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欢迎当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实资料,洗刷冤屈,终结网路霸凌。

依巴谷卫星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事实揭露 揭密真相
跳转至: 导航搜索

依巴谷卫星(High Precision Parallax Collecting Satellite,缩写为Hipparcos),全称为“依巴谷高精视差测量卫星”,是欧洲空间局发射的一颗天体测量卫星,用以测量恒星视差和自行,以古希腊天文学家喜帕恰斯的名字命名。

依巴谷卫星于1989年8月8日由亚利安4号火箭运载升空。它本应于地球同步轨道上运作,但因助推火箭失效,卫星只到达近地点507千米、远地点35,888千米的狭长椭圆轨道。尽管如此,它仍能完成85%的原任务目标。与该卫星的通讯于1993年8月15日中止。

整个计划分“依巴谷实验”和“第谷实验”两部分。前者目标是测量120,000颗恒星的五个天文测量参数,精度达2至4毫角秒;后者目标是测量另外400,000颗恒星的天文测量参数及B-V色指数,但位置精度稍逊(20─30毫角秒)。

1996年8月,依巴谷星表[1]和第谷星表正式完成,并于1997年6月由欧洲空间局出版。这两个星表的资料用来编制千禧年星图,包含全天百万余颗暗至11等的恒星,以及一万余个非恒星天体。

发射经过

1989年8月8日,依巴谷卫星由亚利安4号火箭运载升空。它本应于地球同步轨道上运作,但因助推火箭失效,卫星只到达近地点507千米、远地点35,888千米的狭长椭圆轨道。尽管如此,它仍能完成所有科学任务。

主要任务

与该卫星的通讯于1993年8月15日中止。整个计划分“依巴谷实验”和“第谷实验”两部分。前者目标是测量120,000颗恒星的五个天文测量参数,精度达2至4毫角秒;后者目标是测量另外400,000颗恒星的天文测量参数及B-V色指数,但位置精度稍逊(20─30毫角秒)。

主要成果

1996年8月,依巴谷星表和第谷星表[2]正式完成,1997年6月由欧洲航天局出版。这两个星表的资料用来编制千禧年星图,包含全天百万余颗暗至11等的恒星,以及一万余个非恒星天体。

依巴谷星表和第谷星表(Tycho-1)是欧洲太空总署的依巴谷卫星成果的主要产物。这颗卫星在1989年11月至1993年3月的四年任务中,传回了许多高精度的科学数据。

依巴谷星表至少列出了118,000颗天体测量学上精确度在千分之一弧秒恒星,而第谷星表列出的则略微超过1,050,000颗恒星。

这份星表包含很大数量的高精密度天体位置和测光数据。另外伴生的附录是变星双星聚星的特性数据,和太阳系的天文测量和测光数据。主要的部分提供了可以印制和以机器阅读的版本。

全球性的数据分析,需要处理1,000兆比特未经加工的卫星原始数据,这是一件复杂且需要漫长时间的工作,由en:NDAC和先进科学和技术基金会承担,共同制做出依巴谷目录。第四个参与合作的科学机构是INCA,负责撰写依巴谷卫星的观测程式和编译成最佳化的数据选择,在发射前就先安置在卫星的输出目录中。依巴谷和第谷星表的成果使欧洲太空总署等四个团体的的繁杂工作得到形式上的正式结束。

视频

依巴谷卫星 相关视频

恒星、行星 、卫星的区别有哪些?
资源三号卫星成功发射 我国首颗民用高精立体测绘卫星

参考文献

  1. 依巴谷星表,Heavens-Above GmbH
  2. 依巴谷星表和第谷星表的特征和意义,道客巴巴,2016-4-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