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合速率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光合速率是一個科技名詞。
中國文字是歷史上最古老的文字之一[1]。也是至今通行的世界上最古老的文字。世界上還沒有任何一種文字像漢字這樣經久不衰。 從甲骨文發展到今天的漢字,已經有數千年的歷史。文字的發展經過了甲骨文、金文、大篆、小篆、隸書[2]、草書、楷書、行書等書體演變。
名詞解釋
光合速率(photosynthetic rate)是指光合作用固定二氧化碳(或產生氧)的速度。二氧化碳的固定速率也稱同化速率。在高等植物中多以每10平方厘米的葉面積在一小時內所固定的CO2毫克數(mg CO2/10cm2/hr)表示。而分離的葉綠體多以每毫克葉綠素一小時固定的μmol CO2(μmol CO2/mg葉綠素/hr)表示。
在光合作用中實測呼吸速率是很困難的,因此在黑暗條件中來求O2的吸收(CO2的發生)速率,在光照條件下測定O2的產生(CO2吸收)速率,把後者的值補加到前者的值中,稱為總光合速率。
另一方面,在光照條件下O2的發生速率(CO2吸收)稱為光合速率。在104爾格/平方厘米/秒以下的弱光條件下,光化學反應規則地控制光合作用速率,光合速率與光照強度間成直線關係。當光照強度進一步增加到光合速率不再增加時的光強度,稱為飽和光強度。通常飽和光強度越高,淨光合速率也越大。
學術釋義
1、為敘述方便以下均簡稱為光合速率。不同種源呼吸功效、淨光合速率與總光合速率和百分比變化不大。
2、植物在光合作用中吸收二氧化碳的能力稱為光合速率,又叫作淨光合強度或二氧化碳淨同化率。光合速率越高,植物在光合作用中吸收的二氧化碳越多,製造的碳水化合物就越多,產量越高。
3、為敘述方便本文中均簡稱為光合速率.通常植物的光合速率用單位面積葉片在單位時間內同化CO2的量表示。地上生物量用收穫法測定樣方面積為50cm×50cm。
計算
以單位時間、單位光合機構(乾重、面積或葉綠素)固定的CO2或釋放的O2或積累的乾物質的數量(例如µmol CO2/m2·s叫)來表示。
從表面上看,光合速率不是一個效率指標。但是,實際上它是一個重要的光合效率指標。它是光合作用不受光能供應限制即光飽和條件下表明光合效率高低的重要指標。在其他條件都相同的情況下,高光合速率總是導致高產量、高光能利用率。因此,人們常常把高光合速率說成高光合效率。
人們往往是在使光合作用飽和的相同光強下比較不同植物種或同種作物不同品種的光合速率。光飽和條件下的光合速率有時被稱為光合能力,或光合潛力,也就是各種環境條件都適合光合作用進行(至少沒有任何明顯的環境脅迫)時的光合速率。由於普通空氣中的CO2濃度很低,CO2供應不足常常是光合作用的重要限制因素,所以只有光和CO2都飽和條件下的光合速率才是嚴格意義上的光合能力。
參考文獻
- ↑ 中國發現距今8000多年的古老文字,考古專家:中華文明再添三千年,搜狐,2022-08-12
- ↑ 書法|詳解隸書發展的歷史,搜狐,2020-09-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