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欢迎当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实资料,洗刷冤屈,终结网路霸凌。

五列木科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事实揭露 揭密真相
跳转至: 导航搜索
五列木科(小乔木)原图链接来自 简书 的图片

五列木科(PentaphylacaceaeEngl)科名:恩格勒126 ,哈钦松108a ,属植物界—被子植物门—双子叶植物纲—无患子目,只有一属即五列木属。常绿乔木或灌木;具芽鳞。单叶,花小,两性,假穗状或总状花序;花瓣5,雄蕊5,子房上位,5室,胚珠每室2枚,具2层珠被,花柱1,蒴果椭圆形,上半部室背开裂或向下裂至基部,中部具隔膜,外果皮具皱纹,沿心皮中脉分裂,中脉宿存,内果皮和隔膜木质,后来开裂而宿存,中轴多少具5角,内果皮和种 子表面具横纤维组织;种子长圆形,压扁,顶端具翅或有时无,胚马蹄形,胚乳稀少。[1]

形态特征

常绿乔木或灌木;具芽鳞。单叶,螺旋状排列;托叶宿存。花小,两性,辐射对称,排列成腋生假穗状或总状花序;小苞片2,紧贴花萼,宿存,多少呈龙骨状,具睫毛;萼片5,不等长,圆形,覆瓦状排列,具睫毛,宿存;花瓣5,白色,厚,倒卵状长圆形,先端圆形或微凹,在芽中覆瓦状排列,基部常与雄蕊合生;雄蕊5,在芽中内折,后来直立,与花瓣互生,比花瓣短,花药较小,基着药,2室,顶孔开裂,无花盘;子房上位,5室,胚珠每室2枚,并生,下垂,具2层珠被,花柱1,长而宿存,具明显或不明显星状5尖头,有小而明显的柱头刺。蒴果椭圆形,上半部室背开裂或向下裂至基部,中部具隔膜,外果皮具皱纹,沿心皮中脉分裂,中脉宿存,内果皮和隔膜木质,后来开裂而宿存,中轴多少具5角,内果皮和种 子表面具横纤维组织;种子长圆形,压扁,顶端具翅或有时无,胚马蹄形,胚乳稀少。

分布

1属,约2种,分布于中南半岛至印度尼西亚。我国有1种。

分类法

1981年的克朗奎斯特分类法将其放在山茶目中,1998年根据基因亲缘关系分类的APG 分类法认为本科无法放入任何一目,2003年经过修订的APG II 分类法最终将其放入杜鹃花目,并认为可以选择性地和厚皮香科及肋果茶科合并。

下级分类

五列木属 Pentaphylax Gardn. et Champ.

五列木 Pentaphylax euryoides Gardn. et Champ.

形态特征:常绿乔木或灌木,高4-10米; 小枝圆柱形,灰褐色,无毛。单叶互生,革质,卵形或卵状长圆形或长圆状披针形,长5-9厘米,宽2-5厘米,先端尾状渐尖,基部圆形或阔楔形,全缘略反卷,无毛,侧脉斜升,不显;叶柄长1-1.5厘米,具皱纹,上面具槽。总状花序腋生或顶生,长4.5-7厘米,无毛或被极稀疏微柔毛;花白色,花梗长约0.5毫米;小苞片2,小,三角形,长1-1.5毫米,外面具白色鳞片或无,里面疏被白色平伏极细微柔毛,边缘有白色睫毛;萼片5,圆形,径1.5-2.5毫米,先端微凹或心形,外面被细密灰白色鳞片,里面疏被白色平伏微柔毛,边缘具白色睫毛;花瓣长圆状披针形或倒披针形,长4-5毫米,宽1.5-2毫米,先端钝或微凹或浅心形,无毛;雄蕊5,花丝长圆形,花瓣状,长2.5-3.5毫米,宽约1毫米,花药小,2室,分离,径约0.5毫米;子房无毛,长约1毫米,径约2.5毫米,花柱柱状,具5棱,长约2毫米,柱头5裂。蒴果椭圆状,长6-9毫米,径4-5毫米,褐黑色,基部具宿存萼片,成熟后沿室背中脉5裂,中脉和中轴宿存,内果皮和隔膜木质;种子线状长圆形,长约6毫米,宽1.5-2毫米,红棕色,先端极压扁或呈翅状。

分布:产云南、贵州、广西、广东、湖南、江西、[福建]];生于海拔650-2000米的密林中。分布于越南、马来半岛及印度尼西亚(苏门答腊南部)。

用途:木材坚硬,可供建筑、家俱或农具用材。

视频

五列木科 相关视频

被子植物和裸子植物用什么繁殖
【生物】裸子植物和被子植物

参考文献

  1. 五列木科,个人图书馆,2012-11-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