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欢迎当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实资料,洗刷冤屈,终结网路霸凌。

任华 (1911年)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事实揭露 揭密真相
跳转至: 导航搜索

任华(1911年),贵州安顺人。父亲为民国时期政治家任可澄,哥哥为任泰。中国哲学家。

生平

  • 1931年考入清华大学哲学系,
  • 1935年毕业后入清华研究院,师从著名哲学家金岳霖
  • 1937年以论文《信念之分析》获哲学硕士学位。在念硕士学位时,专攻逻辑,数理基础深厚。
  • 1941年由西南联大公派赴美哈佛大学留学,
  • 1946年在美国现代著名哲学家刘易斯的指导下完成博士论文《现象主义的三种类型》,获博士学位。同年回国,任清华大学哲学系副教授、教授,讲授西方哲学史。
  • 1952年全国院系调整,任北京大学哲学系教授。
  • 1958年起,任北京大学哲学系西方哲学史教研室主任。
  • 60年代初,受教育部委托,参加全国高校统编教材工作,任《西方哲学史》一书主编。
  • 1965年参加北京近郊区“四清”运动,到朝阳区王四营公社白鹿司村参加“四清”工作组,与张岱年同组,和农民同吃同住。
  • 晚年居住在北京中关村宿舍,因多病在身,长期卧床,生活不能自理。其好友周一良先生写有一篇《哈佛大学中国留学生的“三杰”》,详细记述其一生及晚年境况。进入耄耋之年,老伴又先他而去,子女也不在身边,眼睛几乎失明,生活难以自理。据朱先生说,

讲学风格

他的讲课深受学生欢迎。北大的一位学生回忆:“(20世纪50年代)任先生讲中世纪和近代西方哲学,他虽然先后到德国、法国留学,通晓多种外国语,上课时却身着棉布做的大褂子。他也有深度近视,看讲稿时鼻子几乎抵到纸上。他旁征博引、谈吐诙谐,常用有趣的故事打比喻,比喻中包含着深刻的哲学道理。

成就

任华是新中国成立前后西方哲学史教学的主要奠基人之一。他熟悉中国古典文献,通晓希腊、拉丁、英、德、法、俄等多国语言。

主要研究领域:古希腊罗马哲学;十八世纪法国哲学;现代西方实用主义哲学和现象学。任华凭借扎实的希腊语基础和深厚的哲学素养,承担了西方哲学史中古希腊罗马部分的研究和书稿撰写工作,并且参加了《西方哲学原著选读》相关部分的翻译工作,取得了很好的成绩。在实用主义哲学研究方面,任华有两个重要观点:肯定实用主义哲学揭示了唯物主义在“经验”观点上的缺陷;肯定实用主义“为保卫人的价值而限制知识”口号的积极意义。

著作

  • 《批判为帝国主义反动势力服务的语义哲学》,中国科学院1955年内部发行
  • 《美国的人格主义是帝国主义反动势力的哲学》(梅尔维里/著,任华/译,上海人民出版社1956年出版)
  • 《罗素》,原载于《光明日报》1956年8月22日
  • 《哲学史简编》(人民出版社1957年出版,洪谦、任华、汪子嵩、张世英、陈修斋等负责西方哲学史部分)
  • 《评罗素的“心的分析”》,原载于《光明日报》1959年2月22日
  • 《欧洲哲学史简编》(人民出版社1972年出版,在《哲学史简编》西方哲学史部分的基础上,经汪子嵩、张世英、任华等先生改写成《欧洲哲学史简编》),此外曾参与《欧洲哲学史》(商务印书馆1977年出版)的编写及《古希腊》(卡里斯托夫/著,三联书店1957年出版)、《马克思列宁主义认识论问题》(茄罗蒂/著,三联书店1958年出版)、《西方古典哲学原著选辑》、《西方自然哲学原著选辑》、《西方现代资产阶级哲学论著选辑》、《西方哲学原著选读》等书的部分翻译工作。

参考文件

外部连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