丰都县天主堂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丰都县天主堂原址在原名山镇北门路170号,1987年搬迁至名山镇新城小区东作门36号。法国传教士唐·玛尔定建于同治五年(1866)。
乾隆四十七年(1782)年,天主教传入丰都,一度消失。咸丰十一年(1861),天主教会在丰都购房开药铺1家。同治六年(1867),法国传教士唐·玛尔定到丰都传教,始建天主堂于名山镇北门路170号,占地1160平方米,隶重庆教区。民国19年(1930年),重庆教区析置万县教区时,隶万县教区。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停止宗教活动。
中共十一届三中会后,落实宗教政策。1984年3月27日,丰都县天主教爱国会成立。1984年11月10日,丰都天主教堂改隶重庆教区。1986年11月3日丰府函字[1986]第152号文批复,同意开放为活动场所。1987年8月20日正式开放。后因地处三峡工程淹没区,丰都县城搬迁。丰都圣母堂选址在新城小区东作门,2002年5月开始兴建,是年12月竣工。教堂占地3670平方米,建筑面积1560平方米,其中,教堂400平方米,附属建筑1160平方米。教堂与钟楼合为一体,坐南朝北,教堂高15米,钟楼高54米。教堂内,设中文祭台1座,塑圣母像1尊。祭台长2、1米,高0、9米;圣母像高1.7米。两壁挂耶稣苦路14处彩印油画。2003年10月举行开堂祝圣庆典。
丰都天主堂信徒2500多人,神父1人。设活动点一处,即龙河镇雨塘堡活动点,
历任神父
龚志德—张德安—(1938)—肖良贵—周志瑜—刘继周—张德安(1949)—董若翰—李伯伦—杨惠中—吴德安—李光明(西满)
现任神父:黄树光(伯多禄)。
历届堂管会主任
谢廷文(1984—1992)—刘国太(1992—1998)—李光明(1998—2015三、四届)
弥撒时间
平日弥撒:上午9:00 下午3:00 主日弥撒:上午9:00 下午3:00
基督教建筑
初期基督教建筑反映了当时一些奴隶和贫民,早期基督教雕塑,主要表现在纪念死者、寄托对来世希望的石棺雕刻上[1]。
基督教于1~2世纪开始流传。罗马帝国于313年颁布《米兰敕令》取得合法地位后,教堂建筑逐渐发展起来,罗马一地就有30余座。5 至 10 世纪西欧的基督教建筑,主要的类型是教堂。早期基督教徒利用罗马建筑作为礼拜仪式之用,没有固定的教堂型制,其中大部分是将罗马的巴西利卡改为教堂。教堂平面有圆形和多边形的。
教会规定:圣坛必须在东端,大门朝西。圣坛为半圆形穹顶所覆盖,圣坛前设祭坛,祭坛前又增建一横翼,比较短;与巴西利卡一起形成长十字形平面,称为拉丁十字,象征基督受难。一般在巴西利卡前还有一个三面有围廊的前庭,中央设洗礼池。独立的钟楼位于教堂一侧,形成完整的群体。这种巴西利卡式教堂[2]是西欧中世纪天主教堂的原型,典型实例是罗马圣彼得教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