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欢迎当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实资料,洗刷冤屈,终结网路霸凌。

中华民国陆军金门防卫指挥部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事实揭露 揭密真相
跳转至: 导航搜索

陆军金门防卫司令部

图片来自facebook

陆军金门防卫司令部(英语:Kinmen Defense Command)简称:金防部,队名“太武部队”),为中华民国陆军下辖防卫司令部之一,系中华民国国军驻守在福建(金马地区)金门县的陆军部队,总兵力约3,000人,指挥官编阶陆军中将,战时负责金门地区的作战指挥及军事管制,全盛时期总兵力约十馀万人,队名原为“擎天部队”(与陆军北高地区指挥部同名)[1],成立迄今担负中华民国自由地区第一线防卫任务。

原称“陆军金门防卫司令部”,2006年3月因应《国防组织法》,更衔为“陆军金门防卫指挥部”迄今,前身为陆军第十二兵团[2]

历史

  • 1949年初,于浙江省成立“陆军第十二兵团司令部”。
  • 1949年12月初,中华民国国军转进金门,“陆军第十二兵团司令部”就地改组整编为“陆军金门防卫司令部”,时归东南军政长官公署指挥。当时下辖三个军(第五军、第十八军、第十九军);另外为了加强金门整体防务,调来陆军第二九六师,后期更衔为陆军独立第十三师。1950年年底,移防陆军马祖防卫司令部与陆军独立第十八师换防。
  • 1950年东南军政长官公署裁撤后,金防部直接隶属国防部指挥。
  • 1957年9月,为简化指挥机构,金防部与陆军第八军军部合并整编,陆军驻金勤务单位均为陆军总司令部直辖单位,战斗部队则常设六个师级野战部队,兵力约为100,000人
  • 1969年9月迄1980年6月,历经“嘉禾专案”、“陆精一号专案”两案调整陆军部队组织形态,并接受陆军总司令部行政支援。
  • 1983年10月,“陆精四号专案”生效,防区中的陆军步兵第一四六师(金中师)移防回台,并以原番号整编陆军步兵第二八四师(南雄师)与陆军步兵第一二七师(金西师),兵力为80,000人。
  • 1989年4月1日,“陆精六号专案”实施,整编陆军步兵第二八四师(南雄师)第三、六、九营为基干营,兵力缩编为55,000人。
  • 1993年推动“十年兵力精简专案”,前后区分两个梯次实施部队精简,并配合“精实后勤体制案”。
  • 1997年实施“精实案”,区分2阶段5期程实施组织再造暨兵力调整,由原本的4个师级单位、2个指挥部暨直属营、连整编为4个联合兵种旅、2个指挥部暨直属营、连。全案于1999年4月顺利完成,并执行“擎天演习”接受司令部整编成军验证,兵力缩编为25,000人。
  • 2006年3月,因应《国防部组织法》,更衔为“陆军金门防卫指挥部”。
  • 2007年4月1日,陆军装甲第五八四旅(南雄旅)移防回台。
  • 2007年11月1日,降编陆军金门防卫指挥部炮兵指挥部为金防部混合炮兵营、陆军步兵第一一九旅(金东旅)改组整编为陆军金东守备大队、陆军步兵第一二七旅(金西旅)改组整编为陆军金西守备大队,联勤总部金门地区支援指挥部指挥官由少将降编为上校,陆军步兵第一五八旅(烈屿旅)改组整编为陆军烈屿地区指挥部指挥官维持少将编阶,金门防卫指挥部由“军团级”编制降编为“军级”编制,金防部指挥官则维持“军团级中将”编阶,而非“军级中将”编阶。
  • 2014年1月21日,陆军烈屿地区指挥部改组整编为陆军烈屿守备大队,指挥官由少将降编为上校。
  • 2014年4月17日,陆军金东守备大队、金西守备大队合并整编为陆军金门守备大队。

指挥管辖

  • 指挥官 一位 中将
  • 副指挥官 一位 少将
  • 参谋长 一位 少将
  • 副参谋长 一位 上校
  • 政战主任 一位 少将
  • 政战副主任 一位 上校
  • 士官督导长 一位 士官长

编制

直属单位

下属单位

配属单位

已撤销单位

参考文献

  1. 不再是战地 金门续裁2千兵. 苹果日报. 2014年4月17日. 
  2. 陆军金门防卫指挥部. 中华民国陆军司令部. [2012-06-16].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3-09-23) (Chinese (Taiwa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