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佩夜蛾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跳转至: 导航搜索
佩夜蛾

中文学名:佩夜蛾

拉丁学名:Oxyodes scrobiculata Fabricius

界:动物界

门:节肢动物门 Arthropoda

纲:昆虫纲 Insecta

目:鳞翅目

科:夜蛾科

佩夜蛾, 昆虫名,为鳞翅目夜蛾科。既为害龙眼,又可为害荔枝;龙眼合夜蛾仅发生为害龙眼树。食叶夜蛾以幼虫咬食果树的新梢嫩叶,虫口数量大时,可在3-5天把整批嫩叶食光,仅留主脉,形成秃梢,严重影响新梢正常生长,削弱树势。[1]

佩夜蛾形态特征

成虫

体长19-21mm,翅展51-53mm。头部及胸部褐色带灰黄,额两侧白色,翅基片后部浅黄色;前翅黄色带褐,亚端线外方带棕色,基线黑色,波浪形,内线只在亚中褶现1黑条,环纹为1黑环,中线黑色,肾纹黑边,中有黑曲纹,外线双线黑色,锯齿形,两线相距较宽,亚端线黑色,锯齿形,中部近外线,缘毛端部黑白相间;后翅杏黄色,前缘有1烟斗形黑条纹,外线黑色,锯齿形,亚端线双线黑色,锯齿形,外方另1波浪形黑线;腹部黄色。

卵粒半球形,横径0.5毫米,表面具纵行的网状刻纹,淡绿色。

幼虫

老熟幼虫体长33-37毫米,胸宽5毫米。体色淡绿、灰绿至黑褐色不定。常见的体色有几种类型:①头浅红,胸、腹部淡绿色,背线明晰,其余线纹不明显;②头桔红色,体背黑色,背线、亚背线以及腹面均为黄色,气门线黑色,胸足和腹足黄色,臀板桔红色;③头紫红色,体淡红色,臀板与臀足红色,围气门片褐色;④全体呈灰绿色,背线、亚背线淡白色。头部额缝和颅中沟凹陷,颅侧区有8-9椭圆形小点组成的黑色斑团。具单眼6个,半球形突起。上颚端部黑色,具6格圆纯小齿,第4枚较大。触角长、粗。胸足3对,正常;腹足4对较长,趾节呈“八”字形;臀足粗长,向后呈“八”字形斜伸,趾节也呈“八”字形分开。

体长19-22毫米,胸宽4-5毫米。由黄褐色渐变为红褐色,表被白色蜡质粉状物。头稍前突,蜕裂线在前胸,中胸背略除起。触角、前翅和中足伸达第4腹节后缘附近,中足伸至翅端。腹部末端具丝状端沟的臀棘8根。

佩夜蛾生活习性

此虫在广西的西南部1年发生6代以上,以蛹越冬。每年4-11月上旬都可发现其幼虫发生为害,其中以5-7月最烈。此期,其卵历期约4天,幼虫期11-16天,蛹期8-10天,成虫寿命7-10天,完成世代历期约30天。成虫于夜间羽化,白天在树冠内层栖息。成虫受惊扰即飞逃,作上下跳跃式的短距离飞翔,然后又回到原地或附近果树上停息。夜间进行交尾与产卵,卵散产在已经萌动的芽尖小叶上。幼虫5龄,孵化后的低龄幼虫咬食初伸展的幼叶片,由于食量很小,不容易引起注意;4-5龄期进入暴食阶段,食量大增,往往可在3-5天内将整批嫩叶取食,剩下主脉而成秃枝。

幼虫有假死习性,低龄幼虫遇到惊扰即吐丝下垂,大龄幼虫则向后跳动下坠,或前半身左右剧烈摆动。老熟幼虫入表土层中或在土团下和地表枯叶下作室,吐丝作薄茧后化蛹。

佩夜蛾防治方法

加强果园管理,坚持做好园地清扫枯技落叶;冬季结合清园,进行除草和翻松园土,以减少蛹期的虫口基数。

对此虫虫口密度低和零星发生的果园,利用幼虫有假死落地的习性,可采用人工摇动果树的枝条,促使幼虫落地,人工加以捕杀或放鸡喙食。

龙眼、荔枝的各次梢期均有此类虫为害,尤其夏梢、秋梢受害较重。因此,要做好虫情监测工作,掌握幼虫在3龄以前喷药1-2次。可使用的药剂品种有:15%8817乳油2500-3000倍液,或90%晶体敌百虫或80%敌敌畏乳油或40%氧化乐果乳油的1000倍液,18%杀虫双水剂300-400倍液,或52%农地乐乳油2000-2500倍液,或30%双神乳油1000-2000倍,或其他菊酯类杀虫剂。

参考来源

  1. 佩夜蛾, 植物智, 2020-01-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