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中山狼传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跳转至: 导航搜索

来自 孔夫子旧书网 的图片

内容简介

《中山狼传》是明代马中锡的一篇寓言故事。 该文章出自马中锡的《东田集》,是根据古代的传说发展而成的一个寓言故事。作者通过这个寓言,彻底揭示了狼的本性:在它遇着危险的时候,也会装做软弱可怜的样子,以迷惑那些思想糊涂的人,求得他的庇护,保全自己。危险一过,却又立刻露出吃人的本性,连救命恩人也不肯放过。对待吃人的狼,就只能坚决、彻底地消灭它。但是东郭先生恰巧不明白这一点,他对狼也“兼爱”,表示怜悯,这些弱点正为狼所利用,结果几乎被狼吃掉了。可是像东郭先生那样对敌人存着幻想的人,往往不是一次教训就能使他真正认清是非的。当老丈最后要东郭先生杀死中山狼的时候,他又发起“不害狼乎”的慈悲来,因而被老丈识为“仁陷于愚”。

作者简介

马中锡(1446~1512)明代官员、文学家。字天禄,号东田,祖籍大都,先世为避战乱于明初徙于故城(今属河北故城)县。成化十一年进士,官至右都御史。以兵事为朝廷论罪,下狱死。能诗文,生平有文名,李梦阳康海、王九思曾师从于他。著有《东田集》。马中锡长于散文,他能不依门傍户而卓然自立,文章写得横逸奇崛,成就颇高。他创作的寓言故事《中山狼传》,写东郭先生以兼爱之心救狼,险被狼所害。说明对狼一样的恶人绝不可讲仁慈或抱任何幻想。相传此作是讽刺李梦阳负康海搭救之恩的(一说,《中山狼传》为唐代姚合或宋代谢良作,马中锡只是修改)。《中山狼传》文辞华丽优美,故事发人深省,深受后人的喜爱。明清两代曾多次被改编成杂剧搬上舞台,现代又将它搬上了荧屏。马中锡亦工诗,其诗善写景,尤长于借景抒怀、感叹兴亡。马中锡死后,由其子马师言集其诗文编为《东田漫稿》6卷,今存。同邑孙绪为其集作序,称他的诗劣者亦超过唐代许浑,好者当在刘长卿、陆龟蒙之列。清康熙时其乡人贾棠又刊《别本东田集》15 卷,亦存。

内容预览

赵简子大猎于中山,虞人道前,鹰犬罗后。捷禽鸷兽应弦而倒者不可胜数。有狼当道,人立而啼。简子垂手登车,援乌号之弓,挟肃慎之矢,一发饮羽,狼失声而逋。简子怒,驱丰逐之,惊尘蔽天,足音鸣雷,十步之外,不辨人马。时墨者东郭先生将北适中山以于仕,策蹇驴,囊图书,夙行失道,望尘惊悸。狼奄至,引首顾曰:“先生岂有志于济物哉?昔毛宝放龟而得渡,隋侯救蛇而获珠。龟蛇固弗灵于狼也。今日之事,何不使我得早处囊中以苟延残喘乎?异日倘得脱颖而出,先生之恩,生死而肉骨也。敢不努力以效龟蛇之诚!”先生曰:“嘻!私汝狼以犯世卿,忤权贵,祸且水测,敢望报乎?然墨之道,「兼爱」为本,吾终当有以活汝。脱有祸,固所不辞也。”乃出图书,空囊囊,徐徐焉实狼其中,前虞跋胡,后恐尾,三纳之而未克。徘徊容与,追者益近。狼 …… [1]

參考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