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元史·康里脱脱传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跳转至: 导航搜索

元史·康里脱脱传出自《元史》,是系统记载元朝兴亡过程的一部纪传体断代史,成书于明朝初年。由宋濂(1310~1381)、王祎(1321~1373)主编。全书二百一十卷,包括本纪四十七卷、志五十八卷、表八卷、列传九十七卷,记述了从蒙古族兴起到元朝建立和灭亡的历史。

明太祖朱元璋十分重视修史工作,他即位的当年,即元朝灭亡的当年,1368年,便下诏编修《元史》。[1]

原文

康里脱脱,少时从其兄猎于燕南,世祖见其骨气沉雄,命宿卫。五年,海都犯边,脱脱从太子武宗讨之,大破其众,武宗壮之。成宗大渐,太后以两子星命付阴阳家推算,颇惑其言,武宗有虑。时武宗、仁宗同为太子,武宗进脱脱而言曰:“我捍御边陲,勤劳十年,又次序居长,神器所归,灼然何疑?”命脱脱往察事机。脱脱至大都,道武宗旨以闻,太后、仁宗与语曰:“闻汝所致言,殆有谗间。汝速归,弥缝阙失,则功为不细矣。”脱脱承命即行。归具致太后仁宗之语武宗释然无疑使使还报即日命驾上都正位宸极尊太后为皇太后仁宗为皇太子。

只儿哈忽尝有不逊语,将置于法,脱脱曰:“陛下新正位,大信未立而辄行诛戮,恐自危。”乃宥之。察八儿率诸王内附,脱脱即席陈西北诸藩离合之由、去逆效顺之义,听者倾服。后迁尚书省右丞相。尚书省赐予无节,迁叙无法,财用日耗,名爵日滥。脱脱进言恪遵旧制,侥字之风顿衰。宗王南忽里部人告其主为不轨,脱脱辩其诬,抵告者罪。

仁宗即位,拜脱脱江浙行省左丞相。下车,进父老问民利病,咸谓杭城便河堙废已久,若疏凿以通舟楫,物价必平。僚佐或难之,脱脱曰:“民以为便,行之可也。”不月而成。英宗嗣位,召拜御史大夫。时帖赤先为大夫,阴忌之,奏改江南行台御史大夫,复嗾言者劾其擅离职守,将徙之云南,会帖赤伏诛,乃解。卸职,家居不出者五年。泰定四年薨,追赠太师、上柱国,谥忠献。脱脱尝即宣德别墅延师以训子侄,乡人亦化之,皆向学。朝廷赐其精舍额曰景贤书院。 节选自《元史•康里脱脱传》

译文

康里脱脱,年轻的时候跟着哥哥在燕南狩猎,世祖见他身体强健,精气沉稳,命他担任宿卫。大德五年(1299),海都侵犯边境,脱脱跟随太子武宗征讨他,大败海都的兵马,武宗认为他勇壮。成宗病情危重,太后把两个儿子的星宿及生辰八字等交给阴阳家去推算,听了他们的推算后,很有些困惑(另一种翻译:非常迷信他的话),武宗有些担心。当时武宗与弟弟仁宗同为太子,武宗召脱脱来跟他说:“我守卫边境,勤劳辛苦已经十年了,兄弟中,我又居长位,由我继承皇位,有什么可以疑惑的呢?”武宗命令脱脱回京去访察事情真相。脱脱赶到大都,将武宗的想法报告给太后和仁宗,太后和仁宗对脱脱说:“听了你传来的话,恐怕是有谗言离间我们。

你迅速回去,(替我们)弥合嫌隙缺失,那么你的功劳不小啊。”脱脱接受命令后即可出发,(脱脱)回去后,详细地把太后、仁宗的话转述给武宗,武宗心中释然,不再怀疑,派遣使者回京报告。(武宗)即日启程回大都,即皇帝位,尊太后为皇太后,立仁宗为皇太子。

只儿哈忽曾经有过对武宗不敬的话,(武宗)准备要法办他,脱脱说:“陛下新登大宝,君王的威信还没有建立,就诛杀臣子,恐怕会人人自危。”于是(武宗)宽恕了只儿哈忽。察八儿率诸王来归附朝廷,在宴会上,脱脱陈述西北诸藩王时离时合的因由,以及应放弃叛逆之路、效忠皇室的道理,众人都很佩服。后来迁任尚书省右丞相。尚书省赏赐没有节制,官吏的任用升迁没有法度,以致国家财政一天天困难,官吏名爵一天天泛滥。脱脱进言,应该遵行国家旧有的制度,人们奔走角逐的风气顿时衰减了。宗王南忽里的部人诬告他行为不轨,脱脱审辨清楚这是诬告,判诬告的人抵罪。

仁宗即位后,任命脱脱为江浙行省左丞相。他一到职,就召集父老乡亲们询问民间觉得好的和不好的事。(百姓们)祁说杭州城原来方便百姓通行的河道堵塞荒废已经很久了,如果疏通开凿使船舶通航,物价必定能稳定(或被平抑),脱脱的幕僚中有的人觉得这样做很难,脱脱说:“既然百姓们认为疏通河道有便利,那就施行。”不到一月河道疏通完成。英宗即位,征召他担任御史大夫。这时候,帖赤之前担任御史大夫,暗中忌妒脱脱,上奏皇帝改任脱脱为江南行台御史大夫。又唆使言官弹劾脱脱擅离职守,准备要杷他贬谪到云南去,赶上帖赤因罪伏法,(脱脱)才得以解脱。脱脱卸任所有职务,在家五年没有出门。脱脱在泰定四年(1327)去世。

追赠太师、上柱国,谥“忠献”。脱脱曾在宣德别墅请塾师教导子侄辈,乡里的人们也因此得到教化,都一心向学。朝廷赐其匾额,名曰“景贤书院”。 [2]

作者简介

宋濂(1310年11月4日 -1381年6月20日 ),初名寿,字景濂,号潜溪,别号龙门子、玄真遁叟等,汉族。祖籍金华潜溪(今浙江义乌),后迁居金华浦江(今浙江浦江)。元末明初著名政治家、文学家、史学家、思想家,与高启、刘基并称为“明初诗文三大家”,又与章溢、刘基、叶琛并称为“浙东四先生”。被明太祖朱元璋誉为“开国文臣之首”,学者称其为太史公、宋龙门。

宋濂与刘基均以散文创作闻名,并称为“一代之宗”。其散文质朴简洁,或雍容典雅,各有特色。他推崇台阁文学,文风淳厚飘逸 ,为其后“台阁体”作家的文学创作提供范本。其作品大部分被合刻为《宋学士全集》七十五卷。

宋濂自幼多病,且家境贫寒,但他聪敏好学,号称“神童”。曾受业于闻人梦吉、吴莱、柳贯、黄溍等人。元末辞朝廷征命,修道著书。明初时受朱元璋礼聘,被尊为“五经”师,为太子朱标讲经。洪武二年(1369年),奉命主修《元史》。累官至翰林学士承旨、知制诰,时朝廷礼仪多为其制定。洪武十年(1377年)以年老辞官还乡,后因长孙宋慎牵连胡惟庸案而被流放茂州,途中于夔州病逝,年七十二。明武宗时追谥“文宪”,故称“宋文宪”。[3]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