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欢迎当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实资料,洗刷冤屈,终结网路霸凌。

中山火炬高技术产业开发区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事实揭露 揭密真相
跳转至: 导航搜索

中山火炬高技术产业开发区(简称“火炬开发区”),又称中山港街道,隶属中山市,位于中山市东部,是由国家科技部、广东省政府和中山市政府于1990年共同创办的国家级高新区。距中山市中心12公里,东临横门出海处,南至南朗镇,西与石岐区及东区接壤,北隔横门水道与民众镇相望。

2013年,中山火炬高技术产业开发区幅员面积90平方公里,辖7个社区;常住人口24.05万(2013年户籍人口7.03万);2014年全年实现生产总值406.9亿元。

中山火炬高技术产业开发区内有国家健康科技产业基地、中国包装印刷生产基地、中国电子(中山)基地、国家高新技术产品出口加工基地、中国技术市场科技成果产业化(中山)示范基地、

国家火炬计划中山(临海)装备制造产业基地、中国绿色食品产业基地等7个国家级基地。2013年,火炬开发区获评为国家产学研合作创新示范基地、广东省技术创新专业镇。 [1]

中文名称: 中山火炬高技术产业开发区

别 名: 中山港街道 火炬开发区

行政区类别: 国家级开发区

所属地区: 广东省中山市

下辖地区: 7个社区

政府驻地: 康乐大道31号

电话区号: 0760

邮政区码: 528437

地理位置: 珠江三角洲西南部 中山市东部

面 积: 90平方公里

人 口: 24.05万(2013年)

气候条件: 南亚热带季风气候

著名景点: 沙边遗址 张惠长故居

火车站: 中山站

车牌代码: 粤T

历史沿革

中山火炬高技术产业开发区是在原张家边区的基础上发展建设起来的。张家边在香山立县前属东莞县地,立县后分属得能都、四大都。

清光绪初年(1875年)归属香山县东镇。

民国十四年(1925年)4月15日为纪念孙中山先生,香山县改名为中山县,张家边称中山县东镇。

1949年10月称中山县第四区。

1952年7月,中山县四区分为上、下四区,属上四区。

1953年3月与下四区复合称张家边区(四区)。

1957年2月改称为张家边乡、濠头乡和南朗乡。

1958年9月,改称张家边公社,濠头公社、东风公社。

1958年1月合称张家边大公社,分张家边耕作区和南朗耕作区;辖下的神涌、东桠2个自然村划归五桂山农场管辖。

1959年4月分为张家边公社和南朗公社。

1961年1月改称张家边区,管辖张家边公社、濠头公社、西桠公社、小引公社。

1962年后,张家边区曾数易其名。

1963年2月称张家边公社。

1966年8月改称红旗公社。

1973年8月复称张家边公社。

1983年11月设置张家边区公所。

1985年11月改称张家边镇。

1986年12月建立张家边区办事处。

1993年1月,原张家边区、中山港区和中山火炬高技术产业开发区合并,定名为中山港区管理委员会。

1995年1月,改称中山火炬高技术产业开发区管理委员会,为中山市人民政府的派出机构。

2002年6月,将24个自然村整合为4个行政村(六和、联富、城东、海滨)和1个社区(张家边)。

行政区划

截至2015年,中山火炬高技术产业开发区辖7个社区:张家边社区、博凯社区、联富社区、六和社区、城东社区、海滨社区、中山港社区。中山火炬高技术产业开发区管理委员会驻康乐大道31号。

地理环境

地理位置

中山火炬高技术产业开发区位于中山市东偏北部,东经113°30′,北纬22°50′,北临珠江出海口之一的横门水道,东至横门出海处,南至南朗镇,西至中山市东区,北隔横门水道与民众镇相望。总面积90平方公里,是全国53个高新技术开发区之一,对外开放口岸中山港的所在地,著名侨乡之一。

地形地貌

中山火炬高技术产业开发区地貌为西南向东倾斜,南部为丘陵地带,以平原为主的地区。根据地形地貌的成因,可分为山丘和平原两大类。东北部面临江海,地势西南面略高,为丘陵地带,东北面近海较低,为冲积平原,地势平坦开阔,河网交织,土地较为肥沃。低山与丘陵集中分布在南部与中部,由多种岩石组成,山地坡度平缓,表层多被黄土覆盖。

主要山体有:马鞍山、横门山、大常山、烟管山、飞鹅山、大王头山、百稔嶂山等。其中百稔嶂山为最高,海拔277.9米。

气候特征

中山火炬高技术产业开发区地处低纬,在北回归线以南,属南亚热带季风气候,太阳高变角大,阳光辐射量丰富,常年气温较高;濒临珠江口,夏季风、台风带来大量雨水汽,成为降水的主要来源。因此,形成光热充足,雨量充沛,干湿分明,灾害较频的气候特征。年平均气温较高,历年平均为21.8C,月平均气温以1月最低,为13.3C;7月最高,达28.4C,极端最高气温达36.7C,极端最低气温-1.3C。气温的年际变化不大,年平均气温最高22.6C,最低为21.2C;年最大降雨量2784.2mm,最小降雨量1336.2mm(1989年),2004年8月29日降雨量高达 294.4毫米。

自然资源

土地资源

中山火炬高技术产业开发区耕地面积有28786.2亩,其中东北部为沙田区;西南部属民田区,土质一般疏松,宜种农作物,以水稻为主。至2005年, 中山火炬高技术产业开发区耕地面积仅有8600亩。一般缺乏有机质及磷钾成份,中山火炬高技术产业开发区土地分为10种土。泥肉田占23%,泥骨田占11%,湖洋田占20%,沙泥田占10%,铁锈田占6%,反酸田占11%,黄泥田占8%,泥炭土田占4%,白鳝泥田占4%,旱田占3%。

矿产资源

中山火炬高技术产业开发区原是珠江三角洲冲积平原,地质地层分布简单,矿物产资源较少,只有小型矿床或矿点,大规模开采价值不大,主要矿物有:石料、耐火粘土、钨钼铋矿、泥炭土、铀料等。

其中石料:主要是花岗岩石,分布于区东南的低山谷地,已开发利用。耐火粘土:为第四纪冲积­层泻堆积型粘土,已开发利用。钨钼铋矿:矿物以黑钨矿为主,伴有黄铁矿、钨钼矿等,均为小型矿点,储量较少,开采价值不大。泥炭土:主产于山间谷地小河溪的第四纪沉积层中,平均厚度约2米,含炭量一般在10%左右,泥炭土层中可见水松残体,有一定的经济价值。铀料:1985年广东省地质矿产局派勘察队进行探测,未开采。

水资源

中山火炬高技术产业开发区的地形是西南向东倾斜,地处珠江三角洲的冲积平原,河网交织,区内河道起源于西部,均流入横门水道注入伶仃洋。

横门水道:横门水道上接小榄、鸡鸦、石岐水道,在港口镇大南尾汇流而成。因此水道流向为横向,出口处象横开的口,故称横门。出口处的小岛称横门岛,水道称横门水道。水道向东流经民众、中山火炬高技术产业开发区、南朗等3个镇区的边界,至横门岛马鞍则分南、北两支分流入珠江口。由大南尾至马鞍头河段长12公里,马鞍头至烂山河段(北支)长3公里,马鞍头至横门口河段(南支)长3公里,总长19.87公里。流经本区河面平均宽500米,低潮时水深3.5~6米,设一等航标,可航行1000~3000吨位轮驳船,是江门、广州、梧州等地区通往中山和港澳地区的主要航道之一。中山港坐落在横门水道两岸,是区农田主要排灌河,排灌面积7800亩。汛期最大流量8220立方米/秒,在西北的石岐水道的东端河口,筑有东河口水闸,净宽160米,为中山市最大的排水灌溉、防洪防潮水闸。

地下水源:中山火炬高技术产业开发区中部,原鹅盆墩地面,昔日是狗坎田有1眼温泉,泉深1.2米,直径0.5米,泉面不断有气泡冒出,水温烫手,达70C度。

人口民族

人口

中山火炬高技术产业开发区2010年常住人口22万 其中:户籍人口6.4万 外来常住人口8.2万。

2000年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开发区总人口为109878人。包括常住本地,户口在本地44032人;常住本地半年以上,户口在外乡镇的59761人;居住本地不满半年,离开户口登记地半年以上5821人;居住本地,户口待定262人。

民 族

据2000年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统计,中山火炬高技术产业开发区内有15个民族。在册常住人口47970人中有汉族47735人、少数民族235人,其中壮族121人,土家族30人,瑶族25人,满族15人,朝鲜族14人,其他少数民族如黎族、回族、苗族、维吾尔族、蒙古族、畲族、侗族、土族、仫佬族等共30人。由于以汉族人口为主,少数民族无独立的聚居地或成群集居者。

2005年,常住人口中有12个民族,少数民族人口393人,其中壮族174人,土家族53人,瑶族34人,满族28人,苗族27人,朝鲜族26人,蒙古族18人,回族15人,畲族、侗族、白族等共18人。

经济概况

综述

2013年,中山火炬高技术产业开发区以第二产业为主,以第三产业产业为辅,实现地区生产总值377.99亿元,比2012年增长11%;固定资产投资145.8亿元,比2012年增长18.4%。三次产业比例为0.1:80.5:19.4。

2014年全年实现生产总值406.9亿元,比2013年增长8.8%;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1690.4亿元,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313.5亿元,比2013年增长9.6%;固定资产投资130.2亿元,比2013年增长19.2%;国地两税收入79.1亿元,比2013年增长16%;公共财政预算收入31亿元,比2013年增长11.8%;预计实现出口总值85.5亿美元,比2013年增长4.1%。上述各项主要经济指标的总量均位居中山市首位且基本实现2位数增长。同时,四大战略性新兴产业持续壮大,占中山火炬高技术产业开发区经济总量达到86.1%。

第一产业

2013年,中山火炬高技术产业开发区农业总产值6338万元,比2012年下降11.71%,粮食种植面积5514亩。全年完成林相改造300亩,其中京珠高速公路生态景观林带80亩。建立农产品质量监控体系,建成检测室12个、检测点35个。

第二产业

2013年,中山火炬高技术产业开发区实现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296亿元,比2012年增长7%。先进装备制造业、新能源产业、高端新型电子信息产业、健康科技产业四大战略性新兴产业工业总产值分别为376.45亿元、180亿元、621.63亿元、163.41亿元,生产值占中山火炬高技术产业开发区经济总量的84.48%,38家企业获认定为市“新三百”企业;80家重点企业实现工业总产值1218.71亿元,占中山火炬高技术产业开发区工业总产值的76.75%。中山火炬高技术产业开发区纳入市重点项目23项,其中年度建设项目15项,2013年计划投资42.4亿元,前期预备项目8项。至11月底,中山火炬高技术产业开发区15个重点建设项目共完成投资45.7亿元,占年度计划108.63%;纳入省重点建设重点项目4项,年度投资计划19亿元,完成投资24.5亿元,为年度计划128.95%。

第三产业

2013年,中山火炬高技术产业开发区实现第三产业增加值73.32亿元,比2012年增长8%。全年中山港货物吞吐量612.5万吨,集装箱吞吐量80.18万标准箱。房地产业投资38.34亿元,比2012年下降3.55%;商品房销售面积98.46万平方米,比2012年增长35.28%,销售额62.8亿元,比2012年增长57.79%。全年限额以上住宿餐饮业营业额2.73亿元,批发零售业营业额69.3亿元。旧机动车交易中心交易汽车2.25万辆,交易额6.74亿元。

2013年,中山火炬高技术产业开发区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44.8亿元,比2012年增长6.28%,城乡居民储蓄存款余额104.73亿元。农民年人均纯收入19336元,居民人均年纯收入2.17万元。居民生活用电量22128千瓦时,汽车拥有量9163辆。2013年,咀香园共接待游客19.7万人次,销售额675万元。

外经外贸

2013年,中山火炬高技术产业开发区在“3·28”中山招商经贸洽谈会暨招才引智合作交流会引进项目17个,投资总额5.97亿美元。全年利用区外境内资金22.12亿元;实际利用外资1.93亿元,合同外资3.69亿美元。出口总值87.21亿美元,比2012年增长11.6%;进口总值49.27亿美元,比2012年增长6.9%。

财税金融

2013年,中山火炬高技术产业开发区税收总额68.24亿元,比2012年增长10.62%。其中,国税收入45.13亿元,地税收入23.1亿元(含农业两税)。公共财政预算收入27.71亿元,比2012年增长13.21%;公共财政预算支出28.46亿元。至年底,中山火炬高技术产业开发区有银行、保险公司、担保公司、小额贷款公司、典当、基金公司和基金管理公司等金融机构83家,其中银行9家,银行各项存款余额243.75亿元,贷款余额146.05亿元。

视频

2020年校运会入场式--中山火炬高技术产业开发区中心小学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