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伏羊节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跳转至: 导航搜索
伏羊节

中文名: 伏羊节

外文名: Fu Goat Festival

别 名: 伏羊文化节

节日时间: 初伏至末伏

节日类型: 中华传统美食节日

流行地区: 江浙沪皖、山东、宁夏、

湖北、河南、辽宁等

节日起源: 江苏徐州

节日活动: 地方戏曲,表演舞蹈、武术、

民俗,展出布艺、面塑、剪纸

节日饮食: 羊肉、羊汤

节日意义: 观两汉文化、品羊肉美食

设定地点: 江苏徐州、安徽萧县、

上海庄行等

设立机构: 中国烹饪协会

主要名誉: 江苏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

安徽省非物质文化遗产

伏羊节是中华传统美食节日,于每年传统农历初伏之日开始,至末伏结束,持续一个月。“伏天吃伏羊”在江苏徐州地区连同萧县有悠久历史,最早可追溯到尧舜时期。自古以来,淮海地区民间就有“伏羊一碗汤,不用神医开药方”的说法。

“伏羊”,即入伏以后的羊肉。《汉书·杨恽传》记载:“田家作苦,岁时伏腊,亨羊炰羔,斗酒自劳。”在伏天吃羊肉对身体是以热制热,排汗排毒,将冬春之毒、湿气祛除,是以食为疗的大创举。徐州彭祖伏羊节被授予江苏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称号。萧县伏羊宴习俗被评为安徽省非物质文化遗产[1]

伏羊节是在具有彭祖文化内涵的徐州民间食俗的基础上总结创制的节庆。彭祖时代,徐州地区普遍有食羊之习俗,彭祖创造的“羊方藏鱼”正是那个时代羊菜烹饪技艺的升华。

据《汉书》记载,皇帝“伏日,诏赐从官肉”。当时的“官肉”即为“三牲”之首的羊肉,伏天皇帝与从臣们共享羊肉已是确信无疑了。不惟宫中吃伏羊,《汉书》中亦有“田家作苦,岁时伏腊,烹羊炮羔,斗酒自劳”的记载。

宋朝之前,宫廷宴席上大都以羊肉为主。从汉字构造看,从“羊大为美”的审美判断,到“鱼羊为鲜”的美食追求,再到“食羊为养”的养生理念,无不隐含着先人对羊肉美食的追求和羊肉烹饪的感悟。

在徐淮一带,以羊肉名闻遐迩的,徐州地区人们向有伏天吃伏羊的习俗。每年入伏第一天,人们习惯从菜市场买回羊肉在家中烹饪食用。由于萧县古属徐州辖县,两地民间交往频繁,萧县有许多在徐州开的饭店,也是后来节日能够迅速在徐州展开,并传播的原因。萧县羊肉享有盛名已达300余年。萧县羊肉饭店有5000余家,饭店选用的多为3至6个月的获得国家地理标志的萧县白山羊,肉质鲜嫩异常。萧县传统名菜也多以羊肉为主,有“无羊不成席”之说。

发展

2000年夏季,安徽省萧县城南(萧淮公路许堂)许堂五香羊头馆策划了伏羊节活动,第一次打出中国萧县民间“伏羊文化节”的招牌,得到了其他一些羊肉餐馆的积极响应。

2002年7月11日,徐州举办了首届伏羊美食文化节,正式命名为伏羊节。

2003年,徐州第二届伏羊节,由民间自发组织开展。

2004年,由徐州市烹饪协会正式牵头组织举办第三届伏羊节,吸纳了南京、郑州、邯郸等近10个城市的同行参加伏羊节活动。

2005年,由徐州市人民政府主办第四届伏羊节,开始采取市场化模式运作。

2006年,徐州第五届伏羊节使用“中国(徐州)彭祖伏羊节”名称,之后一直延续使用至今。

2007年,徐州第六届伏羊节由中国烹饪协会和江苏省烹饪协会联合支持。同年,安徽萧县举办首届伏羊文化节。辽宁义县举办伏羊节。

2008年,徐州第七届伏羊节,2008年获得“中国十佳美食节庆”活动

上海首次举办伏羊节。

2009年,徐州第八届伏羊节,中国烹饪协会认定徐州为“中国伏羊美食之乡”。

2010年,徐州第九届伏羊节。南京首次举办“伏羊节”,历史上南京入伏天进补羊肉汤,在上世纪六七十年代有卖“伏羊汤”的店。

2011年7月14日,徐州第十届伏羊节,开幕式在沛县、萧县等地举行,以“汉皇故里、伏羊欢歌”为主题,开幕式期间演出了大合唱《大风歌》、舞蹈《伏羊佳节欢迎您》等精彩节目。

2012年7月18日上午,徐州第十一届伏羊节在徐州汉城开幕。本届伏羊节以“伏羊福羊和谐安康”为主题,活动于7月28日落幕。

2013年,徐州第十二届伏羊节,澳大利亚绵羊也远渡重洋首次进入徐州。

伏羊节在沛县、萧县、庄行开幕,主题是吉羊如意,持续到7月19号。开幕式上,有文艺演出和斗羊表演。

2014年,徐州第十三届伏羊节于7月18日开幕,延续至8月17日。开幕式在邳州、沛县、萧县、上海庄行举行。武汉在餐馆举办首次伏羊节。

2015年7月11日,徐州第十四届伏羊节,沛县、萧县、上海也举行了开幕式,持续至8月17日。伏羊节的主题为“伏羊那么香,我想去尝尝”。

萧县主会场举办千人吃伏羊品鉴会,现场撑起直径3米大锅,可以同时满足2000人就餐。

2016年,徐州第十五届伏羊节于7月15日至31日举行,主会场设在徐州,在贾汪区、沛县、丰县、常州市、安徽萧县、浙江长兴等六地设置分会场。主办方徐州餐饮行业协会、都市晨报。指导单位是中国烹饪协会。

2017年,伏羊节于7月11日至8月11日举行,以“情暖淮海结友谊.心系食安共发展”为主题。

扩散

2000年,萧县丁里镇民众自发组织吃伏羊活动。2008年,伏羊节获“中国优秀节庆品牌”称号。2009年,庄行羊肉烧酒饮食民俗被评为“上海市非物质文化遗产”。2017年11月,萧县伏羊宴习俗被评为安徽省非物质文化遗产。

设定日期

伏羊节设定日期是每年传统农历初伏之日开始,经过中伏,至末伏结束,连续一个月。按中国的日历法来说,初伏从夏至日后第三个庚日始之日开始,是真正暑天的开始,初伏固定为10天。

伏羊美食节期间,伏羊节举办地各大宾馆、饭店、羊肉馆都推出系列“伏羊菜系”接受市民的品评。

伏羊节特色美食

肉食 :全羊宴、羊肉汤、烤全羊、烧全羊、羊肉串、羊肉火锅、地锅羊肉、清汤羊头、风味卤羊头、羊三宝、手抓羊肉、香酥羊排、精品羊杂、红烧羊腿、羊肉煎包、羊排

面食:烙馍、面条、壮馍

水果:葡萄

饮品:冷饮、冰棍、冰镇啤酒

活动

伏羊美食节期间上海、徐州、萧县等地举办伏羊节开幕式,每天上演地方戏曲,表演舞蹈、武术、民俗,展出布艺、面塑、剪纸和花鸟奇石展出等。

徐州

徐州伏羊节期间,安排了伏羊美食展销、关爱环卫工公益活动、彭祖养生文化论坛、魅力徐州旅游等活动

萧县

萧县伏羊节期间,举行书画展、美食品尝相,纪念萧叔、闵子、刘邦,文艺汇演等活动。游览圣泉寺、皇藏峪等景点。

上海

上海伏羊节期间,举办纪念狐偃,农家乐踏青活动。品羊肉喝烧酒,采摘庄行蜜梨。

羊,作为最早被人类成功驯养的家畜种类之一,人的贡献在衣食住行乃至祭祀方面都有着突出体现,而最重要的应属饮食方面。食羊的传统古来已有,先民们很早就捕猎野羊为食物,羊被驯养为家畜之后,更是为人们提供了稳定的食物来源。《周礼天官》中有记载:“春行羔豚,膳膏香”;《礼记月令》也记有:“仲春之月”,“食麦与羊”;“医食同源”是中国饮食文化的一个重要传统,先人们在用羊来满足口腹之需的同时,也不断发掘出了羊肉的药用功效。东汉名医张仲景在其《伤寒杂病论》中记有“当归羊肉生姜汤”能治疗血虚寒疝等疾病;明代的李时珍在《本草纲目》中称“羊肉甘热无毒。食之肥软益人,治疗筋骨急强,虚劳益气”。羊肉的祛风驱寒功效看似与三伏天的暑热格格不入,实际上夏日候湿热,人们食欲减退,体内积热,在这样的时候吃上一碗香辣美味的羊肉,不仅使人胃口大开增强食欲,同时也能促人发汗,以热制热,驱散体内湿毒,补虚健体,对提高人的身体素质及高温天抗病能力十分有益。“伏羊节”食羊,既是对羊肉本身鲜美味道的追求,同时也是对羊肉药用功效的充分利用。

谚语

民谣:“六月六,接姑娘,新麦馍馍羊肉汤”。夏收农忙初过,乡村以吃新麦馍馍、喝美味羊肉汤的形式来欢庆夏季丰收,祈求秋季风调雨顺,在这喜庆日子,特地把闺女和外孙接回家,共享娘家亲情。

彭祖

徐州古称彭城,篯铿因受封于彭城因为又名彭祖。彭祖因为善于调制味道鲜美的雉羹(啥汤),献给帝尧食用,被帝尧封于大彭。中国爱国主义诗人屈原在《楚辞·天问》中写道:“彭铿斟雉,帝何飨?受寿永多,夫何久长?” 这艺术地反映了彭祖在推动我国饮食文化进步所作出的卓越贡献。汉代楚辞专 家王逸注曰:“彭铿,彭祖也。好和滋味,善斟雉羹,能事帝尧,帝尧美而飨食之也”。宋代洪兴祖补注曰:“彭祖姓钱名铿,帝颛顼玄孙,善养气, 能调鼎,进雉羹于尧,封于彭城”。彭铿是彭部族的始祖,以后子孙繁衍,主要是他的“雉羹之道”可祖,便尊称他为彭祖,他的后裔就叫彭祖氏。

汉文化

虽然中国人食羊传统悠久,但在三伏天大碗吃羊肉喝羊汤,并将这一习俗其发展成为全民参与的盛大节日,却只有在徐州得以实现,这与徐州的地域文化有着不可分割的联系。徐州无论从地理位置上还是气候环境上,都体现出鲜明的南北交界地带特色,其风俗传统和文化氛围也呈现出受南北各地共同影响、兼收并蓄的特点。以饮食文化为例,鲁菜系的红烧类与酱类菜点的风味、川菜系的麻辣鲜香,在徐州饮食上都有所体现。总体来说,徐州菜五味俱全,以咸鲜为主。因此羊对徐州人来说,是地地道道的美味佳肴,人们通常在烹饪羊肉时极力除去的膻味,在徐州人看来正是“鲜”的体现。当地人用大锅清水熬制羊肉羊汤,只在最后加几味简单佐料,辣椒放足便可大快朵颐。这样烹制出的膳食虽不精致,但鲜香味浓,经济实惠,吃起来十分过瘾。淳朴的民风和豪爽不拘小节的个性使得当地人能够适应并喜欢吃伏羊,将在炎炎夏日大口吃肉大碗喝汤的习俗一直保存了下来。

另外值得注意的是徐州当地的历史文化传统。几千年前,注重饮食和养生的彭祖便推崇羊肉;后又有沛县汉高祖刘邦喜吃羊肉,据《史记》中记载刘邦年轻时曾杀羊设酒宴客。另外徐州是汉代画像石出土最多的地区之一,在铜山县汉王镇出土的一块《庖厨图》上便画有庖厨用羊肉烹制食物的图景。在庖厨里,是待烤的羊肉串,还有悬挂的羊腿;可以见证当时徐州地区食羊风俗的形成。徐州铜山汉王出土《庖厨图》,三格,上格,有人在切肉,有人在炉灶生火,有人在炉子上烤羊肉串。汉画像石上有许多画面,《庖厨图》、《烧烤图》、《宴饮图》,都有烧烤画面,烤羊肉串画面,那一串串的羊肉,非常逼真,那炉子,都与现代仿佛。古代人烧烤叫“炙”,在火上烤肉。有的是家人聚餐,有的是会客宴饮,有的是贵族拜谒,均有烧烤、羊肉串的画面。可以说明在汉代徐州地区,烧烤、羊肉串,已经是进入家庭、府第的比较时尚的生活方式。

吃羊肉串,徐州出土的汉画像石就有形象记载,也有人认为肉串起源于徐州.汉高祖刘邦是徐州丰县人。在《史记》与《汉书》中,都记载了这么一件事:秦朝末年,在沛丰邑中阳里住着刘、卢两户人家,彼此是好邻居。公元前256年某日,刘、卢两家各自诞生了一个男孩,即刘邦与卢绾。中阳里的居民们便各家凑钱买了羊和酒,再成群结队地上门给两家道喜。两家自然也要杀羊设酒招待来客。几年之后,刘邦与卢绾同时上学,亲如兄弟,邻居们再次送羊送酒表示祝贺。刘、卢两家也再次以羊、酒宴客。

许多年以后,因为刘邦当了皇帝而开创了汉朝,丰沛人乃至整个徐州人都引以为豪,故吃羊肉串这种古老的习俗也就一代代地传了下来。

徐州的伏羊节,从一方面来说是对当地祖先饮食传统的一种顺理成章的继承,从另一方面来说也表达了一种对先人的怀念和对汉风古韵的向往,是一种历史的沉淀和对民族感情的承载。

影响

“伏羊节”的发展变化对社会产生了深远的影响。首先,“伏羊节”之所以形成并得到社会各方的广泛响应,正是因为它已经具有了历史传承和族群认同的意义。徐州对这个久远的传统赋予了本身的情感内蕴,并产生了强烈的认同感,从而在改造和创新的过程中表现出凝聚力和向心力。尽管“伏羊节”在文化内涵上无法与徐州的非物质文化相比,但它对维系徐州人饮食传统、打造徐州全新面貌的饮食文化却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即不仅让广大民众积极地参与到各种极富饮食特色的实践当中,并通过节日的形式使民众深入认识徐州的饮食文化和风俗魅力。其次,“伏羊节”这一地方节日有助于徐州城市形象的打造。在这样一个竞争激烈的社会,徐州的“两汉”文化胜地的地位面临各种挑战,要想继续坚持城市的特色,就必须发掘更有创新价值的东西,因此,寻找地域特色赋予的民俗传统体现出非凡的价值。“伏羊节”被当做一项有意义的盛会来宣传和庆祝,此时,它已经不是一种重复的形式,而是“作为一种非物质文化遗产类别已经超越了城市的各种社会设施而成为一种展现城市形象的象征符号资源。因此,依托“伏羊节”的影响,徐州在饮食文化上博采众长并不断探索创新,既能够在风俗传统上有所突破,又有助于城市魅力的张扬!

分布范围

伏天吃伏羊的风俗从淮海地区向全国蔓延,上海、山东、安徽、江苏、辽宁、湖北、浙江等省市均在入伏期间举办伏羊节。

节日特色

伏羊节是是以徐州为中心的淮海地区特有的一种饮食文化节,2010年,主办方将伏羊节的圣火传递至4省16个市县。伏羊节期间,还安排多项文艺及观光旅游活动。2010年的伏羊节,除在徐州汉城设立主会场外,还在丰县、邳州、新沂、萧县等4个县(市)开辟分会场,将伏羊盛宴由城市推及乡村。

伏羊者,乃炎夏入伏天的羊肉也。伏天食用羊肉的习俗,暗合“天人合一”的质朴养生理念,在伏天吃羊肉对身体是以热制热,排汗排毒,将冬春之毒、湿气驱除,是以食为疗的大创举。

参考来源

又是一年伏羊节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