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主菜单

求真百科

佛山市南海区九江双蒸博物馆

佛山市南海区九江双蒸博物馆九江双蒸博物馆是由广东省九江酒厂有限公司主持建设的企业文化[1]博物馆,位于素有南国酒镇美称的南海九江镇,规划建筑面积约4000平方米。其主要用于对九江双蒸酿造技艺这一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和推广,是国内首个米酒博物馆,对广大市民免费开放,预约还能提供免费导游服务。2008年开始筹建,2009年9月一期工程建成并对外开放,是对有着悠久历史的九江酒文化的继承与发扬,现已成为九江酒厂和九江镇的一张精美的企业名片和文化名片。

目录

简介

九江双蒸博物馆的展示风格与展品陈列都具有鲜明的地方特色,馆内有古代的酒铺、戏台、米坊、酒坊以及码头等历史场景的逼真模拟,同时设有九江镇历史文化长廊,现代九江酒厂企业、九江双蒸酿造传统工艺等展示区。 博物馆展示了九江酒厂与时俱进,开拓向前,锲而不舍的企业精神,传统的九江酒文化与现代的企业管理精神在九江双蒸博物馆里面得到了完美的体现,是九江酒厂深厚的企业文化的美好缩影。

博物馆的建设工程规划庞大,除已经完成得古代馆区外,在建包括酒饮美食生产体验、科技研发、美酒银行等馆区将会逐步开放。

品牌历史

九江双蒸酒始创于清朝道光初年,距今已有近200年历史。 九江是广东省着名古镇之一,在近代史上曾繁荣一时,小广州之称众口皆碑。九江的酒非常有名,俗话说:“无需杏黄招客至,九江自古是酒乡。”其时九江酿酒业发达,酒铺林立,酒香遍巷。

九江在清代已是着名的酒乡,据九江乡志记载,当时的九江镇酿酒业盛况空前,达到巷巷有酒坊,街街有酒店,人人论酒经的兴旺景象。清道光年间(1821—1850),九江镇的酒业发达,以“友隆兴酒庄”所酿的酒为最佳,知名度大为提高。其酒因要用两次发酵、重蒸而得。清代诗人曾恕品罢“九江双蒸酒”,诗兴勃发,挥笔写下“垂竿布网闲中事,庆举双蒸醉月明”的千古佳句。康有为先生的老师——九江儒林学者朱九江先生对家乡酒更是爱不释手,称道“喜得儒林陈佳酿,助吾茅舍款嘉宾”。1952年,以永德兴为代表,利农、大德、公源等12间酿酒作坊共同组成“九江酒业联营社”,逐步发展成今日的九江酒厂。

九江双蒸酒内销、出口历史悠久,民间流传有华人的地方就有九江双蒸酒,九江双蒸酒被国外用户喻为故乡水、家乡酒,充分体现了消费者对九江双蒸酒品质的认同和喜爱。九江酒厂也是中华老字号[2],得到酒客的充分肯定。

独特工艺

九江双蒸酒能以自己特有名称流传久远,而不是统称的广东米酒,是由于其独特的工艺。据传说中较为可靠的说法是,友隆兴酒庄当时也是家庭作坊,夫妻档生意,妻子在作坊拿着一个刚刚蒸出来的酒准备搬走的时候,由于地面湿滑不小心把整埕酒倒在一桶还没有蒸的酵饭里。无计可施,只能把这桶酵饭连酒再一起蒸馏,使用了两倍材料两次蒸馏蒸出了一个份量的酒。就是这个不小心,创造了一个粤酒的神话。一直以来粤酒的单次蒸馏由于设备工艺的原因度数难于提升,香型的香味也不够浓烈的缺点一下子得到了完美的解决。原来这种看似成本大幅增加的做法,却能把平均酒度大幅提高,而且把两倍香味物质浓缩在一起,使得酒质远远高出其他米酒。也是这个原因,友隆兴的生意也兴旺不已。

两个世纪以来,承集数代九江先辈的辛劳和智慧,九江双蒸酒逐渐形成了独特的酿造技艺。它采用秘传曲种、两次蒸馏、陈肉酝浸、陶缸老熟的方法酿造而成,具有“玉洁、冰清、豉香纯正、醇滑绵甜、余味甘爽”的独特风格。九江双蒸酒酿造技艺更入选“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奠定了其珍贵的历史、科学、人文、民俗、经济价值以及社会价值

九江双蒸酒传统酿造技艺是南海九江独特的生态环境和人文条件下孕育形成的,具有鲜明的地域文化特征。借助得天独厚的西江河畔适宜的局部气候、清冽的水质和独特的酿造工艺,九江人民酿造出适合岭南气候条件下饮用的优质米酒。九江地理条件优越,水陆交通便利。它位于佛山市南海区西部,地处南海、顺德、高明、鹤山、新会五区(市)交汇处,西江和北江穿流而过,水深港多,陆路交通四通八达。

西江是九江最主要的水源。西江流经广西、粤西地区,水质清洌纯正,在珠江水系几大支流中水质污染最轻。近年广州市投入巨资的饮用水改善工程,就是引西江水以取代原来水源。九江酒厂位处西江拐弯位置的内侧,成为“九江弯道”,在该处取水的好处是所含水量杂质和泥沙最少。因此,九江酒厂的水处理能尽量减少化学处理剂、化学消费剂的使用。这不但为微生物的发酵提供合适的生长环境,而且能较好地保留来自江水的微量元素成份,大大有利于制曲、发酵中微生物的正常活动,并有助于香味物质的形成。

西江河道宽阔,常年水量丰富,西江两侧分别为大雁山和西樵山,这两山一江形成一定范围的局部性气候。河畔区域的温差小,夏季江边的气温比内陆要低,而冬季要高。东南季候风为该地区带来温和潮暖气候,为紧靠河岸的九江酒厂提供了良好的微生物生态环境。适宜的局部气候,加之几十年的积累,使得九江酒厂的厂区环境中有益微生物越来越丰富,形成了不可多得的酿酒环境,有利于酒体独特风格的突现。就目前调查的众多豉香型厂家而言,九江酒厂的微生物生态环境是最为独特的。

文化韵道

酒与地缘关系密切,更与地域文化紧密相连,九江双蒸植根于南粤大地,与粤港的饮食、艺术文化都相互关联。比如粤菜、粤剧、诗词、习俗中均出现有“九江双蒸”,从而证实了九江双蒸与南粤文化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随着其从未间断的内销与出口,建立起跨越时空的文化影响力。

喜剧剧本《陈梦吉》是描写陈梦吉和方真真新婚之夜闹洞房的场景,其中有这样的台词:“请阿姑爷饮左呢杯九江双蒸啦,祝阿姑爷慨事业蒸蒸日上。”陈梦吉是明末状师,是个专门抱打不平的侠义人物,其名声传遍千家万户,深入人心。此处提及让陈梦吉饮杯九江双蒸,符合当时的历史现实。另外,从这个运用上,可以看出九江双蒸在民间被赋予美好的象征,在吉庆的日子里作为祝愿的话语使用。这可以算是一笔丰富的品牌文化资产。

根据《南海县志》记载:晚清至民国时期,九江着名的酒庄友隆兴,以良乡双蒸酒最为驰名。二十世纪20-30年代间,粤港等地便有一首十分流行的粤曲(源自粤剧《契爷艳史》红线女、梁醒波主演),描述一个人因年纪问题有福难享的无奈,名叫《十字歌》:“一晚辛苦唔挨得,两个老婆唔享得,三碗大饭唔食得,四层高楼唔上得,五更醒左唔训得,六里远路唔行得,七味白术唔离得,八大八小唔叹得,九江双蒸唔饮得,十分细声唔听得。”说明此时九江双蒸已成为粤港澳民间普遍通行的米酒。

视频

佛山市南海区九江双蒸博物馆 相关视频

佛山九江双蒸博物馆
云看馆之九江双蒸博物馆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