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欢迎当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实资料,洗刷冤屈,终结网路霸凌。

光(西川诗歌)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事实揭露 揭密真相
跳转至: 导航搜索

《光》是诗人西川创作的现代诗歌。

作品原文

我曾经俯身向月光下的花朵

我曾经穿行于地穴的黑暗

在一个意外的夜晚,我曾经目睹过

边防小镇的屋顶上青光一片


在一个意外的夏天,鸟雀之光

降落于山谷,松林之光降落于平原

取代诗歌的小麦好似我灵魂的光

它们清晰的运动却无人发现


制造光明的人坐在生活的此岸

比制造黑暗的人更加繁忙’

他把灵魂的光打造成铁铲

他在冥冥中望见了彼岸的葡萄园


看哪,古老的城墙还在月光中伸展

无数闪光的河流汇合在天边

只是在我生命的三十年里

我爱过的人全都—一消逝在我的面前


光溢出陆地就变作汪洋大海

我们的艺术在黑暗里抽芽

恰是对光明有所爱恋,就像

海妖们的歌唱,在篱笆那边

作者简介

西川(原名刘军,1963年-),出生于江苏徐州,毕业于北京大学,中国诗人、作家,北大三诗人之一。[1]

其创作和诗歌理念在中国当代诗歌界影响广泛,著有《虚构的家谱》《让蒙面人说话》等作品,曾获鲁迅文学奖、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阿齐伯格奖修金等荣誉。[2]

西川的诗宽容、开放、有散文化倾向,诗中的尴尬、荒谬,且多是无名无姓的小人物或是妖怪、妖仙、小 老儿、幽灵,也是印证了这个节段进程的谱系和传承。西川的诗在内容上让平常生活成为陌生与不确定,而又细微地将时代裁剪。他的寓言故事形式及箴言经文的语句又形成了向纯粹古典的回归与审美自主的精神和写作原创的理念。

西川的写作当然吸取了东方古典文化内在精髓,如果说西川师承了卡夫卡、博尔赫斯等大师的现代文学传统的话,那西川比他们更加纯粹,更加现实化,而且这种纯粹是发生在一种朴素的心态之上的。[3]

西川在不经意之间,把生活的片断组成了寓言,让噩梦和游戏构成交会,沮丧与讽刺构成默认和融合,让诗句构成似是而非的表述,背后是黑暗的隐义。如果但丁追求的是不朽的话,那莎士比亚追求的是此生此世,而卡夫卡追求的是虚无,西川为人们写下的只是瞬间,并且是不真实的瞬间,尴尬,还有荒谬。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