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乡村印记(李华秦)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跳转至: 导航搜索
乡村印记
圖片來自免费素材图片网

《乡村印记》中国当代作家李华秦写的散文。

作品欣赏

乡村印记

担担爷当年是一担担挑着全家大小五口从潼关外的东安(泛指潼关以东的山西河南山东安徽等地方)逃难来到这儿的。

那年月他正年轻,三十刚出头,人高马大,膀阔腰圆,一身好力气。再加上东安人素有的吃苦勤谨,后来被一家财懂相中去熬活,一家人这才在人家闲置的柴园子里那两间破厦房中结束奔波生涯,得以将就的安身立命。

两年多三年后吧就迎来四九年的解放。那时侯担担爷被土改工作队推荐为村农协主任,后来他每每开会都是念念不忘“我是一担担挑着我一家大小和所有的家当来咱这儿的”而作为开场白,一来二去,时间一长乡亲们就渐渐地忘了他的真实姓名,都开始把他称为担担哥担担叔或担担主任以致于成了后来后辈们口中的担担爷。

自从解放后,担担爷和刚获得土地的所有农民一样,他们热情高涨,爱国爱党,拥护政府。他们响应号召,积极参加土改、评订成分、清查镇压反革命、冬学里的扫肓识字等等等等运动,但他们谁也没有荒废和耽误自已地里的庄稼活路。他们起早贪黑吃苦耐劳,侍弄的庄稼一家赛一家,那时候的田野,到处一派绿油油。庄稼地没有一根一苗的杂草。他们真正是惜土如金,爱土如命。

既就是后来的大炼钢铁和文化革命,他们也始终没有忘记自己庄稼人的本份,从没撇下地里的活,几乎没有在手里随便地撂荒过生产队里一分一厘的庄稼地。

自从上世纪八十年代初改革开放,农村打破了建国以来的生产队经营的大锅饭后,土地分包到了各家各户。农民们一个个释放了他们本能的天性,积极性空前高涨。再后来国家改革开放的政策进一步深化,农民和全社会各行各业都进入到了一个八仙过海各显神通的崭新时代……

这时侯的担担爷以及他那一代人己经随着岁月相继离世,年轻的一代伴随着打工潮去了城里,成了一年四季春夏秋冬远离家乡故土,变成了一个个名付其实的农民工。再年轻点上了大学和各种技校,毕业基本都就业在了城里。如今农村所谓的真正农民基本上是剩下的五零后六零后出生的[年龄]已经是五六十岁七八十岁主要给儿管娃外带看门的留守人员(其中相当一部分快干不动或一部分己干不动庄稼活了)。

眼下的农村境况真正令人堪忧:种庄稼吧,价在那儿(一切都涨,只有它多年没动),刨过化肥籽种浇水收割机耕各种费用自己留些吃用等于白贴功夫,还真不如甭种地打零工买粮划算。你说种其它瓜果土特产吧,别看你今年挣了钱,可到了明年至大后年三两年内,其它人全都一轰而上跟进学样,再加上供求信息对接不对称,纵使你小心千万,可一旦疏忽稍有不慎,不敢说弄的你顷家荡产,可总能让你大亏血本……

这不——担担爷从老家东安担来的三儿(老大老二己经去世)也己经七十多的年老之人了,他把地包给别人,一亩地三百元(咱先不说这三百元能弄多大用),说好一年一清帐。头年及时给了,第二年拖拉到第三年,他赶到人家屋要帐,人家耍赖说种地赔了。最后还是托人说合才算要清。老汉一气之下再不包给别人了,可他也种不动了,结果——满地都是半人高的草——撂荒了。可令人心疼的还不只是他一家。

听说外地都有了啥啥的家庭农场和股分制的什么合作社,还有什么什么企业化的产业园,一个个似乎弄的还挺洋火。也不知真的假的,也不知啥时能普及开来……

眼下的乡村,惜土如金、视土如命的农民还能存在多少?…… [1]

作者简介

李华秦,陕西华州人,生在秦岭下 长在渭水边,一个爱写字的农民。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