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欢迎当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实资料,洗刷冤屈,终结网路霸凌。

人间佛教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事实揭露 揭密真相
跳转至: 导航搜索

人间佛教是指近现代以来中国佛教一种持续的思想和运动,由印顺法师提出[1]值得注意的是太虚法师提出的是人生佛教的概念,两者意义完全不同,“人生佛教”思想的内涵主要体现在对“人生”的关注上,重视佛教“入世”的精神。太虚大师曾有一首偈颂曰:“仰止唯佛陀,完成在人格,人成即佛成,是名真现实”。在这首偈颂中非常明确的表达出了太虚大师对“人格”的重视,认为成佛是每一个学佛者的最终愿望,但要成佛首先要完成一个做人的标准,也就是说成为佛菩萨首先先要做一个好人。佛法在世间,不离世间觉,当在生活中修行,至于台湾那些法师说的人间净土,那跟人生佛教的意义千差万别。人间净土只是一个心愿,但人间就不会是净土,净土是思衣得衣,思食得食,人间只有贪嗔痴爱喜怒哀乐,利衰毁誉称机苦乐,思衣不得衣,思食不得食。详见«佛说阿弥陀经»[2]

人间佛教的思想

佛教的教主——释迦牟尼佛,是在娑婆世界夜成就的佛陀,祂选择在我们现世的娑婆世界降世成佛,佛陀所展现的人间佛教,具有以下几种特性:

1.人间性:佛陀不是来无影去无踪的神仙,他与我们同样有父母、家庭及人间的生活,但是在生活中,无不流露出慈悲、戒行、般若的行持,他是具有人间性的佛陀。

2.生活性:对于日常的家居生活,佛陀也有教示,举凡生活中的衣食,乃至行住坐卧等,都有生活上的教导,甚至对家庭人伦的相处之道,国家社会的活动参与等,亦有明确的教示。

3.利他性:佛陀降诞于世间,完全是为了示教利喜,以利他为本怀,来教化众生,予众生利益。

4.喜乐性:佛教是给人欢喜的宗教,而佛陀的慈悲教义,正是为了解决众生的痛苦,给予众生快乐。

5.时代性:佛陀与我们这个世间特别有缘,虽然佛陀出生在二千五百多年前,并且已经证入涅槃,但是佛陀对于世世代代的众生,都给予了得度的因缘。所以直至今日,我们依然以佛陀的思想教法,作为我们人生的准则。

人间佛教的影响

现今台湾推行人间佛教的道场及团体有: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