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云南榧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跳转至: 导航搜索
云南榧

云南榧(学名:Torreya fargesii Franch. var. yunnanensis (C. Y. Cheng et L. K. Fu) N. Kang)是红豆杉科榧树属植物,乔木,高达20米,胸径达1米,树皮淡褐色或灰褐色,不规则纵裂。叶基部扭转列成二列,条形或披针状条形,长2-3.6厘米,宽3-4毫米。雌雄异株,雄球花单生叶腋,卵圆形。种子连同假种皮近圆球形,径约2厘米,种皮木质或骨质,坚硬。

分布于中国云南西北部丽江、维西、贡山、中甸海拔2000-3400米高山地带,为习见的森林树种。喜温凉湿润的气候与酸性棕色森林土壤。能长成胸径60-100厘米的乔木。

宜选作云南西北部森林更新和荒山造林树种。木材坚实,纹理细致均匀,耐腐性强。可作房屋建筑、桥梁、器具、家具、农具等用,种子可榨油供工业用。 云南榧为中国特有种,为榧树属分布最西的种类,对研究榧属分类、分布有学术意义。

基本信息

  • 中文名:云南榧
  • 学名:Torreya fargesii Franch. var. yunnanensis (C. Y. Cheng et L. K. Fu) N. Kang
  • 别称:云南榧树、云南木榧
  • 界:植物界
  • 门:裸子植物门
  • 纲:松杉纲
  • 目:红豆杉目
  • 科:红豆杉科
  • 族:榧树族
  • 属:榧树属
  • 组:皱乳榧树组
  • 种:巴山榧树
  • 变种:云南榧
  • 命名者及年代:(C. Y. Cheng et L. K. Fu) N. Kang,1995

目录

  • 1形态特征
  • 2产地生境
  • 3繁殖方法
  • 4栽培技术
  • 5主要价值
  • 6保护级别

形态特征

乔木,高达20米,胸径达1米,树皮淡褐色或灰褐色,不规则纵裂;小枝无毛,微有光泽,一至二年生枝绿色至黄色或淡褐黄色,三年生枝黄色、淡褐黄色或淡黄褐色;冬芽四棱状长圆锥形或四棱状卵圆形,芽鳞淡褐黄色或黄色,有光泽,质地较厚,交叉对生,排成四行,具明显的背脊。叶基部扭转列成二列,条形或披针状条形,长2-3.6厘米,宽3-4毫米,上部常向上方稍弯,微呈镰状,先端渐尖,有刺状长尖头,基部宽楔形,上面光绿色,微拱圆,无明显隆起的中脉,有两条常达中上部的纵凹槽,下面中脉平或下凹,每边有一条较中脉带窄或等宽的气孔带,气孔带干时呈淡褐色;边带较宽,约为气孔带的二至三倍,叶柄短,干时黄色。

雌雄异株,雄球花单生叶腋,卵圆形,具8-12对交叉对生的苞片,成四行排列,苞片背部具纵脊,边缘薄,雄蕊多数,花药4个,稀3个,药室纵裂,药隔斜方形,或先端不规则二裂,边缘有缺齿,花丝粗短;雌球花成对生于叶腋,无梗,每一雌球花有两对交叉对生的苞片和1枚侧生的小苞片,苞片背部有纵脊,胚珠1枚,直立,生于珠托上。种子连同假种皮近圆球形,径约2厘米,顶端有凸起的短尖头,种皮木质或骨质,坚硬,外部平滑,内壁有两条对生的纵脊,胚乳倒卵圆形,周围向内深皱,两侧各有一条纵凹槽,与种皮内壁两侧的纵脊相嵌合,顶端有长椭圆形、深褐色凹痕,中央有极小的尖头。

产地生境

分布于中国云南西北部丽江、维西、贡山、中甸海拔2000-3400米高山地带,为习见的森林树种。喜温凉湿润的气候与酸性棕色森林土壤。能长成胸径60-100厘米的乔木。

分布区位于中国西部亚高山中部。为生长区习见的森林树种。喜温凉湿润的气候。气候夏凉冬冷,干、湿季分明,雨量丰沛,多云雾,湿度较大。土壤为棕色森林土,pH值4.5-6。散生于谷地或山坡针叶林或针阔混交林中。主要混生树种有喜马拉雅铁杉、长喙厚朴等。为深根性树种,耐阴湿。

繁殖方法

播种

采种:云南榧种子生长周期长,成熟期为翌年的9-10月。当9月上旬假种皮由青绿转成黄绿时即可分批采收。堆沤7-10天后揉搓去除假种皮,种子用清水冲洗干净备用。

种子处理:云南榧树的种子直接播种不能发芽,需用湿沙层积法打破种子休眠。将消毒后的种子和洗净的河沙以1:3的比例混拌均匀层积,或是一层种子一层沙交错层积。河沙湿度以手捏可以成团,松开能散开且不出水为适度。每隔10-15天翻动1次,并根据河沙的干湿情况适时补水。湿沙层积可在室温进行,层积时间一般为两冬一夏。当种子开始陆续露出胚根时即可播种。

播种方法:苗床一般做成高床,床面土壤要做到平整、细粒均匀、无石块和草根。苗床用0.2%浓度的高锰酸钾水溶液淋溶消毒,播种前一天浇透水。撒播或是开沟条播,使种子分布均匀,用细土覆盖种子,以不见种子为宜,覆土厚度约1厘米。为保湿和方便浇水,用松针或稻草覆盖,再喷洒适量水使床面湿润。由于云南榧树苗期不耐强光,需搭建遮荫棚,透光率以40-50%为宜。

播后管理:保持苗床湿润,经常观察苗木出土情况。待大部分种子出土后,逐步撤掉松针等覆盖物。待小苗长出3-5片小叶时,即可移入营养袋中。

移袋:根据要培育的苗木规格选择营养袋的规格。营养袋装土要装满压实,营养土以一半生土和一半腐殖土及1%的复合肥混合配制。营养袋装好后垂直紧密地摆放于做好的苗床上,床宽一般为1-1.2米,摆放完成后四周用土覆盖紧实。移苗前一天营养袋要浇透水,选阴雨天或傍晚移栽小苗。移苗时用铁铲铲苗,不能用手拔苗,以免损伤根系影响成活。用小棍在营养袋中间戳一个小洞,以稍大于苗木的根系为宜,放入苗木,用手按压使根系和土壤紧密贴合。浇透水,搭建遮荫网。

苗期管理:视土壤干湿情况每隔3-10天浇透水1次。适当施肥,每隔10天施1次2%尿素和可移栽。2%磷酸二氢钾混合液,浇后半小时用清水冲洗叶片。及时除草,遵照"除早、除小、除了"的原则。做好病虫害防治工作,云南榧树苗期虫害主要是地老虎,播前进行土壤消毒,出苗后进行诱杀防治;病害主要是根腐病,易在雨季发生,须拔除烧毁病株,然后松土,用1%硫酸亚铁溶液喷洒,可控制蔓延。

扦插

插床的准备:扦插基质可选用珍珠岩、蛭石、河沙或是配制好的袋装园艺土。苗床做成高床,床宽1-1.2米,长度依地形而定。苗床之间要预留20-30厘米的过道,方便扦插操作和后期的管理。苗床成形后铺入5-10厘米厚的基质,用0.2%浓度的高锰酸钾溶液反复淋溶,然后用塑料薄膜覆盖密封1-2天消毒。扦插前一天苗床要浇透水。为保证扦插环境具有较高的空气湿度,苗床需建在温室内或是在苗床上搭建塑料小拱棚。

插条的制备:选择1-2年生的半木质化的健壮枝条作为插条,为避免扦插苗由于位置效应产生偏冠、匍匐生长等不良性状而影响苗木的质量,应尽量选用顶枝和萌条。将枝条剪成8-12厘米的小段,小段顶端保留3-5片叶片,其余叶片全部去除,以减少枝条水分蒸发。将插条下端对齐,每50枝捆成一小捆备用。

插条的消毒:将捆好的插条放入1:500的多菌灵水溶液中浸泡30分钟,取出后用清水冲洗林干净。

激素处理:选用奈乙酸或是1号ABT生根业科技通粉处理插条基部,促进生根。奈乙酸或1号ABT生讯根粉先用少量酒精溶解,再加入清水配成200×10毫克/千克的水溶液。将捆成小捆的插条基部放入水溶液中浸泡30分钟后取出扦插。

扦插方法:将插条插入消过毒的湿润苗床上,深度约为插条的1/3。插好后立即喷水使插条和基质密贴合。如果扦插在温室内进行,立即盖上遮荫网;如果是户外扦插,需搭建塑料薄膜小拱棚,再盖上荫网,以保温保湿。

插后管理:生根前要保持苗床湿润不积水,每天喷2-3次水雾使叶片鲜活,保持空气湿度在85%以上,控制温度在28℃以下。愈伤组织形成开始长根时,可适当通风降低空气湿度。每隔7-10天叶面喷施0.50-1%的尿素水溶液,施肥后半小时用清水冲洗叶片。当插条根系长至1-2厘米长即可移栽。

移袋:依据要培育的苗木大小选择营养袋,装入配好的基质土,在移苗的前一天浇透水。基质土用生土和腐质土按1:1的体积比及1%的复合肥混拌均匀配制。移栽要选在阴雨天或下午进行,移栽时用小棍在土袋正中戳一个比苗木根系稍大的小洞,放入生根的扦插苗,用手轻轻按压使苗栽稳,再浇透水使苗木根系与基质贴合。

移袋后管理:移栽后需用遮荫网遮荫,3-5天苗木成活后再拆除。依据营养袋内基质湿度及时浇水,保持基质湿润。每隔7-10天喷施1次1-2%的尿素水溶液,施肥后30分钟用清水冲洗叶片,及时除草和防治病虫害。

栽培技术

整地

依据造林目的选择整地方式。四旁种植和园林种植选择挖大坑塘,规格80厘米×80厘米×60厘米,每塘放10-20千克的农家肥和土搅拌均匀,再回满敲碎的土壤。荒山造林依据设计的株行距沿等高线挖定植穴,规格40厘米×40厘米×40厘米,每穴施100-200克复合肥在塘底,回入1/3的土壤与肥料拌匀,再回满土到坑塘呈稍凸起状。

栽植

选择树冠匀称、不偏冠,根系均衡发达,长势良好的苗木种植。应做到随起随栽或带土移栽,防止根系损伤和水分过量蒸发影响成活率。裸根苗栽植时,先在回满土的塘内用小锄刨一个比苗木根系稍大的小坑,放入苗木覆土分层踏实,轻提苗干使根系舒展。栽植时根系不与基肥接触,覆土以稍深于苗木根茎处原有土痕为宜。容器苗栽植时,先用小锄在回满土的塘中间挖一个小坑,放于撕掉容器的苗木,再回土踩实。山地造林一般无灌溉条件,需选在雨季栽植。栽植时应注意雌雄株的搭配,在林地上风口配置1/8的雄榧树,要求花期吻合、花量多、花期长,以利于授粉结种。

抚育

云南榧树性喜湿润疏松肥沃的土壤,幼林管理的主要措施是加强土、肥、水的管理,改善果园环境,包括清除园中杂草,减少杂草与榧树争肥。开通周围排水沟,利于排水。适时翻耕松土,既增加土壤的通透性,又能杀灭在土中越冬的害虫。在干旱季节,有条件可进行林地引水灌溉或根际覆草保湿。应多施有机肥,幼树期化肥以复合肥为主,适当增加氮肥比例,1-3年生树每年春、秋各施1次,每次施复合肥20-50克/株。随树龄增大而逐步增加施肥量。榧树喜钾,在缺钾林地应及时增施钾肥。

主要价值

经济:宜选作云南西北部森林更新和荒山造林树种。 木材细致坚实,不开裂,耐水湿,经久不腐,为优质用材。木材坚实,纹理细致而均匀,耐腐性强。可作房屋建筑、桥梁、家具、器具、农具等用,种子可榨油供工业用。 云南榧种子中含有丰富的氨基酸、矿物质、维生素及碳水化合物,有很高的营养价值。

研究:云南榧为中国特有种,为榧树属分布最西的种类,对研究榧属分类、分布有学术意义。

药用:种仁入药,中药叫榧子,性平味甘,具有杀虫、消积、润肠、通便之功效。

观赏:云南榧树树冠整齐,树形优美,是优良的园林绿化树种和背景树种。

保护级别

列入《世界自然保护联盟濒危物种红色名录》(IUCN)2010年 ver3.1--濒危(EN)。 列入《中国生物多样性红色名录-高等植物卷》2013年9月2日--濒危(EN)。 列入《中国物种红色名录》(植物部分)2004年--濒危(EN)。 列入《中国国家重点保护野生植物》(第一批)1999年8月4日--Ⅱ级。 列入《中国植物红皮书》(第一册)1991年9月--濒危(EN)。

物种现状

云南框树为云南西北部横断山脉亚高山地带的森林树种,由于森林破坏,植株己明显减少。

濒危原因

由于林木散生,雌雄异株,传粉不易,结实率低,且有大小年之分,常2-3年结实一次,果实又常遭野鼠等啮食,故更新不良,林内幼苗、幼树稀少。 再加上不法分子的盗伐,加之毁林开荒种地,以及掠夺性的人工采摘果实,使原本自然分布范围有限的野生榧树分布区面积缩小,种群数量锐减,种群的自然恢复和更新能力减弱,龄级结构衰退,分布已经呈现出向高海拔、极偏远地区退缩的现象,濒危形势进一步加剧。

保护措施

建议将贡山或维西分布较集中的地带划为禁伐区或保护点,加以保护。有关单位应大力育苗造林。[1]

参考文献

  1. 云南榧木盗伐者落网,人民网,2006年12月04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