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可澄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任可澄 |
中文名稱;任可澄 國籍;中國 民族;漢族 出生地;貴州普定 出生日期;1878年 逝世日期;1946年 職業;政治活動家 |
任可澄(1878—1946),貴州普定人。1903年中舉人,1904年受聘為貴州學務處參議,1909年,與唐爾鏞、華之鴻等組織憲政預備會,並繼唐爾鏞之後,為憲政派首領。任貴州教育總會會長,與自治學社對立。辛亥革命後,任大漢貴州軍政府樞密院副院長。唐繼堯入黔後,任都督府右參贊。1915年12月,任可澄與蔡鍔、唐繼堯、劉顯世、戴戡等聯名通電全國,宣布雲南獨立,繼而又發表討袁檄文,組織護國軍討伐袁世凱,任都督府右參贊。1916年6月6日任雲南省長(未就職),旋返還黔省。1917年7月護法之役,任廣州軍政府內政部長。1920年被推為貴州代省長。1922年袁祖銘定黔前離任。1936年任雲貴監察區監察使。1946年在昆明病逝[1]
人生經歷
任可澄,貴州普定人,出身科舉仕宦家庭。1902年中舉人,1903年考取內閣中書。1904年受聘為貴州學務處參議,曾參與創辦貴州通省公立中學堂,貴州優級師範選科學堂,憲群法政學堂。1909年,與唐爾鏞、華之鴻等組織憲政預備會,並繼唐爾鏞之後,為憲政派首領。任貴州教育總會會長,與自治學社對立。辛亥革命後,任大漢貴州軍政府樞密院副院長。唐繼堯入黔後,任都督府右參贊。1913年至1915年,先後任黔東觀察使、鎮遠道尹、雲南巡按使。1915年12月,任可澄與蔡鍔、唐繼堯、劉顯世、戴戡等聯名通電全國,宣布雲南獨立,繼而又發表討袁檄文,組織護國軍討伐袁世凱,任都督府右參贊。1916年6月6日任雲南省長(未就職),旋返還黔省。1917年7月護法之役,任廣州軍政府內政部長。1919年回黔主持續修《貴州通志》。1920年「民九事變」後,被推為貴州代省長,1920年11月至1921年3月任貴州省長,1922年袁祖銘定黔前離任。1925年至1926年兩度出任北京政府教育總長,每次約半年。1934年,應王家烈之邀回黔主持續修《貴州通志》。1936年任雲貴監察區監察使。1940年卸任後閒居昆明。1942年再度返回貴州續修通志。1946年10月病逝昆明。
人物生平
任可澄,清光緒四年(公元1878年)農曆臘月二十二日,出生於貴州普定縣的世宦之家。 任可澄是一個飽學之士,對經史百家之說無不盡覽而悟其要,於詩文及金石、考古之學無不造詣深而見解獨到。 任可澄是一個比較複雜的人。 任可澄與清末維新派人物李端 有姻親關係,又是梁啓超的得意弟子,思想傾向改良主義。清宣統元年(公元1909年),他在貴陽組織憲政預備會,是貴州憲政派的領袖。武昌起義後,貴州推翻政府的革命,在張百麟、周素園組織的自治學會的領導下,正加緊進行。 清宣統三年(公元1911年)十一月四日,在自治學社領導下完成了貴州的辛亥革命,光復了貴州,任可澄和憲政派的人「各自尋覓場所深深隱避」躲避「臨頭大禍」。但是,由於張百麟等領導者「寬以容眾」、「不計前嫌,」還選任可澄為「大漢貴州軍政府」的樞密院院長。 民國元年(公元1912年)二月二日,貴陽發生「二·二」政變,才成立三個月的貴州軍政府被推翻,貴陽幾乎陷於無政府狀態。任可澄等憲政黨人假借「黔省紳民」之名,派人入滇搬兵入黔清剿革命黨人。二月二十七日,唐繼堯率軍抵貴陽,任可澄等人親到三橋迎接。三月,唐任貴州都督,任可澄得任督府右參議。民國四年四月,任可澄任雲南巡撫。 袁世凱正在居仁堂演習當皇帝的醜劇,準備於公元1916年元旦登報,改元洪憲。為了搶在袁世凱造成帝制既成事實前表示聲討,蔡鍔決定於十二月二十三日以唐繼堯、任可澄的名義向袁世凱通電,敦勸袁取消帝制,而且必須在二十五日前答覆。袁世凱當然不理睬。於是二十五日雲南通電全國宣告獨立,蔡鍔任雲南都督,任可澄任督府最高顧問,起兵討袁,正式拉開了「護國戰爭」的序幕。 公元1916年6月6日,袁世凱帶着皇帝夢斷了氣。護國運動勝利了。7月,任可澄出任雲南省省長。不久,他離職去北京、天津寓居。兩年後又回到貴陽。公元1919年10月,貴州通志志局成立,任可澄任總纂,開始主持修纂民國版《貴州通志》。 民國九年(公元1920年),十一月貴州發生「民九事變」,省長劉顯世下野,省政府處於無人負責。十二月七日,任可澄被推選為臨時省長。由於世局複雜,人世難理,任可澄只當半年省長就掛冠離職,閉門著述,不問政事。不過這半年,他任用桂詩成當省長公署教育科長,積極籌劃成立貴州女子師範學校,為貴州教育出了不少力。 民國十一年十二月初,劉顯世在滇軍的支持下,二度主黔政。任可澄乾脆到北平閒居。民國十五年(公元1926年)六月,經張其皇介紹,任可澄出任攝政內閣教育總長。但只任一年,他又離職繼續閒居,「日以故紙堆自娛,」寫出了《鬼方考》、《牂牁江考記》和《讀史勝錄》。 民國二十六年(公元1937年)秋,任可澄被任為雲貴監察使。四年任滿,閒居昆明西山旁繼續修志,民國三十四年(公元1945年)才回貴陽。任可澄主持修纂的民國《貴州通志》,斷斷續續歷時三十載,全書十九門約七百五十萬字。他親手修定的《貴州通志·前事志》就有二百多萬字,從殷周秦漢到辛亥革命的貴州歷代大事,無不儘量記之。 民國三十四年(公元1945年)十二月九日晚十時許,任可澄卒於貴陽,終年六十八歲。他去世後,在花溪街牛市腳設祭奠,省府為他舉行公葬。擇墓地於花溪公園旁的吉麟村南頭。上個世紀五十年代末遷葬於花溪黨武鄉思丫。公元1985年因建花溪思丫工業小區,後又遷葬於花溪尖山村磊花路旁的松樹林中。
主要政績
任可澄任貴州省長(代)時間短促,加之時局混亂,無政績可言。然由其主持的續修《貴州通志》110卷700餘萬字,及所編印的《黔南叢書》7集,每集10冊,則為世人留下了彌足珍貴的財富。
人物故居
任可澄故居位於貴陽市南明區護國路,為貴州很有規模的傳統民居,始建於民國初年,是上世紀初很典型的仕宦之家古民居。惜已拆除。
相關視頻
參考來源
- ↑ 【人物春秋】任可澄對貴州的貢獻 ,搜狐 , 2019-08-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