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中国社会科学院经济研究所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跳转至: 导航搜索
中国社会科学院经济研究所原图链接来自 新浪网 的图片

中国社会科学院经济研究所(InstituteofEconomicChineseAcademyofSocialSciences)前身为中华教育文化基金会社会调查部,先后经历了中央研究院、中国科学院和中国社会科学院三个不同的发展时期,1977年更名为中国社会科学院经济研究所[1]

经济所以经济学综合性、基础性问题为主要研究领域,,形成了以理论经济学、应用经济学和经济史、经济思想史为基础的“三大学科板块”布局,即以政治经济学为主线索的理论经济学研究、以宏观经济学为主线索的应用经济学研究以及主要服务于以史鉴今目的的经济史学研究。

截至2017年7月,经济所下设11个研究室[2]、1个创新智库,5个二级学科招收博士生、6个二级学科招收硕士生,1个博士后流动站;拥有在职人员141人。

历史沿革

  • 1926年,美国纽约社会宗教研究院决定向中华教育文化基金董事会拨付三年定向捐款,陶孟和提出社会调查计划,得到中国国内外人士包括蔡元培的赞同,于是“中华教育文化基金会”增设“社会调查部”。
  • 1929年,“中华教育文化基金会社会调查部”,改组为独立的学术机构——“社会调查所”。
  • 1934年,“社会调查所”与“中央研究院社会科学研究所”合并,沿用“社会科学研究所”名称。更名后社会科学研究所有半年多时间分处北平与南京两处办公,除了工业和金融两个研究组迁往南京外,其余各部分研究人员仍留在北平办公。
  • 1935年4月,南京部分迁回北平,合为一处;12月,全所迁往南京,主持档案抄写工作的汤象龙等人留在了北平,一直到1937年“七七事变”爆发才离开。
  • 1937年8月,卢沟桥事变爆发后社会科学研究所奉命从南京向湖南长沙、衡阳迁移;12月,再迁至广西桂林、阳朔。
  • 1938年12月至1939年冬,又迁往云南昆明。
  • 1940年秋,社会科学研究所再次迁至四川宜宾南溪的李庄。
  • 1945年,“社会科学研究所”更名为“中央研究院社会研究所”。
  • 1946年秋天,中央研究院社会研究所由四川迁回南京。
  • 1950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中央研究院社会研究所”更名为“中国科学院社会研究所”。
  • 1953年,“中国科学院社会研究所”更名为“中国科学院经济研究所”。
  • 1966年,文革时期,经济所的科研工作陷入停顿。
  • 1969年至1972年,经济所迁往河南信阳息县东岳干校,返京后暂栖建国门内大街5号。

1975年,经济所迁址至月坛北小街2号。

  • 1977年,中国社会科学院成立后,“中国科学院经济研究所”更名为“中国社会科学院经济研究所”。
  • 1996年,中国社会科学院经济研究所设立博士后流动站。

视频

中国社会科学院经济研究所 相关视频

中国社会科学院经济研究所“新发展理念与青州社会经济发展”
中国社会科学院大学宣传片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