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乌梅养生保健作用与方法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跳转至: 导航搜索

乌梅养生保健作用与方法

【养生保健作用】

乌梅味酸、涩,性平,入肝经、脾经、肺经、大肠经,敛肺,涩肠,生津,安蛔,止泻,止血,杀菌对血痢有特效。

乌梅对大肠埃希菌、痢疾杆菌、伤寒杆菌、铜绿假单胞菌、霍乱弧菌、结核杆菌及各类真菌均有明显的抑制作用,还能使胆囊收缩,促进胆汁分泌;抗蛋白过敏,对免疫力有加强作用。

《朱豕集验方》用乌梅杏仁阿胶一服散,治肺虚久咳痰少或干咳无痰

乌梅配麦冬、石斛、沙参、玉竹、天花粉,治疗消渴、烦热;配黄连、黄柏、干姜、花椒,治疗肠道蛔虫引起的腹痛、蛔厥、呕吐,糖尿病、尿崩症、甲状腺功能亢进出现的口渴者,用六味地黄丸汤加乌梅、五味子及少量肉桂常有效。

【养生配方推荐】

(1)乌梅18克,香附12克。水煎服。治细菌性痢疾神效。

(2)乌梅治胆结石、胆囊炎、胆道蛔虫,常配虎杖、茵陈、金钱草各30克,也有效。

(3)乌梅18克,香附12克。文火煎煮浓缩,分2次服。治疗细菌性痢疾。

【保健注意】

(1)实邪的痢、表邪未解、外感咳嗽、泻痢未久等忌用,以免产生敛邪作用。

(2)常用量6~12克,止泻止血可炒炭用。 [1]

【功效作用】

1、陶弘景记载:乌梅治伤寒烦热,水渍饮汁。

2、《本草新编》记载:鸟梅止痢断疟,每有速效。

3、乌梅治霉菌性阴道炎:乌梅外洗,治疗霉菌性阴道炎疗效显著。方用乌梅50g、白鲜皮15g、贯众30g,根据临床辨证,还可在上方中加入龙胆泻肝汤。每剂药煎2次,每次取汁200mk,每日洗2次,先熏后洗,再以带尾棉球浸药液(药液煎好后可先取出少许另存,以备浸棉球塞入用)后塞入阴道,6小时后取出棉球,每日1次。如能配合口服药,效果更好。乌梅口服剂量为10g~15g。

4、乌梅治慢性非特异性结肠炎:重用乌梅(一般不少于30g)对慢性非特异性结肠炎有一定疗效。方用乌梅30g、黄连3g、黄柏9g、细辛3g、花椒6g、干姜6g、桂枝6g、党参10g、当归10g、附子6g、白术20g、枸杞子10g、白花蛇舌草30g,每日1剂,分3次服,一般7日可见效。

5、《刘涓子鬼遗方》记载:乌梅治疗一切疮肉出:乌梅烧为灰 杵末敷上 恶肉立尽。

6、乌梅治慢性肾炎:乌梅有助肾小管上皮再生,增强肾小管重吸收功能,可改善肾脏血液循环,促进肾脏功能恢复,对慢性肾炎引起的血尿、蛋白尿有效。方用乌梅炭、蝉蜕各6g,辨证加入其他中药,如玉屏风散合六味地黄汤等,每日1剂,水煎服。

7、《别录》记载:乌梅止下痢,好唾口干。利筋脉,去痹。

8、《纲目》记载:乌梅敛肺涩肠,治久嗽,泻痢,反胃噎膈,蛔厥吐利,消肿,涌痰,杀虫,解鱼毒、马汗毒、硫黄毒。

9、《太平圣惠方》记载:乌梅治疗小儿头疮 积年不差:乌梅肉 烧灰细研 以生油调涂之。

10、《日华子本草》记载:乌梅除劳,治骨蒸,去烦闷,涩肠止痢,消酒毒,治偏枯皮肤麻痹,去黑点,令人得睡。又入建茶、干姜为丸,止休息痢。

11、《纲目》记载:乌梅、白梅所主诸病,皆取其酸收之义。惟张仲景治蛔厥乌梅丸,及虫NI方中用者,取虫得酸即止之义,稍有不同耳。《医说》载曾鲁公痢血百余日,国医不能疗,陈应之用盐水梅肉一枚,研烂,合腊茶入醋服之,一啜而安。大丞梁庄肃公亦痢血,应之用乌梅、胡黄连、灶下土等分为末,茶调服亦效。盖血得酸即敛,得寒则止,得苦则涩故也。

12、《本草求真》记载:乌梅酸涩而温,似有类于木瓜,但此入肺则收,入肠则涩,入筋与骨则软,入虫则伏,入于死肌、恶肉、恶痣则除,刺入肉中则拔,故于久泻久痢,气逆烦满,反胃骨蒸,无不因其收涩之性,而使下脱上逆皆治。且于痈毒可敷,中风牙关紧闭可开,蛔虫上攻眩仆可治,口渴可止,宁不为酸涩收敛之一验乎。不似木瓜功专疏泄脾胃筋骨湿热,收敛脾肺耗散之元,而于他症则不及也。但肝喜散恶收,久服酸味亦伐生气,且于诸症初起切忌。

13、《本草纲目》记载:乌梅治疗尿血:乌梅烧存性 研末 醋糊丸 梧子大.每服四十丸 酒下。

14、乌梅治皮肤瘙痒:乌梅能润肤止痒、抗过敏,对血虚风燥所致的皮肤瘙痒、瘾疹、顽癣等有很好的止痒作用。方用乌梅6g、生地黄30g、当归12g、赤芍10g、蝉蜕6g、益母草15g、川芎5g、白鲜皮15g、徐长卿15g,水煎服,每日1剂,10剂为1疗程。

15、乌梅治糖尿病血糖不降:乌梅、五味子、炙僵蚕各等分研末为丸,每次服4g,每日服3次,用药1~3周后“三多”症状可改善,血糖、尿糖可显著下降。

16、盂诜:大便不通,气奔欲死,以乌梅十颗,置汤中,须臾挼去核,杵为丸如枣大,纳下部,少时即通。擘破水渍,以少蜜相和,止渴。霍乱心腹不安,及痢赤、治疟方多用之。

17、《本草求原》记载:乌梅治溲血、下血、诸血证,自汗,口燥咽干。

17、乌梅治足跟痛:乌梅煎汤加食醋,生铁热煅治疗足跟痛取得良好止痛效果。方法:乌梅200g加水2000mk水煎40分钟,过滤去渣,加食醋200mk,用生铁块(300g左右)烧红放入药液,2分钟后取出。待药液温度适中,浸泡脚跟,每晚1次,每次1小时。一般7天可见效。

19、乌梅治功能失调性子宫出血:单用乌梅或在辨证组方中加入乌梅,治疗功能失调性子宫出血常获良效。方用炒乌梅30g、人参6g、茯苓15g、木瓜10g、赤石脂10g、禹余良10g,水煎服,每日1剂。一般2~3剂可显效。

20、《本经》记载:乌梅主下气,除热烦满,安心,肢体痛,偏枯不仁,死肌,去青黑痣、恶肉。

21、《用药心法》记载:乌梅收肺气。

22、《本草图经》记载:乌梅主伤寒烦热及霍乱燥渴,虚劳瘦赢,产妇气痢等方中多用之。

23、《本草拾遗》记载:乌梅去痰,主疟瘴,止渴调中,除冷热痢,止吐逆。

24、乌梅治尖锐湿疣:用乌梅洗剂治疗尖锐湿疣收效明显。方用乌梅15g、马齿苋60g、蜂房15g、生薏苡仁30g、紫草20g、生黄芪15g、枯矾10g,水煎外洗,1~2周可见效。

25、王好古记载:乌梅能收肺气,治燥嗽,肺欲收,急食酸以收之。

26、乌梅治神经衰弱:乌梅有除烦清热之功效,用于神经衰弱的治疗效果显著。方用乌梅20g、制附子10g、细辛3g、肉桂6g、黄连6g、琥珀6g、党参15g、干姜15g、茯苓18g、当归12g、酸枣仁30g、龙骨20g、牡蛎30g、大枣10枚,水煎服,每日1剂,一般3剂可见效。

27、乌梅治胃酸缺乏:乌梅组方对慢性萎缩性胃炎所致的胃酸缺乏、食欲不振等症有很好的疗效。方用乌梅6g、木瓜10g、白芍15g、沙参15g、黄芪20g、太子参12g、莪术6g、绿萼梅8g、生麦芽15g、丹参15g、甘草6g,水煎服,每日1剂。

28、《本草经疏》记载:梅实,即今之乌梅也,最酸。《经》曰:热伤气,邪客于胸中,则气上逆而烦满,心为之不安。乌梅味酸,能敛浮热,能吸气归元,故主下气,除热烦满及安心也。下痢者,大肠虚脱也;好唾口干者,虚火上炎,津液不足也;酸能敛虚火,化津液,固肠脱,所以主之也。其主肢体痛,偏枯不仁者,盖因湿气浸于经络,则筋脉弛纵,或疼痛不仁;肝主筋,酸入肝而养筋,肝得所养,则骨正筋柔,机关通利而前证除矣。

【食用方法】

乌梅用法用量:内服:煎汤,0.8-1.5钱;或入丸、散。外用:煅研干撒或调敷。

1乌梅桂圆饮

配方:乌梅15克,当归10克,山药10克,酸枣仁10克,桂圆肉10克,白糖20克。

制法:将乌梅、当归、山药、酸枣仁四味加水400毫升,煮沸后改文火煮20分钟,滤去药渣,加入桂圆肉、白糖稍煮即成。

用法:每天1剂,分2~3次饮服用。

功效:益气养血,安神定眩。

2姜茶乌梅饮

材料:生姜10克 乌梅肉30克 绿茶6克 红糖适量

制法:将绿茶、生姜、乌梅肉切碎共放保温杯中,以沸水冲泡,盖严温浸半小时,再入红糖。

用法:趁热顿服,每日3次。

功效:清热生津,止痢消食,温中。适用于细菌性痢疾和阿米巴痢疾。

来源:《世医得效方》

3乌梅红糖饮

材料:乌梅15克,红糖;30克。

做法:将乌梅、红糖一起入煲,加水l碗半,煎剩至大半碗,去渣温服。

功效:具有补血止血,美肤悦颜功效。适用于少女月经过多或功能性子宫出血。

4人参乌梅汤

组成:人参; 莲子(炒); 炙甘草; 乌梅; 木瓜; 山药 (原著无用量)。

用法:水煎服。

功效:酸甘化阴,健脾止痢。

主治:久痢伤阴,口渴舌干,微热微咳者。

加减:若阴液亏甚,脾胃不虚者,去山药、莲子,加生地 麦冬。

来源:《温病条辨》卷三。

5秦皮乌梅汤

材料:秦皮12克、乌梅30克

制法:将上2味加适量水煎煮,去渣取汁,临服用时加白糖适量。

食法:每日2次,早、晚空腹服,每日1剂,连服5日。

功效:清热利湿杀虫,主治滴虫性阴道炎,症见带下黄臭,阴痒。

【用药禁忌】

1、有实邪者忌服,胃酸过多者慎服乌梅。

2、《日华子本草》记载:乌梅多啖伤骨,蚀脾胃,令人发热。

3、《本草经疏》记载:不宜多食,齿痛及病当发散者咸忌乌梅。

6、《药品化义》记载:咳嗽初起,气实喘促,胸脯痞闷,恐酸以束邪气,戒乌梅。

4、《得配本草》记载:疟痢初起者禁用乌梅。

5、《随息居饮食谱》记载:乌梅多食损齿,生痰助火,凡痰嗽,疳膨,痞积,胀满,外感末清,女子天癸未行,及妇女经期,产前产后,痧痘后并忌乌梅。 [2]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