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伊施巴力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跳转至: 导航搜索

来自 孔夫子旧书网 的图片

伊施巴力,外文名:Esh-baal,基督教圣经人名。

基督教是天主教、东正教和新教的总称。基督教的经典是《圣经》。《圣经》中记述的都是上帝的启示,是基督教徒信仰[1]的总纲和处世的规范,是永恒的真理。基督教主要节日有圣诞节、受难节、复活节、升天节、诸圣日(万圣节[2])等。

简介

扫罗王的第四子(代上八33,九39),在父亲死后成为以色列王。按名字的字面意义是“巴力的人”,或“巴力存在着”。在士师和早期君主时期,许多希伯来人名常混有“巴力”一词,其意义可以指“主人”或“拥有者”。以后几代人不再肯用“巴力”为名,于是,“波设”(羞辱)取而代之(参何二16、17),故此,伊施巴力改名伊施波设(撒下二8),就是羞辱的人的意思。或许较晚期的抄书员在撒母耳记中改变了此名,因为此书在会堂礼拜时被朗诵读起来比较响亮,但历代志则没有。

扫罗和几个较年长的儿子去世后,扫罗的元帅押尼珥拥立伊施波设为以色列王(撒下二8、9)。犹大支派则追随大卫王,和伊施波设争夺全部支派的领导权。双方的争战历时很久,但大卫家族逐渐压倒扫罗家族(撒下三1)。押尼珥离弃伊施波设,被大卫手下勇士约押刺杀(撒下三27),以色列失去重要将领,人民惊惶(撒下四1)。不久,伊施波设被两名部将所弑(撒下四7)。大卫虽然并不赞同将押尼珥和伊施波设处死,但此事却铲除了障碍,让大卫可以统治全部支派。

参考文献

  1. 信仰的价值、存在形态及特性,豆丁网,2016-01-06
  2. 关于万圣节的概述,学习啦,2021-05-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