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中国科学院临泽内陆河流域综合研究站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跳转至: 导航搜索

来自 搜狐网 的图片

中国科学院临泽内陆河流域综合研究站地处甘肃河西走廊中部的临泽县,地理坐标39°21'N,100°07'E,海拔1367m,距张掖70km,距兰州560km。主站位于绿洲-荒漠过渡带,沙漠、戈壁为主要景观类型。

机构简介

临泽站隶属中国科学院西北生态环境资源研究院。建于1975年,2003年加入中国生态系统研究网络(CERN),2005年加入国家生态系统观测研究网络(CNERN),2007年入选国家水土保持科技示范园区,2019年入选农业农村部农业环境国家实验站。临泽站瞄准河西走廊乃至干旱区内陆河流域水-生态-经济可持续发展面临的科学问题,开展监测、试验和示范,为国家“丝绸之路经济带”战略和区域经济发展提供科技支撑。

气候条件

该区属大陆干旱气候,多年平均降水117mm,年蒸发量2390mm,年均气温7.6℃,最高气温39.1℃,最低气温-27℃,≥10℃的年积温为3088℃,无霜期105d,年均风速3.2 m·s-1,大于8级的大风日数年均15d,主风向为西北风,风沙活动主要集中在3-5月。地带性土壤为灰棕漠土,绿洲农业靠黑河水资源[1]灌溉,在长期的耕种和熟化下,形成绿洲潮土和灌漠土,并有大片的盐碱化土壤和风沙土分布。主要的荒漠植物种有梭梭(Halaxylon ammodendron)、沙拐枣(Calligonum mongolicum)、柽柳(Tamarix chinensis)、白刺(Nitraria tangutorum)、红砂(Reaumuria soongorica)等。主要农作物有春小麦、玉米、棉花等。

研究成果

临泽站现有固定人员25人。其中杰青、优青各1人。主持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2项。在干旱区生态水文、干旱区土壤、绿洲农业学科建设方面取得重要进展;在荒漠绿洲沙害防治、绿洲高效农业建设[2]、祁连山生态保护、内流河流域水—生态—经济系统综合管理等方面取得了国内外有影响的研究成果。获得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2项、省部级科技进步一等奖2项,是我国重要的绿洲学研究平台和内陆河流域科学研究基地。

主要研究方向

临泽站瞄准河西走廊乃至西北干旱区水-生态-经济可持续发展面临的科学问题,立足绿洲农田生态系统,开展绿洲农业可持续发展、荒漠生态系统保育、内陆河流域管理等领域的监测、研究和试验示范,加强人才培养和科普教育平台建设,为国家“丝绸之路经济带”战略和区域经济发展提供科技支撑。主要研究方向包括:

台站发展历程

1975-1984年,遏制流沙,改造沙地,建设良田

上世纪70年代,河西走廊绿洲边缘风蚀沙化严重,流沙埋压农田,绿洲农业生产低而不稳。为解决绿洲粮食生产问题,中国科学院兰州沙漠研究所与临泽县科委、县林业局、张掖地区林科所在临泽县平川乡、板桥乡开展沙漠绿洲边缘沙荒地改造利用和农田防护林体系建立的科学研究,奠定了临泽站的基础。

(2) 1985-1996年,开展绿洲稳定性机理研究,支撑高效绿洲建设

1985年,中科院与地方政府建立了以临泽站为主体的“绿洲边缘沙漠化土地整治及开发利用科研生产联合体”,探索沙区农业经济建设高速发展模式。1987年,基金委与中科院依托临泽站启动针对干旱区复杂地表的大型陆面过程实验:“黑河地区地-气相互作用的观测实验研究(HEIFE)”,带动临泽站从服务生产的技术研发向更加深入的科学研究转型。

(3) 1996-2000年,关注水土资源综合利用,服务绿洲可持续发展

认识到以流域为单元综合规划、统筹配置水资源是干旱区内陆河流域持续发展的关键,开始关注水土资源综合利用。通过承担“九五”国家科技攻关计划中的“河西走廊水资源合理利用与生态环境保护研究”“荒漠绿洲水分平衡与绿洲可持续发展研究”等课题,开展了内陆河流域水土资源协调开发模式、绿洲水土资源配置、绿洲开发生态风险评估等方面的研究工作,服务绿洲可持续发展。

(4) 2001-2018年,夯实流域研究平台,致力于流域综合管理

内陆河流域是由高山冰雪冻土、山地森林草原、平原绿洲和荒漠戈壁构成的复杂生态系统,水资源是链接各组分的纽带。在中科院知识创新工程的推进下,确立了新的学科方向,并承担了中科院西部行动计划 “黑河流域水-生态-经济管理试验示范” “黑河流域水循环与水资源管理研究”“黑河流域遥感地面观测同步试验与综合模拟平台建设”以及重要方向性项目“内陆河(黑河)水-土-气-生观测与综合研究”、国家自然科学重点基金“绿洲系统能量和水分循环过程观测和数值研究”等重大项目,夯实流域研究平台,确立了台站在内陆河流域科学研究中的地位。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