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葉薯蕷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光葉薯蕷 |
中文學名:光葉薯蕷 拉丁學名:Dioscorea glabra Roxb. 別稱:莨菇,苦山藥 拼音:guangyeshuyu 門:被子植物門 綱:單子葉植物綱 目:百合目 科:薯蕷科 屬:薯蕷屬 |
光葉薯蕷 (Dioscorea glabra Roxb.)纏繞草質藤本。根狀莖粗,着生多個長圓柱狀塊莖,直生或斜生,斷面白色,外皮脫落,干後纖維狀。莖右旋。葉在莖下部互生,在中上部對生,通常卵形、長橢圓狀卵形、卵狀披針形或披針形,長5-24厘米,寬0.5-13厘米,先端漸尖或尾尖,有時凸尖,基部心形、圓或平截,稀箭形或戟形,全緣,基出脈5-9。雄花序常2-5簇生或組成圓錐花序,稀單生葉腋,長8-70厘米;雄花外輪花被片近圓形,內輪倒卵形,較小而厚:雄蕊6,內彎。雌花序為穗狀花序,1-2生於葉腋。蒴果不反折,三棱狀扁圓形,長1.5-2.5厘米,徑2.5-4.5厘米每室種子着生果軸中部。種子四周有膜質翅。花期9-12月,果期12月至翌年1月。[1]
別稱
莨菇,苦山藥
形態特徵
株:纏繞草質藤本。
莖:根狀莖粗,着生多個長圓柱狀塊莖,直生或斜生,斷面白色,外皮脫落,干後纖維狀。莖右旋。
葉:葉在莖下部互生,在中上部對生,通常卵形、長橢圓狀卵形、卵狀披針形或披針形,長5-24厘米,寬0.5-13厘米,先端漸尖或尾尖,有時凸尖,基部心形、圓或平截,稀箭形或戟形,全緣,基出脈5-9。
花:雌花序為穗狀花序,1-2生於葉腋。
果:蒴果不反折,三棱狀扁圓形,長1.5-2.5厘米,徑2.5-4.5厘米每室種子着生果軸中部。種子四周有膜質翅。
產地分布
分布:印度、中南半島至印度尼西亞
產地:浙江南部、福建、江兩、湖南、廣東、海南、廣西、貴州及雲南
生境:山坡、溝邊常綠闊葉林下或灌叢中
海拔:250-1500米
功能用途
功用:塊莖有通經活絡、止血、止痢的功能
相關影片
參考來源
- ↑ 光葉薯蕷 Dioscorea glabra Roxb., 中國植物物種信息數據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