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伊犁危機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跳转至: 导航搜索
伊犁危機
圖片來自lishitan

伊犁危機(1862年-1881年),是一場在清朝同治光緒年间爆發的邊境衝突的總稱,是次危機令清朝失去了外西北。同治三年(1864年)四月,库车回民举事,此时清政府的西北官军主力正在平定陝甘回亂俄罗斯帝国则入侵新疆的塔城额尔齐斯河流域,于1864年10月強迫清廷签订《中俄勘分西北界约记》,割去了新疆巴尔喀什湖以东的外西北。1864年年底,中亚浩罕汗国阿古柏入侵新疆。1865年至1867年,阿古柏率领浩罕军队陆续消灭了天山以南各地的割據势力,在南疆地区建立了哲德沙尔汗国。同治十年(1871年),沙俄趁浩罕领导阿古柏在天山南路[1] 之际,出兵新疆伊犁地区,並攻滅伊犁蘇丹國;1877年,清政府平定新疆;次年派崇厚赴俄谈判收回伊犁问题;1879年10月2日崇厚擅自签定了《里瓦几亚条约》;按约中国仅收回伊犁河上游谷地,但丧失的主权甚多以遭到朝野的反对;1880年,清政府派曾纪泽赴俄修订条约;1881年2月24日,签定中俄《改订条约》,即《伊犁条约》。根据条约,沙俄归还伊犁,但割去了伊犁霍爾果斯河以西地区。

背景敘述

1851年,清政府與俄羅斯帝國签订《伊犁、塔爾巴哈台通商章程》,开放伊犁惠遠城、塔爾巴哈台與绥靖城貿易,俄國由此開始在新疆的權力擴張。 同治元年(1862年),由於聖山砍竹事件,陝甘地區爆發大規模回民起義,之後更帶動了同治四年同治新疆回變的發生。 1862年,由於俄國在中亞征服了浩罕汗國希瓦汗國大片國土,擁有足夠的實力和資源更進一步擴張。時任俄國西西伯利亞軍區二等參謀Кауфман, Константин Петрович фон|康斯坦丁·考夫曼提出入侵清朝的計劃,並上呈戰爭部,戰爭部長Милютин, Дмитрий Алексеевич|迪米德里·米柳京認同其主張,上書俄羅斯沙皇亞歷山大二世,提出讓軍隊偽裝成匪徒,進入國境搶掠人畜,乘機挑釁,待清軍反攻則發動大規模入侵,亞歷山大二世允許。

補充

俄國亦資助哲合忍耶派等伊斯蘭新教教派,以對抗傳統的遜尼派(舊教)。馬化龍白彥虎等人均曾接受俄國援助,在當地回民武裝的幫助下,俄軍開始入侵新疆。

參考文獻

  1. 天山南路,clou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