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中華基督教會協和書院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跳转至: 导航搜索
中華基督教會協和書院
圖片來自schooland

協和書院(全稱中華基督教會協和書院英语:The Church of Christ in China Heep Woh College)由中華基督教會香港區會管理,位於九龍蒲崗村道171號,是香港一所政府津貼男女中學,採用英語教學。該校學生在公開考試中成績優異,在學術、體育及音樂方面均有傑出成就,是一所著名地區學校。

校史介紹

於1911年,美國傳教士碧盧夫人[1] (Mrs. Lear Bigelow)於廣州創立「協和」,首創幼稚園及幼稚園師範班,開拓中國幼兒教育之先河。1947年廖奉靈校長和美國傳教士施禮嫦女士來港設校,校址位於九龍塘根德道22號。1952-56年間校址由根德道搬到亞皆老街,至1960年小學部搬往太子道。至1971年獲政府撥地,協和書院正式遷入蒲崗村道新校舍。校舍於1971年榮獲「東南亞學府設計獎」,及後至2006年,校舍新翼大樓落成,為學生提供設備更完善的學習環境。所屬組別:1B。

辦學宗旨

秉承中華基督教會香港區會「透過學校,傳道服務」的精神,貫徹啟發學生的潛能、培養學生德、智、體、群、美、靈六育,達至「進德修業,榮神益人」之目標。

歷史

年份 事件
1911 美國碧盧夫人(Mrs. Lear Bigelow)於廣州西關創立慈愛保姆傳習所(協和幼稚園),致力幼兒教育工作。
1921 廣州市西買地五十幾畝起校舍,增設小學部。
1931 中華基督教會廣州協會加入贊助,廖奉靈碩士出任校長,並向政府辦理立案,改辦為中學,定名協和女子中學校,校訓是「爾識真理,真理釋爾」。
1947 校長和施禮嫦女士來港策劃設校,租用九龍根德道22號作校址。
1956 協和女子中學校獲美國長老會捐助40,000元於西洋菜街買校舍。在中華基督教會香港區會總幹事汪彼得牧師的協助之下,向政府取得太子地段建立中華基督教會協和小學
1969 小學部轉為津貼學校,同年獲政府批出慈雲山地段50,000多呎,建立協和書院。
1971-1979 中學部搬入新校舍,校舍曾經獲東南亞學府設計
1999 教育統籌局(今教育局)語言政策標準,該校被評為英文授課中學

校歌

該校與其區會學校的校歌不同,加上該校以英文為教學語言,因此校歌源用英文版本。該校校歌共有5節,每節旋律皆是一樣,惟歌詞有所不同。

參考文獻

  1. 碧盧夫人,itsfu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