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欢迎当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实资料,洗刷冤屈,终结网路霸凌。

何草不黄(诗经)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事实揭露 揭密真相
跳转至: 导航搜索

何草不黄(诗经)

【原文】

何草不黄,
何日不行。
何人不将(1),
经营四方。
何草不玄(2),
何人不矜(3)。
哀我征夫,
独为匪民。
匪兕匪虎(4),
率彼旷野(5).。
哀我征夫,
朝夕不暇。

【注释】

(1)将:行,走路。

(2)玄:黑色,这里指凋零。

(3)矜:(guan):同“鳏”年老无妻。

(4)兕(si):野牛。

(5)率:沿着。

(6)芃(peng):兽毛蓬松的样子。

(7)幽:深。

(8)栈车:役车。

(9)周到:大道。

【译文】

哪种草儿不枯黄,

哪些日子不奔忙。

哪个男子不出行,

往来经营走四方。


哪种草儿不凋零,

哪个男子不单身。

可怜我们当征夫,

偏偏不被当人待。

不是野牛不事虎,

总在旷野受劳苦。

可怜我们当征夫,

早晚奔波没空闲。

尾巴蓬松的狐狸,

总在深草丛中藏。

高高大大的役车,

总在大道上奔跑。

【读解】

是的,世上没有不黄不枯的草,也没有不凋谢的花。人的劳苦奔波却不一样。有人终年劳累奔波,当牛做马,不得歇息。有人锦衣玉食,作威作福,游手好闲。有人衣不蔗体,食不果腹。有人却高枕无忧,饱食终日,无所用心。

即使是野兽,也有悠闲自在得时候,有冬眠得时候。人不如野兽,连喘息之机都没有,所拥有得一切都付出了,得到得只有辛酸和泪水。出现这种境况之时,问题就应向统治者来解答,而比应当由受苦受难得人自己 来解答。      

但在实际中,没有谁来解答这个问题,只有自问自答,独自承受苦难,便成了身处苦难之中唯一得慰籍,仅此而已。如果希望以这种表达来改变自己的命运,使统治者受到感动,良心发现,那就大错特错了,那就过于天真和幼稚了。   

承受苦难就象喝水一样,其中冷暖,只有喝水者自己知道。也许,人生是应当承受苦难。但是如果对身处社会低层、从生到死便与苦难厮守的人们说“苦难是人生的精神财富”,这就未免太无情,太残酷了,几乎同鳄鱼的眼泪差不多。[1]

【简介】

《诗经》是中国第一部诗歌总集。它汇集了从西周初年到春秋中期五百多年间的诗歌三百零五篇。〈诗经〉在先秦叫做〈诗〉,或者取诗的数目整数叫《诗三百》,本来只是一本诗集。从汉代起,儒家学者把《诗》当作经典,尊称为《诗经》,列入“五经”之中,它原来的文学性质就变成了同政治、道德等密切相连的教化人的教科书,也称“诗教”。[2]

《诗经》中的三百零五篇诗分为风、雅、颂三部分。“风”的意思是土风、风谣,也就是各地方的民歌民谣。“风”包括了十五个地方的民歌,即“十五国风”,共一百六十篇。“雅”是正声雅乐,是正统的宫廷乐歌。“雅”分为“大雅”(用于隆重盛大宴会的典礼—)和“小雅”(用于一般宴会的典礼),一共有一百零五篇。“颂”是祭祀乐歌,用于宫廷宗庙祭祀祖先,祈祷和赞颂神明,现存共四十篇。《诗经》的三百零五篇诗歌,广泛地反映了当时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内容涉及政治、经济、伦理、天文、地理、外交、风俗、文艺各个方面,被誉为古代社会的人生百科全书,对后世产生过深远的影响。[3]

《诗经》编辑成书的年代约在春秋后期,据说孔子曾经删定过〈诗经〉。到汉代,传授《诗经》的有四家。齐国辕固所传的《诗》叫《齐诗》,鲁国申培所传的《诗》叫《鲁诗》,燕国韩婴所传的《诗》叫《韩诗》,鲁国毛亨所传的《诗》叫《毛诗》。东汉时,《毛诗》得到了官方和学者们的认同,逐渐盛行,齐、鲁、韩三家《诗》逐渐衰落以至亡佚。现在我们见到的《诗经》,就是毛亨传下来的,我们这里选录的《诗经》,原文主要依据清代阮元校订的《十三经注疏》,并广泛参考了其他研究《诗经》的专著。 [4]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