李建纲指炎症性肠病分为克隆氏症及溃疡性结肠炎两种,现时本港约有5,000名患者,其中克隆氏症的患者较多为青年一族,惟发病成因至今未明,李建纲提到有研究指其发病与遗传基因有关。

环境与压力

环境与压力也是导致克隆氏症的可能因子,因此常见于压力较大的青壮年族群;此外,家族遗传史,服用过多抗生素、婴儿时期提早结束母乳哺育也都可能引发克隆氏症。

症状及并发症

  • 症状:腹痛.腹泻.厌食.贫血.血便.肠阻塞.肠穿孔.发烧。
  • 并发症:肠道窄化、体重减轻、营养不良、肠道瘘管、肛门瘘管、肠狭窄、贫血、骨质疏松、结节状红斑(皮肤)、鹅口疮、虹膜炎、关节炎、原发硬化性胆道炎、腹内脓疡、肾结石。
  • 好发族群:克隆氏症的好发年龄为15-35岁,20岁为最高峰,男性患病率高于女性。虽然好发的年龄层位于十多岁至二十多岁,但依然会在各种年龄层中出现,且不因性别有所不同。香港好发于年轻一族常见病征包括腹泻和腹痛、大便带血和黏液、体重下降、发烧或贫血等情况、肛门周边亦可能出现如肛裂,瘘管,脓肿等病变。[1]

诊断

克隆氏症的诊断时间长,从有症状出现,到确诊可能花上十数月,因此若有三个月以上的腹痛、腹泻或血便、体重直线下降,或是出现肠道以外的结节状红斑、关节痛等并发症者,应及早就医。 临床的诊断方式众多,除了内视镜检查,如:大肠镜、小肠镜、胶囊内视镜…等,可以用以观看病灶处的病变情况外,还需搭配超音波电脑断层(CT)、核磁共振(MRI)肠道摄影等影像学检验。其他如病理切片、血液检查、粪便钙卫蛋白检查,也是克隆氏症的诊断方式。

治疗

目前并无任何药物治疗和手术能根治克隆氏症。 治疗选项的目的在于改善症状,使病情缓解以及预防复发。新诊断为克隆氏症的病人通常会接受短暂的类固醇治疗,使病情有显著的改善,之后并合并灭杀除癌锭或硫嘌呤等药物防止复发。治疗克隆氏症的方法有二: 利用TNF-α的抗体或利用可调节T细胞过敏反应的interleukin-10。

每年定期回诊

患有克隆氏症的病患中,每五位就有一位需要每年定期回医院覆诊,其中约有一半的病患在发病后十年左右需要接受手术治疗。虽然手术并非必要的治疗方式,但适用于脓疡、某些情况下的肠阻塞以及癌症。同时也建议患者在发病的八年后,需要隔几年接受大肠镜,以检查是否有罹患大肠癌。

服药控制或手术切除肠道

克隆氏症的药物治疗,以抗炎药物、类固醇、免疫调节药物与生物制剂为主。 Mesalazine (5-ASA)是对于大肠型发炎,能够诱导轻度克隆氏症换解;全身性的类固醇则可以用于急性期疾病之控制,来治疗中到重度的克隆氏症。长期疾病控制则需要使用Metotrexate或Azathioprine 等免疫调节药物来调解免疫。如果疾病透过上述免疫控制与调节药物控制后,仍持续发炎时,可以考虑使用生物制剂如Infliximab, Adalimumab,Vedolizumab,Ustekinumab来进行控。 但药物治疗效果不佳,若合并有严重并发症,如:肠穿孔、肠阻塞,以及肠皮或肛门瘘管的患者,必要时需要以手术切除部分肠道,加以治疗。对于有烟瘾的病患来说,在治疗过程中最重要的一部分就是戒烟。

预防

克隆氏症的日常照护及预防,戒烟是最重的事情,对于非吸烟者,均衡饮食亦有所帮助。在饮食的部份可考虑低渣饮食为主,避免在肠道会留下渣之饮食。另应避免刺激性食物,如:咖啡因、酒精,并采取高纤、高蛋白、低渣的饮食,也可以适度补充维生素B12、叶酸、Omega3脂肪酸以及肠道益生菌。此外,规律作息、定期运动也有助于预防克隆氏症发生。[2]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