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佛山木版年画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跳转至: 导航搜索

佛山木版年画是广东省的传统美术。佛山木版年画的生产兴盛于清代乾嘉年间,20世纪30年代后渐次萧条。以技艺划分,佛山木版年画包括原画、木印、木印工笔三种类型;以题材划分,则有门画、神像画和岁时风俗画三种类型,其主要功用为祭祀、祈福和装饰环境,体现了人们驱邪纳福的愿望。

佛山木版年画遗产在2006年入选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目录[1]

历史

早在汉代,中国就有贴门画的习俗,人们把传说中的门神贴在门上,以示驱邪避灾,这是年画的前身。 两宋时称作“纸画”,其题材也扩大到表现 美好生活、吉祥欢乐及历史人物题材。明代叫“画贴”,清代道光年间始称为“年画”。民间年画随着历史的发展几经演变,各地年画形成了自己的独特风格。

广东佛山年画始于宋、元年间,有近700年的历史,曾与天津的杨柳青、山东潍坊的杨家埠、苏州的桃花坞并称“中国四大木版年画”。佛山在宋代就已经被列为全国 四大名镇之一,经济文化发达, 造纸业、染纸业也有很大的发展,已经具备了一定的条件。 在 宋元时期,广州、佛山一带已流行刻绘门神的习俗。这类门神早期直接在门板上手绘刻画,后来另置木板绘刻,大量复印,制成木版年画行销于市,供人张贴。

佛山木版年画的生产兴盛于清代乾嘉年间,从清乾隆到抗日战争前期为 佛山年画生产的鼎盛时期,店铺作坊多达200多家,从业者数千人,鼎盛时单门神就日产1万多对,“家家点染,户户丹青”的火红场面是当时佛山年画手工业繁盛的写照,成为佛山重要手工行业。20世纪30年代后渐次萧条。

佛山门画生产过去年产100多万时,城乡都喜用。1966年后,佛山年画被斥为“封建迷信品”停止生产。1975年后恢复生产,主要供出口。而今,城市居民贴门画之俗渐少,而市郊及各县农村仍存贴门画俗。

艺术特色

佛山木版年画为当地活动中的一种特殊的形式,反映着佛山本地文化的历史根源以及佛山传统民间绘画印刷工艺的一些基本情况。其他各地年画相比,佛山木版年画吸收了 佛山剪纸、铜凿金花、 金漆木雕等传统工艺的精髓,以红、绿、黄、黑四色木版套印。用工笔绘彩、勾 金粉等技法表现,使画面更显富丽堂皇、 熠熠生辉。其形象精细、饱满,线条粗犷、有力,红彤彤的色彩热烈艳丽、寓意吉祥,因而,佛山木版年画又有“万年红”的美誉[2]

佛山年画使用红丹、金银色加强画面的装饰效果,红色表示喜庆和吉利,而红丹又是佛山著名的 地方特产。年画以红、 桔红、黄、绿等色来套印,在人物盔甲、袍带上饰绘金银图案纹样,使神象画更显金碧辉煌。佛山年画线条粗犷,简练有力,构图饱满,富于装饰,形成独特的地方风格。

佛山年画有手绘、木板套印、木印填色三种,以线条粗犷、色彩绚丽、造型简练、构图饱满、装饰性强为特色。人物衣饰上的花纹用线条流畅的写金描银渲染,俗称“写花”,极富 民间画的韵味,为其他地区民间年画所罕见,成为佛山年画的显著特征;在 表现手法上,善于结合当地风俗民情,具有浓郁的地方风格。佛山年画在线条处理、造型格调、 设色技巧、题材选择上都具有 广府文化的细腻艺术特征。

佛山年画与天津杨柳青、江苏桃花坞、四川绵竹、山东潍坊各地的民间年画有着一样的共性:在题材上,主要有吉祥图案、辟邪迎祥、民俗民风、戏曲故事、历史演义故事等。佛山木版门画内容丰富,根据不同省份和地区、地域特点、习俗和喜好而印制题材和颜色各别的门画。民众则按大门、房门等不同地方而张贴不同类型题材的门画,抒发人们对真善美的追求。

视频

佛山木版年画作品集

佛山木版年画主题概念馆介绍

参考文献

  1. 佛山木版年画,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网
  2. 佛山木版年画一抹万年红,南方农村报,2018-12-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