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欢迎当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实资料,洗刷冤屈,终结网路霸凌。

乡村商店(兰桂腾芳)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事实揭露 揭密真相
跳转至: 导航搜索
乡村商店
图片来自免费素材图片网

《乡村商店》中国当代作家兰桂腾芳写的散文。

作品欣赏

乡村商店

曾几何时,天门乡下小卖部铺天盖地。一般的每个湾子都有一家。甚至有些湾子里有几家。有的是在门前屋后盖一栋小房子,有的是在村头路口做一间小屋,也有的在正屋厢房腾出一间房间,做一个简易的货架摆上商品就可以开张营业了。小卖部里经销的是一些烟酒副食、烟花鞭炮、香纸蜡烛、日用百货之类的商品。村民们足不出湾就可以购买日用生活用品。更有甚者用一辆大板车摆上几只大木箱装上商品到人流量比较多的村头路口就做起生意来。他们披星带月,早出晚归,风吹日晒,任劳任怨,乐于此举。

自然农耕时期,小农经济时代。乡村商店都是私营的专业型的小型店铺。销售布匹的叫“匹头店”,销售烟酒副食的叫“杂货铺”,销售锅、炉、锁、链的叫“铁器铺”,销售缸坛罐碗的叫“陶瓷店”,销售针线鞋帽的叫“百货店”,购销粮食的叫“杂粮行”,杀猪卖肉的叫“肉案”,供应早点的叫“勤行”。形形色色的店铺中要数杂货铺的生意最好。 那时候,天门农村自然集镇体小量多。天门的乡村商店一般都散布在这些小集镇上。还有一些走村串户的货郎担送货上门蒙妇孺。

在那火红的年代,大办农业的岁月。每个大队一个商店,那是公社供销社设的代销店。有的代销店规模比较大,商品比较齐全。诸如烟酒饮料、副食调料、笔墨文具、铁钉铁丝、五金工具、电线电灯、煤油蜡烛、农资农具、锅碗瓢盆、布匹鞋帽、针线毛巾、牙膏牙刷、搪瓷制品、洗涤日化、胭脂花粉、雪花膏、花露水,等等。一应俱全。还代办供销店的收购业务。收购一些废品和土特产品。俨然一个供销店的分店。大部分的代销店就不同了。那是真正意义上的小卖部。只是比后来的个体经销店规范些。他们只代销一些日常商品。就是一些日用小百货和烟酒副食之类的。供销社是不往代销店委派职工的。代销店的员工大都是年级大了退下来的大队干部。素质都是杠杠的。社员们利用空余时间到代销店置办一些急需用品比起到供销社的供销店里去要方便多了。到供销店里去购买商品往往是要向生产小队干部请假耽搁工时的。代销店是供销社为农民建设的一项名副其实的便民工程。

代销店为供销店承办代销业务。供销店是区供销社在各个公社开设的综合商店。设副食门市部,百货门市部,布匹门市部,五金门市部,农资门市部,杂货门市部,饮食门市部,收购门市部,市场交易所。地址都设在本公社范围内的比较大一点的集镇上。集镇上同时还有食品门市部,其业务是收购生猪和鸡蛋以及杀猪卖肉。天门农村有的公社的集镇上还有棉花公司开设的棉花采购站,粮食部门设置的粮食购销站。粮食购销站夏季收购小麦和黄豆,全年销售稻谷和大米。不是每个公社都有粮食购销站和棉花采购站的。以后撤区变社了。原来小公社的供销商店,粮食购销站,棉花采购站依然保存。供销社是乡村农民早于“人民公社”的一个合作化组织。其全称是“供销合作社”。棉花公司和粮食购销站都是供销合作社的下属部门。供销社的员工是有别于农民的集体所有制职工。农民却是供销社的股东。以前供销店在本公社范围内的其他小自然集镇上也分设分店的。分店的员工是供销店分派的。到后来供销店撤销了其分店而在所在大队改设代销店。几年以后慢慢普及到了每个大队。供销店完成了其商业网点的全面布局。供销合作社把农民自己的商店办到农民自己的家门口。

农民挣工分计报酬的乡村分配方式结束后。农民们再也不用到生产队出勤做工了。劳动纪律对农民失去了约束力。农民们完全可以自由支配自己的社会活动。农村经济政策也在渐渐地放松。一部分有经商头脑的信息灵通的农民到工商所申办个体工商执照就办起了经销店。经销店与代销店是不同的。代销店是代理供销店行使销售活动,不可以自行进货的。经销店自己进货,自己销售,自负盈亏。代销店是集体的,经销店是个体的。两者同时为村民服务。竞争是难免的。只有客源竞争,没有价格竞争。价格是统一的政府定价,没有活动的余地。经销商虽然是自行进货,也只能到供销社批发部、百货公司批发部、副食品公司批发部进货。批发价也是统一的。利率也是统一的。一包“大公鸡”香烟到处都是卖一角五分。批发价是一角三分四厘。乡下人大部分都抽的“大公鸡”香烟。请客设宴或者请匠人过师傅大部分都是“圆球”香烟,条件好一点会派“新华”香烟。”游泳“香烟在城里也属干部香烟了,在乡下是很少见的,当然也不是没有。无论供销店也好,无论代销店也好,无论经销店也好,根本上不存在价格竞争的条件。经销店是不会给农民带来额外的暴利的。

天门南部汉江一带的经销店都是在岳口进货。岳口的批发部有好几家。有国有公司的,也有供销合作社的。岳口百货公司批发部是批发小百货的,经销店规模本来就小,也只能销售一些小百货。岳口副食品公司是批发烟酒糖盐等一些副食品的,也批发烟花鞭炮。还有一家小庙供销社批发部是一家综合批发部。到后来蒋场供销社也在岳口设了一家综合批发部。岳口批发部算是不少了。各个批发部的生意兴隆的很。早晨,批发部还没开门营业,就有很多经销商排队等候。中午,批发部营业员中餐午休时间,批发部门外还是排着长长的队伍。营业时间,开票的也好,发货的也好,营业员们是没有功夫休息的。岳口的批发部不仅仅只是为天门汉江一带的经销店服务。潜江沔阳的沿汉江一带的经销店也在岳口进货。除夕和元宵节,批发部的员工也要忙半天了下午才能回家吃团年饭。天潜沔把除夕的晚餐和元宵节的晚餐都叫团年饭。进货的经销店主更是只有急急忙忙地往家赶,家人们都望眼欲穿地等待他们回家团年。

农村政策越来越松,市场经济越来越活,农民消费越来越高,乡村商店越来越多,流通渠道越来越宽。自然集镇上起步早的经销店规模越来越大。有的已经做起了批发业务。百货公司和副食品公司的批发部随着企业改制关门闭张了。供销社的批发部也随着供销店的解体退出市场了。小集镇上的个体批发部越来越成气候。经销店进货越来越方便。乡村店的数量越来越膨胀。乡村商店的门类也越来越齐全。杂粮行,农资店应运而生。

杂粮行是古老的名称,新时代当然要有新名称。新名称更准确些。美其名曰“粮油交易所”。也确实就是做粮油交易的。最先起步的交易所仅仅只经营粮油兑换,销售生猪饲料。慢慢地生意规模越做越大,业务范围越做越宽。由单纯的粮油兑换拓展到五谷杂粮收购,兼营面粉和大米的销售。同时也做土特产交易。后来由于村民们都不再饲养生猪了。饲料市场在乡村消失。交易所就干脆只做粮棉油交易了。原先粮油交易所都是做坐店生意。村民们把收获的五谷杂粮和油料晒干后送去交易所换钱。交易所的食油生意是有兑换起步的。名曰兑换,其实是一种代理业务。村民们把晒干的棉籽、菜籽送到交易所验收划级。交易所开一张兑换单给村民。交易所把收购的油料送到食油加工厂兑换回食油。村民们凭兑换单去取油。到后来交易所从外地引进一种植物食用油。叫棕榈油。棕榈油进回来后,交易所就开始销售与兑换兼营了。村民的生活质量步步提高,食用油也提档升级吃色拉油。棕榈油脱出市场。交易所也撤掉食用油业务只做粮食生意了。乡村生意自古都是杂粮行最容易做。名曰交易,其实也是代理。既不需要本钱,又两头吃价。无本的买卖,只赚不赔的生意。粮食是赊账收进来,现钱销出去,销出去才付款。粮食交易所门槛低效益高。追随者风起云涌。店多是把双刃剑,利弊相间,喜忧参半。喜的是店多了容易形成市场。所谓栽下梧桐树,引得凤凰来。当然不是把交易所集中起来建成硬件市场。市场便可以吸引外地大客商来采购。这样就解除了杂粮行的学生之忧。忧的是店多了竞争就激烈了。恰似分子未变分母增大了。交易所虽然可以坐在店里销货了,但是,坐在店里很难收到货了。风水轮流转,买卖倒颠覆。以前是农民下生下气地道交易所卖货。后来是交易所摇尾乞怜地到农民家里收货。以前是交易所赊账收货,销货后付款。后来是交易所先下定金见货付全款再提货。竞争愈演愈烈。竞争到了直接到田间地头帮助农民收割才能收购到货物的地步。一些实在受不了此等罪的交易所关门大吉,改行从事别的行当去了。渐渐地乡村粮食交易所越来越少了。

农资店是个新生事物。什么生意都见过,未见过农资这一行。农耕社会的农业生产资料是不用到商店去买的,都是自家自备的。村民们收割农作物时筛选的的颗粒饱满的果实留下来做来年的种子[。每家都饲养了生猪,鸡禽。有的还饲养了耕牛,耕牛也有几家供养的。这些禽畜的粪尿是极好的农家肥。农具都是请匠人师傅在家制作的。科学技术进入农业领域后。农业生产资料有了翻天覆地的变化。种子由原种场专门培育。肥料是农家肥与化学肥料相结合。农作物病虫害有了农药防治。喷雾器是当今农民唯一使用的农具了。其他农具都被农业机械替代了。这些农业生产资料的销售就由农业生产资料商店来完成。农资商店的生意一般都是赊账销售。而且还要店主送到田间地头。到年底了商店老板再到各家各户求爷爷拜奶奶滴收账。

时过境迁。农村人口涌到城里去了。乡村已是空壳。很多小卖部日落西山。那些批零兼营的经销大户顺应时代进化。学城里的小超市样子办起了综合超市。超市里货源是不需要超市老板出去进货的。都是城里的批发商开车送到家,按店老板布置好的位置摆放好,然后清点数量再结账付款。超市里除了零售外也做批发业务。不过不是对小卖部批发,而是对村民们的红白喜事批发一些喜糖、礼品、烟酒、鞭炮、调料,甚至连冷冻的鸡、鸭、牛羊肉,还有生鲜的鸡蛋等等。同样也是开车直接送到客户家里按主人布置的位置摆放。等到宴席结束后货主把一些没用完的商品退回来时再结账。超市老板们个个都喊冤叫屈。没有生意焦虑,有生意焦躁,不来生意苦恼,做了生意烦恼。不知道如何是好。

天门的乡村商店的生意一天比一天不好做了。[1]

作者简介

兰桂腾芳,本名王学兰,荆楚网东湖社区-荆楚文坛版主,长江网长江论坛长江文坛版主,武汉作家协会会员。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