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主菜单

求真百科

乐平市博物馆

乐平市博物馆位于乐平市区西大街77号。邮编:333300。西乐平市将依托丰富的古戏台文化资源,建设全国唯一的“中国古戏台博物馆”。乐平市是戏剧之乡、赣剧发源地之一,迄今为止,境内保存着古戏台400多座,且大都始建于明清时期。乐平古戏台以其数量之多、种类之丰富、造型之精美、气势之恢弘而享誉世界,被称为“中国古戏台博物馆”。古戏台是乐平悠久历史文化的结晶,也是乐平地域文化的象征。

目录

乐平博物馆简介

乐平市博物馆展室面积80平方米,陈列本市出土和征集的从旧石器时代到民国时期的陶瓷器、石器[1]、青铜器、玉器等文物210件。1976年经省文办展览组批准乐平县成立文物陈列室,负责全县文物保护、宣传、收藏工作。1984年经县委批准成立了乐平县博物馆,与县文化馆、图书馆合署办公,1989年6月,三馆分开分别独立建制。博物馆有一个展览室、一个库房,均在新建文博图大楼第三层,面积共300多平方米。1992年撒县改市,改称现名。乐平市博物馆馆藏文物1060件。文物中有石、陶、瓷、铜、铁、锡、玉、化石、、书面和中央领导题词手迹等。其中元代青花釉里红玉壶春、北宋乳白釉瓜楞壶、清雍政督陶官唐英书面瓷灰板为国内罕见。

乐平博物馆历史

中国戏曲学院副院长巴图代表中国戏曲学院授牌,将乐平市正式定为该院的传统戏台教研基地。乐平市委书记张良华出席授牌仪式并致欢迎词。乐平市政协主席占冬生出席授牌仪式。乐平市委常委、宣传部部长汪志明代表乐平市接受牌匾。乐平市副市长王细妹主持授牌仪式并代表乐平市政府与中国戏曲学院代表签订了合作文件。乐平市政协副主席洪翠华、吴国民出席授牌仪式。另悉,巴图一行是10日来到乐平的,当天对乐平古戏台文化进行了调研,占冬生、汪志明、王细妹、吴国民还分别陪同专家组一行深入乐港、镇桥、双田、涌山等地进行了实地调研。授牌仪式上,张良华向专家组一行介绍了乐平市情及乐平经济社会发展的成就,他指出,中国戏曲学院是中国戏曲教育的最高学府,对中国戏曲事业的传承与发展有举足轻重的作用。这次,中国戏曲学院决定在乐平市博物馆建立中国戏曲学院江西乐平地区传统戏台教研基地,这既是对乐平古戏台学术价值的充分肯定,也是对乐平挖掘历史文化、加快文化产业发展的极大支持。教研基地的建立,将成为中国戏曲学院本科生、研究生教学与学术研究的有力支撑,同时也为双方在中国传统戏台研究、中国戏台文化传承、中国戏台文化产业发展等方面进一步合作、交流提供了更加广阔的前景。巴图指出,乐平古戏台参观之行,对他们专门从事戏曲、戏台教学与研究的人来说,确实有一种回家的感觉,为乐平古戏台数量之多、规模之宏大、雕刻之精美、造型之华丽、保存之完好而震撼,他希望中国戏曲学院与乐平市的成功合作成为高校和地方市、县合作的典范。

乐平博物馆馆藏

乐平历史悠久、人文昌达。东汉灵帝光和元年(公元178年)始设县治,因“南临乐安河,北接平林”而得名,至今已有1800多年历史。 珍贵藏品 釉里红兔竹纹玉壶春瓶 藏品主要有乐平出土的远古时期的打、磨制石器,先秦时期的青铜器以及汉帝国之后的历代精品陶瓷[2]等。 青铜铎、铃 战国至西汉。共56件,其中铎18件,铃38件。铎可分二式:Ⅰ式为通体素面,Ⅱ式为网线乳点纹。铃与Ⅱ式铎纹饰相一致。影青瓜棱执壶 北宋。瓜蒂盖,扁曲柄,细长流。腹体有六条凸楞,柄、流下端各饰一片柿叶。釉色介于青白之间,壶体秀丽,釉色晶莹。釉里红兔竹纹玉壶春瓶 元代。喇叭口,细长颈,腹部肥大,圈足外撇。胎质坚厚,釉汁莹润,呈鸭蛋青色。釉里红呈色不稳定。颈、腹部位分饰二、五道弦纹,其间有三组蛇形纹,腹部绘有竹、奔兔、石山,画笔娴熟,形象生动,整体造型挺拔秀丽,制作精细。

视频

乐平市博物馆 相关视频

乐平市博物馆馆藏文物陈列展开展
景德镇:走进乐平市博物馆 感受千年南窑瓷器魅力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