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中山桥」修訂間的差異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未顯示同一使用者於中間所作的 5 次修訂)
行 1: 行 1:
 
[[File:中山桥.jpg|有框|右|<big>中山桥</big>[http://image.naic.org.cn/uploadfile/2017/1020/1508464304490777.jpg 原图链接][http://www.naic.org.cn/html/2017/qtjd_1020/29002.html 来自古建中国 的图片]]]
 
[[File:中山桥.jpg|有框|右|<big>中山桥</big>[http://image.naic.org.cn/uploadfile/2017/1020/1508464304490777.jpg 原图链接][http://www.naic.org.cn/html/2017/qtjd_1020/29002.html 来自古建中国 的图片]]]
  
中山桥,旧名第一桥,又称兰州黄河铁桥,桥梁类型属于公路桥
+
''' 中山桥''' ,旧名第一桥,又称兰州黄河铁桥,桥梁类型属于公路桥。
 
 
是位于中华人民共和国甘肃省兰州市城关区的一座钢桁架桥,坐落在白塔山下,横跨黄河两岸,是兰州市著名的旅游景点和地标之一。于清朝宣统元年七月初四(1909年8月19日)建成通行,成为兰州历史上第一座跨越黄河的永久性桥梁
 
  
 +
是位于[[中华人民共和国]][[甘肃省]][[兰州市]]城关区的一座钢桁架桥,坐落在白塔山下,横跨[[黄河]]两岸,是兰州市著名的旅游景点和地标之一。于清朝[[宣统]]元年七月初四(1909年8月19日)建成通行,成为兰州历史上第一座跨越[[黄河]]的永久性桥梁。
  
 
==桥梁简介==
 
==桥梁简介==
行 14: 行 13:
 
==前身==
 
==前身==
  
明朝洪武五年(1372年),宋国公冯胜奉命征伐河西一带的元朝残余势力,为了“济师”,派守御指挥佥事赵祥在兰州城西七里处的黄河上架设了一座浮桥,“师还遂撤弗用”。
+
[[ 明朝]] 洪武五年(1372年),宋国公[[ 冯胜]] 奉命征伐河西一带的元朝残余势力,为了“济师”,派守御指挥佥事[[ 赵祥]] 在兰州城西七里处的黄河上架设了一座浮桥,“师还遂撤弗用”<ref>[http://gs.cnr.cn/gsxw/jzgc/200908/t20090820_505438279_1.html 九曲安澜 兰州铁桥沧桑百年],央广网甘肃频道</ref>
  
 洪武九年(1376年)卫国公邓愈帅师定地,置西凉、西宁、庄浪诸卫,出于“通往来,给馈馕”的需要,又在城西十里处建造了一座浮桥,称“镇远桥”。但是,由于河流湍急,堤坝不固,不能长久。所以,到了洪武十八年(1385年),兰州卫指挥佥事杨廉经“询问父老”,又将浮桥移至“河水少缓”、“近且易守”的城北白塔山下,即今日中山桥的位置。
+
 洪武九年(1376年)[[ 卫国公]] 邓愈帅师定地,置西凉、西宁、庄浪诸卫,出于“通往来,给馈馕”的需要,又在城西十里处建造了一座浮桥,称“镇远桥”。但是,由于河流湍急,堤坝不固,不能长久。所以,到了洪武十八年(1385年),兰州卫指挥佥事[[ 杨廉经]] “询问父老”,又将浮桥移至“河水少缓”、“近且易守”的城北白塔山下,即今日中山桥的位置。
  
 据明朝洪武年间谪戍兰州卫的浙江开化进士徐兰所撰《河桥记》记载,杨廉改置浮桥的工程于当年六月开始,翌年二月告竣。
+
 据明朝洪武年间谪戍兰州卫的浙江开化进士徐兰所撰《[[ 河桥记]] 》记载,杨廉改置浮桥的工程于当年六月开始,翌年二月告竣。
  
 大桥工程由清朝甘肃洋务总局与德商天津实业泰来洋行(Telge & Schroeter)于光绪三十二年九月十一(1906年10月28日)签订了包建合同,
+
 大桥工程由清朝甘肃洋务总局与德商天津实业泰来洋行(Telge & Schroeter)于[[ 光绪]] 三十二年九月十一(1906年10月28日)签订了包建合同,
  
 
 光绪三十四年四月初十(1908年5月9日)正式开工。
 
 光绪三十四年四月初十(1908年5月9日)正式开工。
行 32: 行 31:
 
 镇远浮桥虽然解决了兰州黄河两岸的通行问题,但还是不够坚固和安全。浮桥不时被黄河汛期的洪水冲毁,“惟当盛夏水涨,浮桥时或中断,冬冰冲激,则桥折断。断必溺人。而冬冰开结之时,车马行人陷河者尤甚”。
 
 镇远浮桥虽然解决了兰州黄河两岸的通行问题,但还是不够坚固和安全。浮桥不时被黄河汛期的洪水冲毁,“惟当盛夏水涨,浮桥时或中断,冬冰冲激,则桥折断。断必溺人。而冬冰开结之时,车马行人陷河者尤甚”。
  
 据史料记载,从雍正八年(1730年)至乾隆元年(1736年)的六年间,镇远浮桥曾“两遭决坏”。加之每年冬天一到就要将浮桥拆除,来年春天又要重新架设,不但花费巨大,而且不能满足民众生活及“辅轩传符、商贾征旅”的需要。
+
 据史料记载,从[[ 雍正]] 八年(1730年)至[[ 乾隆]] 元年(1736年)的六年间,镇远浮桥曾“两遭决坏”。加之每年冬天一到就要将浮桥拆除,来年春天又要重新架设,不但花费巨大,而且不能满足民众生活及“辅轩传符、商贾征旅”的需要。
  
同治五年(1866年),左宗棠出任陕甘总督,为军运需要,拟修建兰州黄河铁桥,并同德国商人福克接触,协商修桥事宜。德商预算工程费用需六十三万两白银,左宗棠认为造价过高而无力承担,修桥事宜遂暂时搁浅。
+
[[ 同治]] 五年(1866年),左宗棠出任陕甘总督,为军运需要,拟修建兰州黄河铁桥,并同[[ 德国]] 商人[[ 福克]] 接触,协商修桥事宜。德商预算工程费用需六十三万两白银,左宗棠认为造价过高而无力承担,修桥事宜遂暂时搁浅。
  
 光绪三十年(1904年),镇远浮桥又一次被洪水冲断,这加剧了清政府在黄河上修建永固桥梁的迫切需要。此后,随着老龙头桥于1904年在天津建成、京汉铁路黄河大 桥1905 年在郑州竣工,修建一座永固铁桥也成为了大势所趋。
+
 光绪三十年(1904年),镇远浮桥又一次被洪水冲断,这加剧了清政府在黄河上修建永固桥梁的迫切需要。此后,随着老龙头桥于1904年在天津建成、[[ 京汉铁路黄河大 桥]]1905 年在郑州竣工,修建一座永固铁桥也成为了大势所趋。
  
 
 大桥工程由清朝甘肃洋务总局与德商天津实业泰来洋行(Telge & Schroeter)于光绪三十二年九月十一(1906年10月28日)签订了包建合同,
 
 大桥工程由清朝甘肃洋务总局与德商天津实业泰来洋行(Telge & Schroeter)于光绪三十二年九月十一(1906年10月28日)签订了包建合同,
行 48: 行 47:
 
==桥料转运==
 
==桥料转运==
  
 甘肃洋务总局最先在天津、新乡、西安设立了三个“桥料转运点”,陆续遴选要员,前往各点主办运务。派驻天津的材料接运委员为候补知县张钟骏、县丞赵毓岳、巡检傅晸;驻河南新乡的材料接运委员是县丞麦方堃、典史臧炳文;驻西安的材料接运委员是候补知县沈朝云、刘启烈、府经历高镜寰。
+
 甘肃洋务总局最先在[[ 天津]] 、新乡、西安设立了三个“桥料转运点”,陆续遴选要员,前往各点主办运务。派驻天津的材料接运委员为候补知县[[ 张钟骏]] 、县丞[[ 赵毓岳]] 、巡检[[ 傅晸]] ;驻河南新乡的材料接运委员是县丞麦方堃、典史臧炳文;驻[[ 西安]] 的材料接运委员是候补知县[[ 沈朝云]] [[ 刘启烈]] 、府经历高镜寰。
  
  
光绪三十三年五月(1907年6月),由泰来洋行从德国购置的黄河铁桥所用钢桁架构件、水泥及各种器材、机具、设备等,全部海运到天津。各种物料由天津港下船后,经京奉铁路运至丰台火车站,转经京汉铁路运至新乡火车站,由新乡至西安、西安至兰州均用马车运输。除在外省设点,甘肃洋务总局又于光绪三十三年十月廿一(1907年11月26日)起,先后在兰州成立“点收桥料处”(分别在甘肃贡院和下沟等地)和“铁桥监工所”。
+
[[ 光绪]] 三十三年五月(1907年6月),由泰来洋行从德国购置的黄河铁桥所用钢桁架构件、水泥及各种器材、机具、设备等,全部海运到天津。各种物料由[[ 天津港]] 下船后,经京奉铁路运至[[ 丰台]] 火车站,转经京汉铁路运至新乡火车站,由新乡至西安、西安至[[ 兰州]] 均用马车运输。除在外省设点,甘肃洋务总局又于光绪三十三年十月廿一(1907年11月26日)起,先后在兰州成立“点收桥料处”(分别在甘肃贡院和下沟等地)和“铁桥监工所”。
  
宣统元年闰二月十六(1909年4月6日),泰来洋行驻兰州经理开列一张收条:“所运桥料均已收齐,第一批至第三十六批。”至此,历时21个月的桥料运输终告结束。据洋务总局转运桥料运费等项的清册记载,所转运的桥料建材总重达228.15万斤。
+
[[ 宣统]] 元年闰二月十六(1909年4月6日),[[ 泰来洋行]] 驻兰州经理开列一张收条:“所运桥料均已收齐,第一批至第三十六批。”至此,历时21个月的桥料运输终告结束。据洋务总局转运桥料运费等项的清册记载,所转运的桥料建材总重达228.15万斤<ref>[http://lz.gansudaily.com.cn/system/2009/08/20/011233479.shtml 清末修建兰州黄河铁桥修建始末史事述评(下)],每日甘肃</ref>
  
 
==施工==
 
==施工==
行 59: 行 58:
 
 据现存的历史照片和相关史料记载,承建商在黄河南岸设立了锅炉房,以便于机具作业。而镇远浮桥则作为工程运料和工匠劳作的通道,浮桥两侧的黄河中,立有两座高出水面的三角形工程架,架子顶端系有一条横空穿越南北两岸的钢丝绳,牵引着河面上的工程船来往运作。
 
 据现存的历史照片和相关史料记载,承建商在黄河南岸设立了锅炉房,以便于机具作业。而镇远浮桥则作为工程运料和工匠劳作的通道,浮桥两侧的黄河中,立有两座高出水面的三角形工程架,架子顶端系有一条横空穿越南北两岸的钢丝绳,牵引着河面上的工程船来往运作。
  
 浇筑桥墩时,先将开口式沉箱下沉到水面以下6米深的河底砂质基岩上,再竖立铁管、钢筋,由起重机吊运水泥砂浆进行浇筑;四个桥墩的施工顺序是:先建最南侧一墩,然后建最北侧一墩,最后建河中心的两墩。上部结构的五孔穿式钢桁架,依次由南向北吊装并固定于桥墩之上。桥面铺设木板,木板上再铺水泥、石子,并划分车道与人行道,两侧边围钢管护栏。据《兰州古今注》记载:“桥下设四墩,下用水泥铁柱,上用石块,河南第一墩最深,墩底至水面一丈七八尺有奇”;《甘肃劝业道报告书·铁桥图说》记载:“计桥长七十丈,宽二丈二尺四寸,架桥四墩,中竖铁柱,外以塞门德土参合石子石条成之。
+
 浇筑桥墩时,先将开口式沉箱下沉到水面以下6米深的[[ 河底砂质基岩]] 上,再竖立铁管、钢筋,由起重机吊运水泥砂浆进行浇筑;四个桥墩的施工顺序是:先建最南侧一墩,然后建最北侧一墩,最后建河中心的两墩。上部结构的五孔穿式钢桁架,依次由南向北吊装并固定于桥墩之上。桥面铺设木板,木板上再铺水泥、石子,并划分车道与人行道,两侧边围钢管护栏。据《[[ 兰州古今注]] 》记载:“桥下设四墩,下用水泥铁柱,上用石块,河南第一墩最深,墩底至水面一丈七八尺有奇”;《[[ 甘肃劝业道报告书]] ·铁桥图说》记载:“计桥长七十丈,宽二丈二尺四寸,架桥四墩,中竖铁柱,外以塞门德土参合石子石条成之。
  
 
 桥面两边翼以扶栏,旁便徒步,中驰舆马,安稳异常,行旅称便”。
 
 桥面两边翼以扶栏,旁便徒步,中驰舆马,安稳异常,行旅称便”。
  
 修建桥墩、桥台的材料不同,南桥台是由条石砌成,北桥台则用水泥砌成。南面第一墩上部是浆砌条石,下部是水泥。其余三个桥墩上部是混凝土,下部是浆砌疙瘩石[15]
+
 修建桥墩、桥台的材料不同,南桥台是由条石砌成,北桥台则用水泥砌成。南面第一墩上部是浆砌条石,下部是水泥。其余三个桥墩上部是混凝土,下部是浆砌疙瘩石。
  
 铁桥以进口鱼油和红色膏兑松香水油饰,色泽光明且耐风雨剥蚀;桥面上下的螺丝钉均涂白粉油打上记号。
+
 铁桥以进口鱼油和红色膏兑松香水油饰,色泽光明且耐风雨剥蚀;桥面上下的螺丝钉均涂[[ 白粉油]] 打上记号<ref>[http://lz.gansudaily.com.cn/system/2009/08/20/011232795.shtml 铁桥百年之竣工:黄河铁桥于1909年8月19日竣工],每日甘肃</ref>
  
 
==竣工==
 
==竣工==
  
宣统元年六月初十(1909年7月26日),甘肃洋务总局在甘肃审判研究所设宴庆贺兰州黄河铁桥竣工,犒赏包修工程的外方人员。外方人员有:满宝本、德罗等人,中方出席作东的有:洋务总局总办兼兰州道彭英甲,洋务总局总办、补用道孙廷寿;作陪的有补用知县樊鼎枢,通判荣勋,知县江连庆,候选巡检林庆椿等数十人。所开支银两均由皋兰知县赖恩培造具清单上报并存档,宴请、赏钱各项总计花费白银一百八十两九钱七分九厘,由洋务总局与织呢局各承担一半。
+
[[ 宣统]] 元年六月初十(1909年7月26日),甘肃洋务总局在甘肃审判研究所设宴庆贺兰州黄河铁桥竣工,犒赏包修工程的外方人员。外方人员有:[[ 满宝本]] 、德罗等人,中方出席作东的有:洋务总局总办兼兰州道[[ 彭英甲]] ,洋务总局总办、补用道[[ 孙廷寿]] ;作陪的有补用知县[[ 樊鼎枢]] ,通判[[ 荣勋]] ,知县江连庆,候选巡检林庆椿等数十人。所开支银两均由皋兰知县赖恩培造具清单上报并存档,宴请、赏钱各项总计花费白银一百八十两九钱七分九厘,由洋务总局与织呢局各承担一半。
  
 
==改换名称==
 
==改换名称==
  
1928年,为纪念孙中山先生,兰州黄河铁桥改名为“中山桥”。抗日战争时期为躲避侵华日军的轰炸,将原先橘红色的桥体改涂成了铅灰色,并保持至今。
+
1928年,为纪念[[ 孙中山]] 先生,兰州黄河铁桥改名为“中山桥”。[[ 抗日战争]] 时期为躲避侵华日军的轰炸,将原先橘红色的桥体改涂成了铅灰色,并保持至今<ref>[http://www.sohu.com/a/324997404_120149318 国内这座中山桥,为纪念孙中山先生而改名,距今百年不是国人所建] ,搜狐,2019-07-05 14:12</ref>
  
 
1954年4月1日,中国政府拨款60万元人民币开始全面维修加固中山桥,并在原有平行弦杆上部加盖拱型钢梁,以增加桥梁的强度和荷载能力。2004年5月8日,中山桥进行了为期3个月的全封闭维修加固,共投资500万元,维修工程结束后,这座黄河上最早的永久性公路桥成为一座步行桥。
 
1954年4月1日,中国政府拨款60万元人民币开始全面维修加固中山桥,并在原有平行弦杆上部加盖拱型钢梁,以增加桥梁的强度和荷载能力。2004年5月8日,中山桥进行了为期3个月的全封闭维修加固,共投资500万元,维修工程结束后,这座黄河上最早的永久性公路桥成为一座步行桥。
  
1984年10月20日,中山桥被列入“兰州市第一批市级文物保护单位”;2006年6月,中国国务院公布了第六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名单,并将中山桥列入其中。
+
1984年10月20日,中山桥被列入“[[ 兰州市第一批市级文物保护单位]] ”;2006年6月,中国国务院公布了第六批“[[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名单,并将中山桥列入其中。
  
 
1989年铁桥保固期满后德国有关方面曾致函兰州市政府,在询问铁桥状况的同时,申明合同到期。
 
1989年铁桥保固期满后德国有关方面曾致函兰州市政府,在询问铁桥状况的同时,申明合同到期。
  
1992年,在首届丝绸之路艺术节期间,兰州市政府在桥头竖碑,第一次将铁桥作为“中国对外开放的象征”。
+
1992年,在首届[[ 丝绸之路]] 艺术节期间,兰州市政府在桥头竖碑,第一次将铁桥作为“中国对外开放的象征”。
  
 
2004年,兰州市政府投资500万元,对黄河铁桥开始进行建国以来最彻底最大规模的维修加固。中山桥将结束其近百年的通车历史,变成永久性步行桥。
 
2004年,兰州市政府投资500万元,对黄河铁桥开始进行建国以来最彻底最大规模的维修加固。中山桥将结束其近百年的通车历史,变成永久性步行桥。
行 87: 行 86:
 
2010年11月至2011年6月,兰州市按照“修旧如旧”原则,对中山桥再次维修加固,并将桥体抬升了1.2米,不但进一步增强了抗震泄洪能力,而且恢复通车,缓解了兰州交通的压力。
 
2010年11月至2011年6月,兰州市按照“修旧如旧”原则,对中山桥再次维修加固,并将桥体抬升了1.2米,不但进一步增强了抗震泄洪能力,而且恢复通车,缓解了兰州交通的压力。
  
 为了保障行人、游客通行的安全,保护国家重点文物,该桥从2013年3月30日起禁止机动车辆通行。
+
 为了保障行人、游客通行的安全,保护国家重点[[ 文物]] ,该桥从2013年3月30日起禁止机动车辆通行。
  
 
==重要意义==
 
==重要意义==
  
 作为黄河上修建最早和唯一保存至今的近现代钢架梁桥,中山桥已集使用、历史和文物价值于一身。为了彰显百年老桥的沧桑和突出中山桥在兰州市城市建筑中的重要影响,2004年再次对中山桥进行了维修,对中山桥进行了新的灯光亮化,并在桥的两头修建了南、北两个广场。中山桥终于结束了近百年的通车历史,光荣地退出了其承担的交通枢纽使命,正式变为步行桥。
+
 作为黄河上修建最早和唯一保存至今的近现代[[ 钢架梁桥]] ,中山桥已集使用、历史和文物价值于一身。为了彰显百年老桥的沧桑和突出中山桥在兰州市城市建筑中的重要影响,2004年再次对中山桥进行了维修,对中山桥进行了新的灯光亮化,并在桥的两头修建了南、北两个广场。中山桥终于结束了近百年的通车历史,光荣地退出了其承担的交通枢纽使命,正式变为[[ 步行桥]]
  
 
 随着时间的流逝,兰州市区已架起了10多座造型美观、结构新颖、工艺先进、气势不凡的铁路公路桥,这座古老的黄河铁桥已不是沟通黄河南北的唯一通道了。尽管如此,人们还是敬仰它、观赏它,因为它就像一部史诗,飧刻着兰州古往今来历史的变迁,展示了兰州人民灿烂艺术的画卷。
 
 随着时间的流逝,兰州市区已架起了10多座造型美观、结构新颖、工艺先进、气势不凡的铁路公路桥,这座古老的黄河铁桥已不是沟通黄河南北的唯一通道了。尽管如此,人们还是敬仰它、观赏它,因为它就像一部史诗,飧刻着兰州古往今来历史的变迁,展示了兰州人民灿烂艺术的画卷。
  
 “黄启炎传,铁汉秦章光陇坂;河清海晏,桥虹耀彩卫金城。”这座古老的桥梁依然横跨黄河之上,与白塔山相呼应。“举头迎白塔,缓步过黄河。对岸两山峙,中流意兴多。”赵朴初的诗句颇能勾出人的游兴。和诸多桥梁相比,中山桥的观赏和纪念价值似乎比交通作用更有意义。
+
 “黄启炎传,铁汉秦章光陇坂;河清海晏,桥虹耀彩卫金城。”这座古老的桥梁依然横跨黄河之上,与[[ 白塔山]] 相呼应。“举头迎白塔,缓步过黄河。对岸两山峙,中流意兴多。”[[ 赵朴初]] 的诗句颇能勾出人的游兴。和诸多桥梁相比,中山桥的观赏和纪念价值似乎比交通作用更有意义。
  
 
==百年庆典==
 
==百年庆典==
  
2009年8月26日,中山桥迎来百年庆典,横卧于黄河之上的她,在绿树、鲜花的映衬下,显得格外喜庆而迷人。虽然庆典活动上午已经结束,但中山桥上热闹、欢快的气氛直到下午依然非常浓烈。中山桥100周年庆典图片展前人头攒动,抢购兰州黄河铁桥百年纪念邮折的市民激情高涨,而且,百年庆典纪念碑前留影的市民、游客排起长队,游人流连忘返于中山桥,在喜庆中细细品味着中山桥那沧桑的百年历史。
+
2009年8月26日,中山桥迎来百年庆典,横卧于黄河之上的她,在绿树、鲜花的映衬下,显得格外喜庆而迷人。虽然庆典活动上午已经结束,但中山桥上热闹、欢快的气氛直到下午依然非常浓烈。[[ 中山桥100周年庆典]] 图片展前人头攒动,抢购兰州黄河铁桥百年纪念邮折的市民激情高涨,而且,百年庆典纪念碑前留影的市民、游客排起长队,游人流连忘返于中山桥,在喜庆中细细品味着中山桥那沧桑的百年历史。
  
 
==相关文化==
 
==相关文化==
  
 中山桥原名兰州黄河铁桥,是黄河上修建最早的铁桥,素有“天下黄河第一桥”的美称。位于兰州市区中心白塔山下,南接中山路、南滨河路,北连靖远路、金城路,是兰州市区重要交通枢纽工程。中山桥建成后,时为黄河上游和兰州黄河两岸唯一的桥梁,方便了两岸经济生活,加强了兰州与西北地区各省的政治。经济和文化交流。在旧中国,与济南道口铁桥、郑州铁桥同列为黄河上三大桥梁。
+
 中山桥原名兰州黄河铁桥,是黄河上修建最早的铁桥,素有“天下黄河第一桥”的美称。位于兰州市区中心白塔山下,南接中山路、南滨河路,北连靖远路、金城路,是兰州市区重要交通枢纽工程。中山桥建成后,时为黄河上游和兰州黄河两岸唯一的桥梁,方便了两岸经济生活,加强了兰州与西北地区各省的政治。经济和文化交流。在旧中国,与[[ 济南道口铁桥]] [[ 郑州铁桥]] 同列为黄河上三大桥梁
 +
 
 +
兰州历来是东西交通要冲,中原与西域往来的必经之途,穿城而过的黄河则是横亘在兰州这一交通枢纽之上的难以逾越的障碍,民间曾有“隔河如隔天,渡河如渡鬼门关”的歌谣。中山桥自建成后,一直承担着兰州以至西北地区重要交通枢纽任务,历经近一个世纪的风雨后,中山桥仍然没有从繁忙的交通中解脱出来,每天仍有成千上万的车辆和行人穿梭其上。从明洪武五年(1372年)起,宋国公[[冯胜]]、卫国公[[邓愈]]都曾因军事需要在兰州黄河段修建过浮桥,但都很快被拆或被毁了。直到洪武十八年,兰州卫指挥佥事杨廉才在如今的中山桥的位置上兴建了著名的[[镇远浮桥]]。此后500多年间,用以构筑浮桥的船数和用以固定的铁柱与木柱数虽有变化,但镇远浮桥却以其扼守要津的重要地位,被誉为“天下第一桥”。仍矗立在铁桥南岸的将军铁柱正是镇远浮桥500年兴衰史的唯一见证
  
  兰州历来 东西交通要冲 中原与西域往来 必经之途 穿城而过的 黄河 则是横亘在兰州这一交通枢纽之上的难以逾越的障碍 民间曾有“隔河如隔天 渡河如渡鬼门关”的歌谣 中山桥自建成后,一直承担着兰州以至西北地区重要 通枢纽任务 近一个世纪的风雨后,中山桥仍然没有从繁忙的交通中解脱出来,每天仍 成千上万的车辆和行 穿梭其上 从明洪武五年(1372年)起 宋国公冯胜、卫国公邓愈都曾因军事 要在兰州黄河段修 浮桥, 但都很快被拆或被毁 。直到洪武十八年 兰州卫指挥佥事杨廉才 如今的中山桥的位置上兴建了著名的镇远浮桥。此后500多 用以构筑浮 的船数和用以固定的铁柱与木柱数虽有变化 ,但 镇远浮桥却以其扼守要津的重要地位,被誉 “天下第一桥”。仍矗立在铁桥南岸的将军铁柱正是镇远浮桥500年兴衰史的唯一见证
+
  镇远浮桥并非坚固安全,遇到大洪水和冰棱 常常会发生桥毁人亡 惨剧。而且 冬季 黄河 封冻 浮桥必须拆除 车马均由冰上通行 冬春之 冰将消未消之时 ,经 有人 畜因冰裂落水而亡 春天冰融之后 建浮桥, 所费甚巨。为 改变这种状况 光绪初 年,[[左宗棠]]任陕甘总督时,就有过修建铁 之议 ,但 洋人出价太高而作罢
  
  但是镇远浮桥并非坚固安全,遇到大洪水和冰棱 常常会发生桥毁人亡 惨剧。而且,冬季黄河封冻,浮桥必须拆除,车马均由冰上通 。冬春之交冰将消未消之时 经常有人畜因冰裂落水而亡 春天冰融之 后, 又需重建浮桥,所费甚巨。为了改变这种状况,早在 光绪 年, 左宗棠任陕甘 督时 就有过修 建铁桥 之议 但因为洋人出价太高而作罢
+
  进入20世纪 走向末路 清廷开始实 新政 鼓励洋务 升允到任 不久 即于 光绪 三十一 (1905)设立了甘肃洋务总局 由兰州道[[彭英甲]]兼洋务总局 办。正是洋务的兴起 设黄河 铁桥 提供了历史契机。升允敏锐地意识到“外人奇技巧思”正可以“宜民利用” 于是他决定借助外国的先进技术与设备来实施他的建桥计划
  
  进入20世纪,走向末路的清廷开始实行新政,鼓励洋务。升允到任后不久,即于 光绪三十 年(1905) 设立了 甘肃 洋务总局 由兰州道彭英甲兼洋务总局总办。正是洋务 兴起 为建设黄河铁 提供了历史契机 升允敏锐 意识到“外 奇技巧思”正可以“宜民利用” 于是他决定借 外国 先进技术与设备来实施他 建桥计划
+
 光绪三十 年(1906年) 五月,德商天津泰来洋行经理[[喀佑斯]]正好游历至 甘肃, 双方一经接触,立即达成了合作 意向 ,桥 价十六万五千两,不足左宗棠时的三分之一 [[天时]]、[[ 利]]、[[ 和]] 一切冥冥中如有天 ,僻居西部 兰州注定要在20世纪初叶、在积贫积弱 中国完成一件惊世伟业
  
光绪三十二年(1906年)五月,德商天津泰来洋行经理喀佑斯正好游历至甘肃,双方一经接触,立即达成了合作的意向,桥价十六万五千两,不足左宗棠时的三分之一。天时、地利、人和,一切冥冥中如有天助,僻居西部的兰州注定要在20世纪初叶、在积贫积弱的中国完成一件惊世伟业。
+
==相关讯息==
  
==相關訊息==
+
[[黄河铁桥]]又名中山桥,是兰州最重要的地标建筑之一,也是游客到兰州游玩一定要去的地方。
  
  黃河鐵橋又名 中山 橋, 最重要 地標 之一, 也是遊客 遊玩一定要去 地方。 [https://vacation.eztravel.com.tw/sight/plc0000079956/iron-bridge-of-yellow-river-%E9%BB%83%E6%B2%B3%E9%90%B5%E6%A9%8B] 原文連結
+
  《金城兰州》记录片的热播,引发了观众对兰州的关注。 中山 甘肃省兰 标志性 之一,到 州的 游客,都会在兰州中山桥前留影<ref>[http://v.qq.com/detail/s/sdp001lpr6vdwte.html 金城兰州纪录片] ,腾讯视频</ref>。
  
《金城蘭州》記錄片的熱播,引發了觀眾對蘭州的關注。中山橋是甘肅省蘭州市的標誌性建築之一,到蘭州的遊客,都會在蘭州中山橋前留影,以下有關於中山橋的10個歷史小知識。<ref name="aa">{{cite news|url=https://kknews.cc/zh-tw/history/lrbz2.html|date=2016-04-07|title= 蘭州中山鐵橋,不可不知的10個知識點|publisher=[[每日頭條]]|language=zh-cn}}</ref>。
+
== 视频==
  
== 参考文献 ==
+
<center>{{#iDisplay:c0119n1bz94|650|480|qq}}</center>
{{Reflist|2}}
 
  
== 視頻 ==
+
<center>{{#iDisplay: v0700qmtjil |640|400|qq}} <br> 蘭州--中山桥</center>
  
{{#evt:service=youtube|id=https://youtu.be/nZ861iEMbZ8||dimensions=640|container=frame |alignment=left|description= 兰州及中山桥}}
+
<center>{{#iDisplay:https://tw.iqiyi.com/v_19rvazga4k.html|640|400|iqiyi}} <br> 蘭州中山 橋</center>
{{#ev:youku| XNDQ2MTI2MTkwMA |alignment= }} 日本节目介绍中国兰州,空中漫步看中山桥的夜景太梦幻了
 
{{#iDisplay: v0700qmtjil |640|400|qq}} <br> 蘭州-- 中山
 
  
{{#iDisplay:https://tw.iqiyi.com/v_19rvazga4k.html|640|400|iqiyi}} <br> 蘭州中山橋
+
==参考文献==
  
 
[[Category:440 工程學總論]]
 
[[Category:440 工程學總論]]
 +
[[Category:790 文物考古总论]]

於 2020年1月13日 (一) 11:31 的最新修訂

中山橋,舊名第一橋,又稱蘭州黃河鐵橋,橋樑類型屬於公路橋。

是位於中華人民共和國甘肅省蘭州市城關區的一座鋼桁架橋,坐落在白塔山下,橫跨黃河兩岸,是蘭州市著名的旅遊景點和地標之一。於清朝宣統元年七月初四(1909年8月19日)建成通行,成為蘭州歷史上第一座跨越黃河的永久性橋樑。

橋樑簡介

中山鐵橋長234米,寬7.5米,有6墩5孔,橋上飛架5座弧形鋼架拱梁。

建設過程

前身

明朝洪武五年(1372年),宋國公馮勝奉命征伐河西一帶的元朝殘餘勢力,為了「濟師」,派守御指揮僉事趙祥在蘭州城西七里處的黃河上架設了一座浮橋,「師還遂撤弗用」[1]

洪武九年(1376年)衛國公鄧愈帥師定地,置西涼、西寧、莊浪諸衛,出於「通往來,給饋饢」的需要,又在城西十里處建造了一座浮橋,稱「鎮遠橋」。但是,由於河流湍急,堤壩不固,不能長久。所以,到了洪武十八年(1385年),蘭州衛指揮僉事楊廉經「詢問父老」,又將浮橋移至「河水少緩」、「近且易守」的城北白塔山下,即今日中山橋的位置。

據明朝洪武年間謫戍蘭州衛的浙江開化進士徐蘭所撰《河橋記》記載,楊廉改置浮橋的工程於當年六月開始,翌年二月告竣。

大橋工程由清朝甘肅洋務總局與德商天津實業泰來洋行(Telge & Schroeter)於光緒三十二年九月十一(1906年10月28日)簽訂了包建合同,

光緒三十四年四月初十(1908年5月9日)正式開工。

儘管鎮遠浮橋並不是黃河上最早架設的橋樑,但自明初至清末,它一直是黃河上游「控扼衝要,道通西域」的唯一一座橋樑,仍然具有相當重要的歷史地位。1909年黃河鐵橋建成後,鎮遠浮橋結束了其長達524年的通行歷史。

建造

背景

鎮遠浮橋雖然解決了蘭州黃河兩岸的通行問題,但還是不夠堅固和安全。浮橋不時被黃河汛期的洪水沖毀,「惟當盛夏水漲,浮橋時或中斷,冬冰衝激,則橋折斷。斷必溺人。而冬冰開結之時,車馬行人陷河者尤甚」。

據史料記載,從雍正八年(1730年)至乾隆元年(1736年)的六年間,鎮遠浮橋曾「兩遭決壞」。加之每年冬天一到就要將浮橋拆除,來年春天又要重新架設,不但花費巨大,而且不能滿足民眾生活及「輔軒傳符、商賈征旅」的需要。

同治五年(1866年),左宗棠出任陝甘總督,為軍運需要,擬修建蘭州黃河鐵橋,並同德國商人福克接觸,協商修橋事宜。德商預算工程費用需六十三萬兩白銀,左宗棠認為造價過高而無力承擔,修橋事宜遂暫時擱淺。

光緒三十年(1904年),鎮遠浮橋又一次被洪水沖斷,這加劇了清政府在黃河上修建永固橋樑的迫切需要。此後,隨着老龍頭橋於1904年在天津建成、京漢鐵路黃河大橋1905年在鄭州竣工,修建一座永固鐵橋也成為了大勢所趨。

大橋工程由清朝甘肅洋務總局與德商天津實業泰來洋行(Telge & Schroeter)於光緒三十二年九月十一(1906年10月28日)簽訂了包建合同,

光緒三十四年四月初十(1908年5月9日)正式開工。

設計

合同簽定後,建設黃河鐵橋的各項前期工作隨即全面展開。泰來洋行委託美國橋樑公司完成了橋樑設計,其結構分為上、下兩部分:上部結構為穿式鋼桁架,高5.1米,共計五孔,每孔跨徑45.9米,全長233.5米,總寬8.46米,其中車行道寬6米,兩側人行道各寬約1米;下部結構,南北兩岸橋台為水泥沙漿砌條石,中間四個橋墩為高強度快凝水泥砌料石重力式結構,沉井基礎開挖至岩層。設計荷載為8噸,僅供馬車通行。

橋料轉運

甘肅洋務總局最先在天津、新鄉、西安設立了三個「橋料轉運點」,陸續遴選要員,前往各點主辦運務。派駐天津的材料接運委員為候補知縣張鍾駿、縣丞趙毓岳、巡檢傅晸;駐河南新鄉的材料接運委員是縣丞麥方堃、典史臧炳文;駐西安的材料接運委員是候補知縣沈朝雲劉啟烈、府經歷高鏡寰。


光緒三十三年五月(1907年6月),由泰來洋行從德國購置的黃河鐵橋所用鋼桁架構件、水泥及各種器材、機具、設備等,全部海運到天津。各種物料由天津港下船後,經京奉鐵路運至豐臺火車站,轉經京漢鐵路運至新鄉火車站,由新鄉至西安、西安至蘭州均用馬車運輸。除在外省設點,甘肅洋務總局又於光緒三十三年十月廿一(1907年11月26日)起,先後在蘭州成立「點收橋料處」(分別在甘肅貢院和下溝等地)和「鐵橋監工所」。

宣統元年閏二月十六(1909年4月6日),泰來洋行駐蘭州經理開列一張收條:「所運橋料均已收齊,第一批至第三十六批。」至此,歷時21個月的橋料運輸終告結束。據洋務總局轉運橋料運費等項的清冊記載,所轉運的橋料建材總重達228.15萬斤[2]

施工

據現存的歷史照片和相關史料記載,承建商在黃河南岸設立了鍋爐房,以便於機具作業。而鎮遠浮橋則作為工程運料和工匠勞作的通道,浮橋兩側的黃河中,立有兩座高出水面的三角形工程架,架子頂端系有一條橫空穿越南北兩岸的鋼絲繩,牽引着河面上的工程船來往運作。

澆築橋墩時,先將開口式沉箱下沉到水面以下6米深的河底砂質基岩上,再豎立鐵管、鋼筋,由起重機吊運水泥砂漿進行澆築;四個橋墩的施工順序是:先建最南側一墩,然後建最北側一墩,最後建河中心的兩墩。上部結構的五孔穿式鋼桁架,依次由南向北吊裝並固定於橋墩之上。橋面鋪設木板,木板上再鋪水泥、石子,並劃分車道與人行道,兩側邊圍鋼管護欄。據《蘭州古今注》記載:「橋下設四墩,下用水泥鐵柱,上用石塊,河南第一墩最深,墩底至水面一丈七八尺有奇」;《甘肅勸業道報告書·鐵橋圖說》記載:「計橋長七十丈,寬二丈二尺四寸,架橋四墩,中豎鐵柱,外以塞門德土參合石子石條成之。

橋面兩邊翼以扶欄,旁便徒步,中馳輿馬,安穩異常,行旅稱便」。

修建橋墩、橋台的材料不同,南橋台是由條石砌成,北橋台則用水泥砌成。南面第一墩上部是漿砌條石,下部是水泥。其餘三個橋墩上部是混凝土,下部是漿砌疙瘩石。

鐵橋以進口魚油和紅色膏兌松香水油飾,色澤光明且耐風雨剝蝕;橋面上下的螺絲釘均塗白粉油打上記號[3]

竣工

宣統元年六月初十(1909年7月26日),甘肅洋務總局在甘肅審判研究所設宴慶賀蘭州黃河鐵橋竣工,犒賞包修工程的外方人員。外方人員有:滿寶本、德羅等人,中方出席作東的有:洋務總局總辦兼蘭州道彭英甲,洋務總局總辦、補用道孫廷壽;作陪的有補用知縣樊鼎樞,通判榮勛,知縣江連慶,候選巡檢林慶椿等數十人。所開支銀兩均由皋蘭知縣賴恩培造具清單上報並存檔,宴請、賞錢各項總計花費白銀一百八十兩九錢七分九厘,由洋務總局與織呢局各承擔一半。

改換名稱

1928年,為紀念孫中山先生,蘭州黃河鐵橋改名為「中山橋」。抗日戰爭時期為躲避侵華日軍的轟炸,將原先橘紅色的橋體改塗成了鉛灰色,並保持至今[4]

1954年4月1日,中國政府撥款60萬元人民幣開始全面維修加固中山橋,並在原有平行弦杆上部加蓋拱型鋼樑,以增加橋樑的強度和荷載能力。2004年5月8日,中山橋進行了為期3個月的全封閉維修加固,共投資500萬元,維修工程結束後,這座黃河上最早的永久性公路橋成為一座步行橋。

1984年10月20日,中山橋被列入「蘭州市第一批市級文物保護單位」;2006年6月,中國國務院公布了第六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名單,並將中山橋列入其中。

1989年鐵橋保固期滿後德國有關方面曾致函蘭州市政府,在詢問鐵橋狀況的同時,申明合同到期。

1992年,在首屆絲綢之路藝術節期間,蘭州市政府在橋頭豎碑,第一次將鐵橋作為「中國對外開放的象徵」。

2004年,蘭州市政府投資500萬元,對黃河鐵橋開始進行建國以來最徹底最大規模的維修加固。中山橋將結束其近百年的通車歷史,變成永久性步行橋。

2010年11月至2011年6月,蘭州市按照「修舊如舊」原則,對中山橋再次維修加固,並將橋體抬升了1.2米,不但進一步增強了抗震泄洪能力,而且恢復通車,緩解了蘭州交通的壓力。

為了保障行人、遊客通行的安全,保護國家重點文物,該橋從2013年3月30日起禁止機動車輛通行。

重要意義

作為黃河上修建最早和唯一保存至今的近現代鋼架梁橋,中山橋已集使用、歷史和文物價值於一身。為了彰顯百年老橋的滄桑和突出中山橋在蘭州市城市建築中的重要影響,2004年再次對中山橋進行了維修,對中山橋進行了新的燈光亮化,並在橋的兩頭修建了南、北兩個廣場。中山橋終於結束了近百年的通車歷史,光榮地退出了其承擔的交通樞紐使命,正式變為步行橋

隨着時間的流逝,蘭州市區已架起了10多座造型美觀、結構新穎、工藝先進、氣勢不凡的鐵路公路橋,這座古老的黃河鐵橋已不是溝通黃河南北的唯一通道了。儘管如此,人們還是敬仰它、觀賞它,因為它就像一部史詩,飧刻着蘭州古往今來歷史的變遷,展示了蘭州人民燦爛藝術的畫卷。

「黃啟炎傳,鐵漢秦章光隴坂;河清海晏,橋虹耀彩衛金城。」這座古老的橋樑依然橫跨黃河之上,與白塔山相呼應。「舉頭迎白塔,緩步過黃河。對岸兩山峙,中流意興多。」趙朴初的詩句頗能勾出人的遊興。和諸多橋樑相比,中山橋的觀賞和紀念價值似乎比交通作用更有意義。

百年慶典

2009年8月26日,中山橋迎來百年慶典,橫臥於黃河之上的她,在綠樹、鮮花的映襯下,顯得格外喜慶而迷人。雖然慶典活動上午已經結束,但中山橋上熱鬧、歡快的氣氛直到下午依然非常濃烈。中山橋100周年慶典圖片展前人頭攢動,搶購蘭州黃河鐵橋百年紀念郵折的市民激情高漲,而且,百年慶典紀念碑前留影的市民、遊客排起長隊,遊人流連忘返於中山橋,在喜慶中細細品味着中山橋那滄桑的百年歷史。

相關文化

中山橋原名蘭州黃河鐵橋,是黃河上修建最早的鐵橋,素有「天下黃河第一橋」的美稱。位於蘭州市區中心白塔山下,南接中山路、南濱河路,北連靖遠路、金城路,是蘭州市區重要交通樞紐工程。中山橋建成後,時為黃河上游和蘭州黃河兩岸唯一的橋樑,方便了兩岸經濟生活,加強了蘭州與西北地區各省的政治。經濟和文化交流。在舊中國,與濟南道口鐵橋鄭州鐵橋同列為黃河上三大橋樑。

蘭州歷來是東西交通要衝,中原與西域往來的必經之途,穿城而過的黃河則是橫亘在蘭州這一交通樞紐之上的難以逾越的障礙,民間曾有「隔河如隔天,渡河如渡鬼門關」的歌謠。中山橋自建成後,一直承擔着蘭州以至西北地區重要交通樞紐任務,歷經近一個世紀的風雨後,中山橋仍然沒有從繁忙的交通中解脫出來,每天仍有成千上萬的車輛和行人穿梭其上。從明洪武五年(1372年)起,宋國公馮勝、衛國公鄧愈都曾因軍事需要在蘭州黃河段修建過浮橋,但都很快被拆或被毀了。直到洪武十八年,蘭州衛指揮僉事楊廉才在如今的中山橋的位置上興建了著名的鎮遠浮橋。此後500多年間,用以構築浮橋的船數和用以固定的鐵柱與木柱數雖有變化,但鎮遠浮橋卻以其扼守要津的重要地位,被譽為「天下第一橋」。仍矗立在鐵橋南岸的將軍鐵柱正是鎮遠浮橋500年興衰史的唯一見證。

但是鎮遠浮橋並非堅固安全,遇到大洪水和冰棱,常常會發生橋毀人亡的慘劇。而且,冬季黃河封凍,浮橋必須拆除,車馬均由冰上通行。冬春之交冰將消未消之時,經常有人畜因冰裂落水而亡。春天冰融之後,又需重建浮橋,所費甚巨。為了改變這種狀況,早在光緒初年,左宗棠任陝甘總督時,就有過修建鐵橋之議,但因為洋人出價太高而作罷。

進入20世紀,走向末路的清廷開始實行新政,鼓勵洋務。升允到任後不久,即於光緒三十一年(1905)設立了甘肅洋務總局,由蘭州道彭英甲兼洋務總局總辦。正是洋務的興起,為建設黃河鐵橋提供了歷史契機。升允敏銳地意識到「外人奇技巧思」正可以「宜民利用」,於是他決定藉助外國的先進技術與設備來實施他的建橋計劃。

光緒三十二年(1906年)五月,德商天津泰來洋行經理喀佑斯正好遊歷至甘肅,雙方一經接觸,立即達成了合作的意向,橋價十六萬五千兩,不足左宗棠時的三分之一。天時地利人和,一切冥冥中如有天助,僻居西部的蘭州註定要在20世紀初葉、在積貧積弱的中國完成一件驚世偉業。

相關訊息

黃河鐵橋又名中山橋,是蘭州最重要的地標建築之一,也是遊客到蘭州遊玩一定要去的地方。

《金城蘭州》記錄片的熱播,引發了觀眾對蘭州的關注。中山橋是甘肅省蘭州市的標誌性建築之一,到蘭州的遊客,都會在蘭州中山橋前留影[5]

視頻


蘭州--中山橋

蘭州中山橋

參考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