伏地卷柏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伏地卷柏 |
中文学名:伏地卷柏 拉丁学名:Selaginella nipponica Franch. et Sav. 拼音:fudijuanbai 门:蕨类植物门 目:卷柏目 科:卷柏科 属:卷柏属 |
伏地卷柏 (Selaginella nipponica Franch. et Sav.)茎细弱,伏地蔓生。主茎分化不显,营养枝通常匍匐,营养叶二形,背腹各二列,边缘有微齿,腹叶(中叶)长卵状矩圆形,渐尖头,交互向上,背叶阔卵形,锐尖头,向两侧平展。孢子枝直立,枝上的孢子叶二形,和营养叶相同,但排列稀疏,顶部孢子叶都为长卵形,渐尖头,边缘有齿,密集成扁平的孢子囊穗;孢子囊卵圆形。孢子二形。 孢子叶穗疏松,通常背腹压扁,单生于小枝末端,或1-2(3)次分叉,长1.8-5厘米;孢子叶二型或略二型,正置,和营养叶近似,排列一致,无白边,具细齿,背部非龙骨状,先端渐尖;大孢子叶分布于孢子叶穗下部的下侧。大孢子桔黄色;小孢子桔红色。
形态特征
根:根托沿匍匐茎和枝断续生长,自茎分叉处下方生出,长1-2.7厘米,纤细,径0.1毫米,根少分叉,无毛。
株:土生,匍匐,能育枝直立,高5-12厘米,无游走茎。
茎:茎近基部分枝,禾秆色,茎下部径0.2-0.4毫米,具沟槽,无毛,维管束1条;侧枝3-4对,不分叉或分叉或一回羽状分枝,分枝稀疏,茎分枝相距1-2厘米,叶状分枝和茎无毛,背腹扁,茎分枝中部连叶宽4.5-5.4毫米,末回分枝连叶宽2.8-4.2毫米。
叶:叶交互排列,二型,草质,光滑,非全缘,无白边;分枝的腋叶长1.5-1.8毫米,有细齿。中叶多少对称,长圆状卵形、卵形、卵状披针形或椭圆形,长1.6-2毫米,紧接或覆瓦状(在先端部分)排列,先端具尖头和尖,基部钝,具不明显细齿;侧叶不对称,宽卵形或卵状三角形,常反折,长1.8-2.2毫米,先端尖;上侧基部覆盖小枝,上侧基部边缘具微齿。
果:孢子叶穗疏松,通常背腹压扁,单生于小枝末端,或1-2(3)次分叉,长1.8-5厘米;孢子叶二型或略二型,正置,和营养叶近似,排列一致,无白边,具细齿,背部非龙骨状,先端渐尖;大孢子叶分布于孢子叶穗下部的下侧。大孢子桔黄色;小孢子桔红色。
产地分布
分布:日本。
产地:山东、山西、河南、陕西南部、甘肃南部、青海、江苏、安徽、浙江、台湾、福建、江西、湖北、湖南、广东、香港、广西、贵州、四川、云南及西藏。
生境:草地或岩石上。
海拔:80-1300米。
功效与作用
性味:淡,平。
功效:清热润肺。
主治:气喘,咳嗽。
用法用量:内服:煎汤,6~9g。[1]
食疗功效
补肾养血,滋阴润燥的功效 促进铁吸收 有较佳的健脑抗衰功能 能养血驻颜,令人肌肤红润,容光焕发 防治动脉粥样硬化和冠心病的作用。[2]
相關影片
参考来源
- ↑ 伏地卷柏, 医药网,
- ↑ 卷柏的功效与作用相关问答, 楼群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