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的三峡大坝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中国的三峡大坝/big>
|
|
|
三峡大坝
三峡大坝,位于中国湖北省宜昌市夷陵区三斗坪镇境内,距下游葛洲坝水利枢纽工程38公里,是当今世界最大的水利发电工程——三峡水电站的主体工程、三峡大坝旅游区的核心景观、三峡水库的东端。 三峡大坝工程包括主体建筑物及导流工程两部分,全长约3335m,坝顶高程185米,工程总投资为954.6亿人民币,于1994年12月14日正式动工修建,2006年5月20日全线修建成功。 三峡水电站2018年发电量突破1000亿千瓦时,创单座电站年发电量世界新纪录。 经国家防总批准,三峡水库于2011年9月10日零时正式启动第四次175米试验性蓄水,至18日19时,水库水位已达到160.18米。 三峡水电站大坝高181米,正常蓄水位175米,大坝长2335米,静态投资1352.66亿人民币,安装32台单机容量为70万千瓦的水电机组。 三峡电站最后一台水电机组,2012年7月4日投产,这意味着,装机容量达到2240万千瓦的三峡水电站,2012年7月4日已成为全世界最大的水力发电站和清洁能源生产基地。 2015年12月,三峡大坝入选长江三峡30个最佳旅游新景观之一。 三峡大坝无鱼类洄游通道,大坝截流后,三峡库区的四大家鱼产卵场消失,但在三峡库尾的江津以上江段(合江-弥陀江段)形成了新的产卵场,中下游的水文过程、河床冲刷、湿地格局等亦出现了不同程度的改变。 2020年8月20日,三峡枢纽入库流量达7.50万立方米/秒,开启11个泄洪深孔泄洪,是三峡水库建库以来遭遇的最大洪峰。 截至2020年10月22日14时,三峡水库已蓄水至高程173.55米。
历史沿革
首倡建坝 1918年第一次世界大战刚结束,孙中山便希望利用西方战时的工业设备和科学技术发展中国实业。 这一年,他在上海用英文撰写了《国际共同发展中国实业计划——补助世界战后整顿实业之方法》,意在引起国际实业界的响应。
中美合作 孙中山开发三峡水电资源的论著发表后,国民政府工商部曾于1930年初,拟在长江上游筹设水电厂,并着手收集有关资料和图表,但对坝区的勘察工作始终未能进行。 两年后,即1932年,国民政府建设委员会主持组成长江上游水力发电勘测队。 该队查勘后提出《扬子江上游水力发电测勘报告》,计划在西陵峡内黄陵庙和葛洲坝修建两座总装机容量分别为32万千瓦、50万千瓦的低水头电站,总预算1.665亿美元。 但这一计划也仅仅是纸上谈兵。 抗战后期,美国政府推行“金元外交”政策,企图独占中国的经济利益。 美国派战时生产局局长纳尔逊担任中国政府的高级经济顾问。 纳尔逊到重庆后便与蒋介石密商设立中国战时生产局。
1944年4月,任中国战时生产局顾问的美国专家潘绥向国民党政府提交了一份题为《利用美贷筹建中国水力发电厂与清偿贷款方法》的报告,建议由美国贷款9亿美元并提供设备,在三峡修建一座装机容量为1000万千瓦的水电厂和年产500万吨化肥的化肥厂,用向美国出口化肥的办法还债。 潘绥报告一发表,就引起中美朝野的高度重视。 同年5月,世界著名水坝专家、美国垦务局总工程师萨凡奇(John Lucian Savage)博士应中国政府之邀抵达重庆。他到任后便立即投入工作,先考察了大渡河和岷江,接着便冒险查勘西陵峡。 查勘后,他提出了《扬子江三峡计划初步报告》。 在该“报告”中,他建议在南津关至石牌之间选定坝址、修建电站。 该电站设计坝高225米,总装机容量1056万千瓦,兼有防洪、航运、灌溉之利。 这个以发电为主的综合利用方案,当时被视为水利工程的一大创举。
1945年,中国政府原则同意萨凡奇的三峡计划。 随后,资源委员会邀集全国水利委员会、扬子江水利委员会和国家交通、农业、地质、科研等部门组成三峡水利发电计划技术研究委员会,同时在四川长寿设立全国水力发电工程总处,在宜昌设立三峡勘测处,负责坝区的测量钻探工作。
1946年,扬子江水利委员会组队入峡进行地形测量和经济调查。资源委员会分别与美国马力森公司、垦务局就坝区地质钻探、工程设计等事项签约。根据合约,46名中国工程技术人员赴美参与设计。钻探、航空测量等各项工作也逐渐展开。
1947年5月,在国内经济形势日趋恶劣的情况下,三峡工程设计工作奉命结束; 8月,设计工作全部停止,除极少数人员留美外,大部分人员分批返回中国。 三峡工程在当时的中国只能是一个梦幻。
领导关注 新中国成立后,在党中央国务院的大力支持和关怀下,三峡工程开始了更大规模的勘测、规划、设计与科研工作。 自20世纪50年代,从周恩来、刘少奇、朱德、邓小平、陈云等老一辈革命家,到江泽民、李鹏、朱镕基等时任中央领导人,无一不专程深入三峡视察。 自1953年2月乘“长江舰”视察到1958年1月的南宁会议,在不到五年的时间里,毛泽东主席先后6次召见“长办”主任林一山,都是为了三峡工程和长江水利建设问题。 他对三峡工程兴趣浓厚,垂询甚多。 比如,三峡工程在技术上有无可能性?坝区地质基础如何?水库会不会变成泥库?能不能长期使用?要多少投资?等等。 1956年2月,三峡工程规划设计和长江流域规划工作正在全面开展时,毛泽东在武汉畅游长江并乘兴写成《水调歌头·游泳》,使“更立西江石壁,高峡出平湖”成为人们对三峡工程的美好向往。 1958年1月、3月,党中央在南宁、成都召开的会议上又专门讨论了三峡工程和长江流域规划两大治江问题。 周恩来总理与三峡工程的关系更为密切。 凡与三峡工程有关的重大问题周总理无不过问。 1970年12月,中共中央在“文化大革命”的特殊环境下,根据武汉军区和湖北省的报告批准兴建葛洲坝工程。 由于工程仓促上马,采取“边设计,边准备,边施工”的办法,开工后暴露不少问题。 但实践证明,建葛洲坝工程,从各方面积累经验,可以说是三峡工程最全面的实战准备。 葛洲坝工程规模巨大,技术问题复杂。 它的建成,说明我国技术人员已有能力修建世界第一流的水利工程。 这对于三峡工程的获准兴建有很大的影响。 如果没有葛洲坝工程,三峡工程的上马可能更困难一些。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后,中央从国家的四个现代化建设需要兴建一批骨干工程的角度着眼,又将三峡工程提上议事日程。 1980年7月中旬,时任中共中央副主席、国务院副总理邓小平自渝乘船东下,途中视察了三斗坪坝址、葛洲坝工地和荆江大堤,听取了“长办”关于三峡工程的汇报; 抵汉后,又召集国务院其他领导人研究三峡工程问题。 1982年11月24日,邓小平同志在听取国家计委关于修建三峡工程以缓解电力紧张局面的汇报时表示:赞成低坝方案,希望看准了就下决心,不要动摇。 当时的中央主要领导人陈云、李先念、胡耀邦、赵紫阳、万里等都赞同低坝方案。 1984年2月,国务院财经领导小组在京召开会议,对国家计委报送的《三峡水利枢纽150米方案可行性研究报告》进行审查。 1989年7月24日,中共中央总书记江泽民同志上任不久,就过问三峡工程问题。 他在视察了三斗坪坝址、葛洲坝工程和荆江大堤后,到长江委了解三峡工程和长江中下游防汛情况。
民主决策 在150米方案的设计与施工准备工作正在进行时,重庆市政府于同年11月间向中央提出不同意见。 重庆市认为,150米方案,大坝抬高水位有限,水库回水末端仅在忠县至长寿之间,长寿至重庆间的航道不能改善,万吨级船队不能直达重庆。 重庆市希望将正常蓄水位提高至180米。 在1985年3月召开的全国政协七届三次会议上,三峡工程问题成为会议的重要议题。 一些政协委员从关心国家建设的角度提出了不同意见,并引起争论。 中共中央和国务院鉴于重庆市和社会各界人士对三峡工程的兴建还有不同意见,认为应当充分体现决策的民主和科学性,乃于1986年6月联合发出《关于长江三峡工程论证工作有关问题的通知》。 通知要求: 1、由水利电力部广泛组织各方面的专家,对“150米方案可行性研究报告”进行深入论证和修改,根据论证意见重编报告; 2、成立国务院三峡工程审查委员会,负责审查新编报告,再经中共中央和国务院批准,最后交全国人大代表会议审议。水利电力部随即成立了长江三峡工程论证领导小组。 1989年3月,长江委根据各专题论证报告重新编制的三峡工程175米方案可行性报告经论证领导小组研究通过。 1990年7月6至14日,国务院在京召开三峡工程论证汇报会,听取论证领导小组关于论证工作和新编可行性报告的汇报。 出席会议的有中央领导、民主党派负责人、一些学会的理事长、国务院有关部委与湘、鄂、渝等中上游沿江省市及地区的负责人以及特邀代表、专家共178人。 会上,绝大部分人同意论证的结论“建比不建好,早建比晚建更为有利”,少数人有不同意见。 会议认为:新编可行性报告已无原则问题,可报请国务院三峡工程审查委员会审查。 12月,国务院三峡工程审查委员会第一次会议决定组织力量审查新编报告,并于次年6月审毕。 1991年7月中旬,国务院三峡工程审查委员会第二次会议决定将新编报告上报国务院批准,再转报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审议通过。 1992年4月3日,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七届五次会议,根据对议案审查和出席会议代表投票的结果,通过了《关于兴建长江三峡工程的决议》,要求国务院适时组织实施。 出席会议的代表2633人。是日下午3时许,大会宣布投票结果:赞成票1767票,反对票177票,弃权票664票,未投票25票。
建设历史
前史 1918年,孙中山先生在《建国方略》一文中提出了建立三峡工程的原始设想:“当以水闸堰其水,使舟得溯流以行,而又可资其水力。” 新中国成立后,1950年2月长江水利委员会成立,着手开展长江的综合治理。 1955年开始全面开展长江流域规划和三峡工程勘测、科研与计划工作,1957年底基本完成。 1970年12月26日,长江葛洲坝工程批准兴建,这是有计划、有步骤地为建设三峡工程作实战准备。 建设 1992年4月3日,七届全国人大五次会议通过《关于兴建三峡工程的决议》,完成三峡工程的立法程序并进入实施阶段。 1993年9月27日,中国长江三峡工程开发总公司在宜昌市正式成立。 1994年12月14日,国务院总理李鹏在宜昌三斗坪向全世界宣布当今世界第一大的水电工程三峡工程正式开工。 1997年11月8日,三峡工程胜利实现大江截流,第一阶段建设目标完成,大江截流后,水位从原来66米提高到88米,三峡一切景观不受影响。 1998年,三峡工程进入第二阶段的建设。 2000年,三峡工程机组安装开始。 2002年10月10日,国务院三峡工程二期工程验收委员会枢纽工程验收专家组会议在坝区召开,导流明渠截流前验收工作正式启动。 10月21日,三峡大坝最关键的泄洪坝段已经全部建成,全线达到海拔185米大坝设计高程。 10月25日,国务院召开长江三峡二期工程验收委员会全体会议,同意枢纽工程验收组关于在2002年11月份实施导流明渠截流的意见。 10月26日,全长1.6公里的三峡左岸大坝全线封顶,整段大坝都已升高到海拔185米设计坝顶高程。 10月29日,朱镕基总理主持国务院三峡工程建设委员会第11次会议,同意国务院三峡二期工程验收委员会的意见,决定在11月6日进行导流明渠截流合龙。 11月7日,世界上最大的水轮发电机组转子在三峡工地成功吊装,标志着三峡首台机组大件安装基本完成,从此进入总装阶段。 12月16日,三峡工程三期碾压混凝土围堰开始浇筑。 三期围堰设计总浇筑量为110万立方米,将与下游土石围堰一起保护右岸大坝、电站厂房及右岸非溢流坝段施工,是实现三期工程蓄水、通航、发电的关键性工程。 2003年4月11日,三峡工程临时船闸停止通航运行,长江三峡水域拟实行为期67天的断航,至6月16日恢复通航与此同时,翻坝转运工作全面启动。 4月16日,三峡三期碾压混凝土围堰全线到顶,比合同工期提前55天达到140米设计高程。 4月22日,三峡工程左岸临时船闸改建冲沙闸工程开工。4月27日,三峡工程二期移民工程通过国家验收。 这标志着三峡移民工作取得重大阶段性成果,三峡库区135米水位线下移民迁建及库底清理工作已全面完成,达到三峡工程按期蓄水的要求。 5月21日,国务院长江三峡二期工程验收委员会枢纽工程验收组正式宣布,三峡二期工程达到蓄水135米水位和船舶试通航要求。 同意三峡工程6月1日下闸蓄水,并可以在2003年6月份实施永久船闸试通航。 6月,第二期工程结束后,水位提高到135米,三峡旅游景区除张飞庙被淹将搬迁,其余景区基本保存。 2006年,长江水位提高到156米,仅屈原祠的山门被淹将重建。 5月,全长约2308米的三峡大坝全线建成,全线浇筑达到设计高程185米,是世界上规模最大的混凝土重力坝。 2007年,三峡大坝景区成为首批国家5A级旅游景区。 2008年6月6日,《中国工业发展报告——中国工业改革开放30年》过程中,中国社会科学院院工业经济研究所专家和学者评选出了“中国工业改革开放30年最有具影响力的30件大事”,三峡工程名列其中。 2009年,整个三峡工程竣工后,水位提高到175米,少数石刻搬迁,石宝寨的山门将被淹1.5米。 2016年9月18日下午,三峡升船机试通航 游轮"乘电梯"翻越大坝。
建设过程
工期安排 三峡工程分三个阶段完成全部施工任务,全部工期为17年。 第一阶段(1993-1997年)为施工准备及一期工程,施工需5年,以实现大江截流为标志。 第二阶段(1998-2003年)为二期工程,施工需6年,以实现水库初期蓄水、第一批机组发电和永久船闸通航为标志。 第三阶段(2004-2009年)为三期工程,施工需6年,以实现全部机组发电和枢纽工程全部完建为标志。 在十年建设中,江泽民、李鹏、朱镕基等党和国家领导人多次亲临工地视察,对工程建设作了许多重要指示。 江泽民题词:“发扬艰苦奋斗精神 建好宏伟三峡工程”、“向参加三峡工程的广大建设者致敬”。 李鹏题词:“中国人民有志气,有能力,用现代方式建设好三峡工程”、“功在当代,利及千秋”。 朱镕基指出:质量是三峡工程的生命,质量责任重于泰山; 强调三峡工程是“千年大计,国运所系”。
前期准备 (1992年—1994年) 重大决策与建立组织机构。 全国人大通过决议后,为了保证三峡工程建设的顺利实施,国务院于1993年1月3日成立了国务院三峡工程建设委员会。 该机构是实施三峡工程建设的最高层次决策机构,直接领导三峡工程建设,由国务院总理李鹏担任委员会主任。 委员会下设办公室,具体负责三峡建委的有关日常工作; 同时下设三峡工程移民开发局,负责三峡工程移民工作规划、计划的制定和监督落实; 还设有监察局负责监察工作。 1993年9月27日,国务院批准成立中国长江三峡工程开发总公司(简称中国三峡总公司)。 中国三峡总公司作为三峡工程项目业主,全面负责三峡工程的建设和建成后的运行管理,负责建设资金的筹措(含移民安置费)与偿还。 1994年7月24日,国家计委批准中国三峡总公司实行计划单列; 1994年8月27日,国家对外贸易经济合作部同意中国三峡总公司开展对外经济贸易业务。
资金筹措。 国务院决定在1992年对全国电网用电征收每千瓦时3厘钱三峡工程建设基金的基础上,从1994年开始,三峡基金调整为每千瓦时征收4厘钱; 1994年3月18日,葛洲坝电厂的产权划归中国三峡总公司,其部分发电利润可用于三峡工程建设。 三峡工程建设资金来源还通过利用三峡电站发电收入、贷款、发行债券等途径解决。
工程建设。 1993年5月25日,长江水利委员会提出的三峡工程初步设计获得通过,并着手进行技术设计。 三峡工程右岸一期工程混凝土纵向围堰的基坑开挖,于1994年7月1日在中堡岛破土动工,从此,中堡岛从地图上消失。 右岸一期工程随之全面展开。1994年1月15日,三峡一期工程的主体工程三大建筑物,即永久船闸、临时船闸和升船机、左岸大坝和电站的一期开挖工程正式开标。 随后,中标的施工单位开始左岸一期工程紧张施工,形成轰轰烈烈的左右开弓的大好局面。 与此同时,坝区内的的征地移民、场地整平、施工用水用电设施、对外专用公路以及西陵长江大桥和坝区内道路施工等各项准备工作全面展开,坝区航运交通指挥部也宣布成立。 征地移民。1993年8月17日,江泽民总书记主持召开中央财经领导小组第七次会议,重点研究了三峡库区移民和资金筹措工作,决定“中央统一领导,分省负责,县为基础”。 同年8月19日,国务院总理李鹏签发《长江三峡工程建设移民条例》。 1994年4月7 日,国务院办公厅发出国发[1994]58号文《国务院办公厅转发国务院三峡工程建设委员会移民开发局关于深入开展对口支援三峡工程库区移民工作意见报告的通知》。 同年6月18日,国务院副总理邹家华主持会议,研究三峡工程建设和移民问题,就要实行分省负责、经费包干使用。 1993年5月,三峡工程坝区移民第一村——中堡岛新居民点动工建设。 在此期间,共完成坝区移民1.2万人。1993年11月底,三峡工程坝址——中堡岛文物挖掘抢救工作结束。经国务院批准,三峡库区最大的重点移民工程——川东天然氯碱工程于1994年12月28日开工。 工程开工。 经过近两年的努力,至1994年年底,三峡坝区各项基础设施已初具规模,左右两岸的土石方开挖工程已全面展开。三峡一期工程土石围堰已经完成,一期导流工程具备了浇筑混凝土的条件。 三峡工程前期准备工作取得了圆满成果,为三峡工程正式开工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1994年12月14日,国务院总理李鹏在三峡坝区庄严向全世界宣布:伟大的三峡工程正式开工。
一期完成 (1995年—1997年) 重大决策。 为了保证三峡工程建设顺利进行,党中央、国务院继续采取了一系列重大举措:国务院办公厅于1995年1月发文,通知各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国务院各部委、各直属机构,认真清理整顿以三峡工程名义进行的各种非法经营活动; 1996年,国务院决定对直接受益地区的用电征收每千瓦时7厘钱的三峡建设基金。 国家批准发行三峡债券,96三峡债券承销仪式在北京举行,本次发行债券总额为10亿元人民币。 工程建设。 以土石方开挖为重点,以大江截流为中心,三峡工程施工如火如荼地在左右两岸展开,进入第一个施工高峰。 至1997年年底,共完成土石方开挖1.4亿立方米。 右岸导流明渠于1997年6月30日按期通航。 左岸临时船闸初具规模,永久船闸土石方开挖完成设计总量的70%,基本完成左岸1至6号机组的大坝和厂房基础开挖,二期导流截流工程按照设计和施工计划顺利推进,上下游围堰四个堤头向江心进占,平抛垫底工程顺利进行。1997年9月底,大江截流前的枢纽工程、库区移民工程全面验收完毕。 经国务院三峡建委批准,1997年11月8日,实施大江截流合龙。 江泽民总书记、李鹏总理亲临三峡工地截流施工现场视察。李鹏发布截流合龙令,并最后宣布合龙成功。 江泽民总书记发表重要讲话,高度评价大江截流的伟大胜利。 大江截流的成功,标志着三峡工程第一阶段的预期建设目标圆满实现,开始转入第二阶段的工程建设。 在此期间,与二、三期工程紧密相关的各项准备工作也相继大力展开:1997年6月24日,中国三峡总公司宣布对三峡工程首批14台水轮发电机组进行国际采购招标,并于1997年8月15日决标,加拿大、德国、法国、瑞士等国的国际知名企业中标建造。 与此同时,“九五”国家重大技术设备研制及国产化三峡水利枢纽工程成套设备项目正式启动。 与枢纽工程建设同步的移民工作逐渐展开。 1995年4月10日,三峡库区首批移民大搬迁启动,湖北秭归向家店村35户移民外迁到湖北宜昌市伍家岗区。 1996年6月,三峡输变电系统设计阶段的工作基本结束,按照三峡建委批准的输变电工程总概算(即依据1993年5月价格计算的275.32亿投资),开始转入工程施工阶段。 1997年3月26 日,三峡输变电第一个单项工程——长寿至万县的500千伏输变电工程破土动工。
二期工程 (1998年—2002年6月) 重大决策。 1999年,根据中国三峡总公司建议和确保三峡工程质量的需要,国务院三峡建委决定组建三峡枢纽工程质量检查专家组,由全国政协副主席钱正英任组长、两院院士张光斗任副组长,每年两次到工地检查工程质量。 同年,还成立了三峡工程稽查组,对三峡工程资金运作及安全生产进行稽查。 1998年5月上旬,国务院办公厅下发《关于清理三峡工程重庆库区移民收费项目问题的通知》。 2001年1月15日,国务院总理朱镕基主持国务院第35次常务会议,审议并原则通过了《长江三峡工程建设移民条例(修正草案)》。 该条例自2001年3月1日起执行。 1998年9月,三峡建委办公室组织召开《长江三峡工程淹没及迁建文物古迹保护规划报告》论证会。 2001年7月,国务院决定:二期蓄水前(2003年6月),在三峡基金中安排40亿元专项费用用于三峡库区地质灾害的防治。同年,还批准三峡库区及上游水污染防治规划(2001-2010年)总投资为392.2亿元。 工程建设。 从1998年至2002年6月的四年半期间,三峡工程主体工程施工经历了由土石方开挖向混凝土浇筑转移、然后由混凝土浇筑向金结机电安装大转移的两个阶段。 资金筹措。98三峡债(20亿元)、99三峡债(30亿元)、01三峡债(50亿元)相继发行,在上海证劵交易所和深圳证劵交易所上市。 至2001年底,三峡总公司已向社会发行三峡企业债券110亿元。截至2001年底,共筹措三峡工程建设资金762.30亿元。
水坝规模
坝址 三峡工程大坝坝址选定在宜昌市三斗坪,在已建成的葛洲坝水利枢纽上游约40千米处。 长江水运可直达坝区。 工程开工后,修建了宜昌至工地长约28千米的准一级专用公路及坝下游4千米处的跨江大桥――西陵长江大桥。 还修建了一批坝区码头。坝区已具备良好的交通条件。 设计方案 长江三峡工程采用“一级开发,一次建成,分期蓄水,连续移民”方案。 工程施工总工期自1993年到2009年共17年,分三个阶段进行,到2009年工程已全部完工。
第一阶段工程1994--1997年,为施工准备及一期工程 第二阶段工程1998--2003年,为二期工程 第三阶段工程2004--2009年,为三期工程。
三峡工程动态总投资预计为2039亿元人民币,水库最终将淹没耕地43.13万亩,最终将移民113.18万人。其中枢纽工程500.9亿元;113万移民的安置费300.7亿元;输变电工程153亿元。
建筑结构 三峡大坝工程包括主体建筑物工程及导流工程两部分。 大坝为混凝土重力坝,坝顶总长3035米,坝顶高程185米,正常蓄水位175米,总库容393亿立方米,其中防洪库容量221.5亿立方米,能够抵御百年一遇的特大洪水。 三峡大坝左右岸安装32台单机容量为70万千瓦水轮发电机组,安装2台5万千瓦电源电站,其2250万千瓦的总装机容量为世界第一,三峡大坝荣获世界纪录协会世界最大的水利枢纽工程世界纪录。 枢纽布置 枢纽主要建筑物由大坝、水电站、通航建筑物等3大部分组成。 主要建筑物的型式及总体布置,经对各种可行性方案的多年比较和研究,并通过水力学、结构材料和泥沙等模型试验研究验证,均已确定。 选定的枢纽总体布置方案为: 泄洪坝段位于河床中部,即原主河槽部位,长483米,在泄洪坝段底部,均匀分布有22孔导流底孔弧形门,底坎高度为56米(或57米),弧门宽6米,高8.5米,22孔弧门分别由22台液压启闭机启闭,两侧为电站坝段和非溢流坝段。水电站厂房位于两侧电站坝段后,另在右岸留有后期扩机的地下厂房位置。 永久通航建筑物均布置于左岸。 枢纽工程量 工程主体建筑物及导流糟土石方挖填量约1.34亿立方米,混凝土浇筑2794万立方米,钢筋制安46.30万吨,金属结构制安25.65万吨,水轮发电机组制安26台套。 主要建筑物
大坝 拦河大坝为混凝土重力坝,坝轴线全长2309.47米,坝顶高程185米,最大坝高181米。 泄洪坝段位于河床中部,前缘总长483米,设有22个表孔和23个泄洪深孔,其中深孔进口高程90米,孔口尺寸为7×9米;表孔孔口宽8米,溢流堰顶高程158米,表孔和深孔均采用鼻坎挑流方式进行消能。 电站坝段位于泄洪坝段两侧,设有电站进水口。进水口底板高程为108米。压力输水管道为背管式,内直径12.40米,采用钢衬钢筋混凝土联合受力的结构型式。 校核洪水时坝址最大下泄流量102500立方米/秒。
水电站 水电站采用坝后式布置方案,共设有左、右两组厂房,安装26台水轮发电机组,其中左岸厂房14台,右岸厂房12台。水轮机为混流式,机组单机额定容量70万千瓦,合计额定装机容量1820万千瓦。 2003年7月10日,左岸电站2号机组投产发电并移交三峡电厂,这是三峡工程第一个投产的机组。2008年10月29日,右岸15号机组投产发电,是三峡水电站右岸电厂最后一台发电的机组。 三峡工程在设计时还为地下电站预留了扩容空间,右岸地下电站共安装6台机组,总容量为 420万千瓦。机组将于2010-2012年相继安装投产。
通航建筑物 通航建筑物包括永久船闸和升船机,均位于左岸山体内。 永久船闸为双线五级连续梯级船闸。单级闸室有效尺寸为280×34×5米(长×宽×坎上最小水深),可通过万吨级船队。 升船机为单线一级垂直提升式,承船厢有效尺寸为120×18×3.5米,一次可通过一条3000吨的客货轮。承船厢运行时总重量为11800吨,总提升力为6000牛顿。 在靠左岸岸坡设有一条单线一级临时船闸,满足施工期通航的需要。其闸室有效尺寸为240×24×4米。 淹没实物指标 根据三峡水库淹没处理的规划方案,总面积约7.9万平方千米,淹没耕地1.94万公顷,涉及移民117.15万人。全库区规划农村移民生产安置人口40.5万人,在库区淹没涉及县内安置32.2万人,出县外迁安置8.3万人;规划搬迁建房总人口44万人(湖北省6.5万人,重庆市37.5万人),县内搬迁建房32.2万人(湖北省4万人,重庆市28.2万人)。 三峡库区淹没129座城镇,其中包括万州(原万县市,地级)、涪陵市(地级)两座中等城市和十多座小城市,会产生113万移民。移民是三峡工程最大的难点,总投资中45%用于移民安置。 重庆市万州移民开发区(万州区)位于重庆市东部,属重庆第二大区,地处长江上中游结合部,三峡库区腹心,幅员2.4万平方公里,人口738万,955家工矿企业需搬迁,全区淹没耕、园地25万亩,直接淹房人口57万,最终将动迁移民80万人,是世界上最大的移民开发区。 移民的安置主要通过就地后靠、就近搬迁、举家外迁等开发性移民,进行大规模的基础设施建造和产业建设,改善民众的生活水平。库区整体产业空心化的状态和经济增长缓慢,需要着力解决。
配套工程
永久船闸 坛子岭左侧的深槽就是建设中的永久船闸,为双线五级(葛洲坝为单级船闸),单线全长1607米,由低至高依次为1-5#闸室,每个闸室长280米,宽34米,可通过万吨级船队,船只通过永久船闸需3-4小时,主要供货运船队通航。闸室内水位的升降靠输水系统完成。 这个深槽开挖最大深度170米,总开挖量3685万立方米,为三峡工程总开挖量的40%。 混凝土浇注量357万立方米,金属结构安装4.17万吨。 1999年底,永久船闸基础开挖工程全部完成。 2000年开始闸门金属结构安装,2002年6月闸门安装完毕,2003年7月永久船闸通航。
导流明渠 导流明渠全长3410米,宽350米,宽度约占整个长江江面的1/3,是三峡工程第一期工程完成的主要项目。 它的设计通航流量为2万立方米/秒,当江水流量超过2万立方米/秒时,船舶通过临时船闸。 施工期间共完成土石方开挖2823.68万立方米,约占三峡工程开挖总量的1/3。 导流明渠在1997年7月1日试通航,10月1日正式通航之后,长江上往来船只都改道导流明渠航行,有效使用期为6年。导流明渠正承担着三峡第二阶段工程建设期间通航的重任。 三峡风光会消失吗? 四百里长江三峡风光,中国十大风景名胜之一,每年游客达上千万人次,“三峡明珠”宜昌是游览长江三峡的最佳出发地和中转港。 随着三峡工程的兴建,造成了“告别三峡游”误导。 那么,长江三峡的绝佳风景会不会真正与我们挥手道别呢? 有关权威部门论证后认为,三峡工程分三期,总工期17年,不同工期对三峡风光有不同的影响,但这种影响并不是很大,而且这种微小的影响还有一个渐进的过程。 第一期工程5年(1992-1997年)。 已于1997年11月8日大江截流而宣告完成。 长江水位从原来66米提高到88米,沿线景观不受影响,长江水运,航运不会因此受到很大影响。 第二期工程6年(1998-2003年)。 2003年6月,水位提升到135米。回水至长江万州境内,张飞庙将被淹没,长江的急流险滩再也见不到,水面平缓。 第三期工程6年(2003-2009年)。 其间,2006年水位提高到156米,屈原祠被淹没。 2009年大坝竣工,再经过三年时间,即到2012年,最终坝上水位海拔高度将达175米,水位实际提升110米,回水将上溯到重庆境内。
水电设备 三峡水电站将安装32台单机容量为70万千瓦的水轮发电机组(其中地下厂房装有6台水轮发电机组),外加两台5万千瓦水轮发电机组,总装机容量2250万千瓦,年发电量达1000亿度,是世界最大水电站。 三峡工程专用公路 三峡工程专用公路始建于1994年,1996年10月正式通车,总投资约10亿人民币。 为准一级专用公路,单线全长28.64公里(其中桥梁、隧道占40%)。 专用公路是三峡工程的对外交通工程,也堪称中国公路桥梁、隧道的博物馆。 公路上有桥梁34座,其中特大型桥梁4座,双线隧道5座,其中最长的“木鱼槽”隧道单线长3610米,是当时我国最长的公路隧道之一。
升船机 2016年9月18日下午,三峡升船机试通航 游轮"乘电梯"翻越大坝。 18日下午,世界上技术难度最高、规模最大的升船机——三峡升船机正式进入试通航阶段。 这也是世界最大水利枢纽三峡工程的最后一个建设项目。 中国工程院院士陆佑楣说,三峡升船机属于齿轮齿条爬升、长螺母柱短螺杆安全机构、全平衡垂直式升船机。 这种形式比人们较为熟知的钢丝绳卷扬式提升方案更安全可靠。
管理措施
三峡工程对环境和生态的影响非常广,其中对库区的影响最直接和显著,对长江流域也存在重大影响,甚至还有人认为三峡工程将会使得全球的气候和海洋环境发生重大变化。 三峡大坝建成10年后,中国三峡集团坚持在生态保护基础上有序开展项目建设与运营,注重工程保护与自然养护的协调统一,采取多种有效措施积极保护陆生生态和水生生态,全面开展水土保持和生态修复工作。 长江三峡工程生态与环境保护监测系统以库区为重点,延及长江中下游与河口相关地区,由27个监测重点站组成,监测内容包括污染源、水环境、农业生态、陆生生态、湿地生态、水生生态、大气环境、地灾、地震以及人群健康等。
陆生生态 中国三峡集团坚持采取种质资源保存、植物园保存、野外迁地保存、建设三峡珍稀特有植物培育基地等多种措施,开展了以琪桐、疏花水柏枝、荷叶铁线旅、红豆杉等三峡珍稀特有植物为重点的保护与研究工作。 对工程施工区的古树名木,实行了就地或移栽保护。 根据水土保持方案,分区进行了水土保持与生态修复。 三峡珍稀特有植物培育基地建于2008年7月,占地面积约13.6万平方米,以三峡地区珍稀特有植物保护与研究为主要目标。 2013年,基地对琪桐、红豆杉等三峡地区珍稀特有植物在引种驯化、养护管理、组培研究等方面开展研究,取得了重要成果。 2013年,三峡珍稀特有植物培育基地在木本彩叶植物组培研究领域取得重大成功。 枫香是我国珍贵的红叶观赏树种,三峡珍稀特有植物培育基地经过两年多探索研究,克服了枫香增殖难及移栽苗成活率低等难题,成功建立其无菌再生体系,且移栽炼苗成活率达90 %以上。 2013年,三峡流域各项目工程的渣场、料场、边坡防护及对外交通水土保持工程措施基本到位,施工迹地生态修复工作进展顺利,总体水土流失防治效果明显。 截至2013年底,“三通一平”等工程施工区拦渣率达86.00%,水土流失总治理度达61.80%,扰动土地整治率为59.98%,坝区林草覆盖率为54.1%,土壤流失控制比为0.08,取得了预期效果。
水生生态 水生生态的管理措施需建立在生态影响评估的基础之上。 三峡工程运行对中下游干流以及两湖(洞庭湖和鄱阳湖)的水沙平衡以及生态等的可能影响亦备受关注,但精确评估却十分困难,因为水系异常复杂,空间尺度巨大,各种不同的过程交织在一起。 此外,人为扰动还会叠加上异常的气候波动,一些过程需要较长的时间才能达到动态平衡,等等。 中国三峡集团出资开展了长江干流水生野生动物自然保护区工程设施建设和长江鱼类增殖放流站工作,并在中华鲟及长江珍稀特有鱼类的研究保护、鱼类增殖放流、生态调度,以及分层取水、底流消能等工程减缓措施方面,积极采取了一系列的水生生态保护措施。 中国三峡集团组建了以中华鲟研究所为基础的水电开发水生生物资源保护研究平台,主要开展中华鲟及长江珍稀特有鱼类物种保护技术研究和生态环境保护科普教育宣传等工作。 研究基地包括三峡坝区鱼类培育中心基地(筹)、黄柏河基地、金沙江溪洛渡、向家坝水电站珍稀特有鱼类增殖放流站、金沙江乌东德、白鹤滩水电站鱼类增殖放流站。 三峡坝区鱼类培育中心基地(筹)。 主要进行中华鲟全人工繁殖;黄柏河基地主要从事中华鲟繁殖康复救护、中华鲟幼苗培育研究等。 2013年,中国三峡集团在长江宜昌江段,放流中华鲟幼鱼8000余尾、胭脂鱼2000尾; 在长江上游珍稀特有鱼类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水域共放流达氏鲟、胭脂鱼、长薄鳅、岩原鲤、中华倒刺鲃、厚颌鲂等珍稀特有鱼类85.2万尾; 在三峡库区天然生态渔场大宁河流域放流经济鱼类共计1289万尾。 拦河筑坝将不可避免地改变坝区以及上下游的水文特性,包括洪水脉冲模式、泥沙过程、水温过程等,这会影响河床冲刷及江(河)湖关系等,进而可能改变栖息于其中的鱼类的繁殖行为,因此可通过合理的水文调度(制造生态洪峰)来减缓这种负面效应。 2011年6月,三峡大坝次开展了针对长江中游鱼类自然繁殖的生态调度。通过科学调度,在长江中游产生持续上涨的洪峰过程,创造适合鱼类繁殖所需水文条件,促进鱼类繁殖。2012年5-6月,实施了2次试验性生态调度,宜都断面鱼卵、仔鱼径流总量约为5.3亿粒(尾),2次生态调度中均发现了各种鱼类的自然繁殖现象。 2013年5月7-16日,中国三峡集团再次开展了试验性生态调度。 根据宜都、沙市、监利3个卵苗监测站点监测结果,监测期间宜都江段、沙市江段、监利断面卵苗总量分别达1.31亿粒(尾)、1.18亿粒(尾)和5.2亿粒(尾)。 生态调度实施后,沙市江段于5月15-18日监测到鱼类大规模自然繁殖,繁殖规模达5840万粒,随后的5月19-25日于监利江段监测到孵化后的鱼苗。 监测结果表明,2013年生态调度对中游鱼类自然繁殖产生了积极的促进作用。
污染防治 中国三峡集团始终关注项目建设与运行过程中的污染防治工作。 通过科学的管理、有效的措施、先进的设备,对项目建设与运行过程中产生的生产废水、生活污水、生活垃圾、坝前漂浮物、危险固体废弃物进行了有效的处理和回用,有效控制、减少施工粉尘的产生,消除、减缓噪声影响,努力营造清洁、健康的环境。 由于长江上游各城市大量生活生产垃圾沿江而下,2013年,清理三峡坝前水面漂浮物6. 52万平方米,共出动各类清漂船只2700多船次,清漂人员1.2万多人次。 三峡坝前清漂效率持续提高,基本实现了漂浮物全部被打捞上岸并运送至华新水泥厂进行无害处理。 向家坝水电站蓄水后,水库聚集了大量的漂浮物。 2012年10月11日,向家坝水电站开始坝前清漂工作,每天投入人工约300人,作业船只16艘,采取人工打捞、抓斗抓取、船只拉网、江面拦截等方法进行清理。 各种漂浮物打捞后现场进行破碎加工,由地方相关木业公司进行环保回收利用。2013年,累计清理漂浮物约3万吨。
建设意义
三峡大坝枢纽 三峡工程是迄今世界上综合效益最大的水利枢纽,在发挥巨大的防洪效益和航运效益。 三峡大坝建成后,形成长达600公里的水库,采取分期蓄水,成为世界罕见的新景观。 工程竣工后,水库正常蓄水位175米,防洪库容221.5亿立方米,总库容达393亿立方米,可充分发挥其长江中下游防洪体系中的关键性骨干作用,并将显著改善长江宜昌至重庆660公里的航道,万吨级船队可直达重庆港,将发挥防洪、发电、航运、养殖、旅游、南水北调、供水灌溉等十大效益,是世界上任何巨型电站无法比拟的。
防洪效益 三峡水库运行时预留的防洪库容为221.5亿立方米,水库调洪可削减洪峰流量达27000-33000立方米/秒,属世界水利工程之最。
航运效益 三峡水库回水至西南重镇重庆市,它将改善航运里程660公里,年单向通航能力由1000万吨提高到5000万吨。称三峡工程为世界上改善航运条件最显著的第一枢纽工程当之无愧。
抗旱功能 下游大旱,三峡可加大放水力度增大下泄流量使抗旱局面得以有效缓解。三峡工程主要设计者、长江水利委员会总工程师、中国工程院院士郑守仁介绍说,抗旱功能是三峡水利枢纽新增的一个功能。 他说:三峡工程设计时只有防洪、发电、航运和供水功能。补水功能是考虑到下游两岸的居民和生产用水,但还要满足抗旱用水。这部分水量需求比较大。 如今,三峡工程17年工期已经全面完成,举世瞩目的三峡大坝展现雄姿。 尤为可喜的是,三峡建设者不仅创造了水电建设史上的多项世界记录,而且把住了质量关,已竣工的单元项目质量评定全部合格。
发电功能 三峡电站安装32台70万千瓦水轮发电机组和2台5万千瓦水轮发电机组,总装机容量2250万千瓦,年发电量超过1000亿千瓦时,是世界上装机容量最大的水电站。
世界之最
建设规模 ①、综合工程规模大。 三峡水利枢纽主体(含导流)建筑物施工总工程量包括:建筑物基础土石方开挖10283万立方米,混凝土基础2794万立方米,土石方填筑3198万立方米,金属结构安装25.65万吨,水电站机电设备安装34台套、2250万千瓦。除土石方填筑量外,其它各项指标均属世界第一。 ②、单项建筑物大。 ⑴大坝:三峡水利枢纽大坝为混凝土重力式,挡水前沿总长2345米,最大坝高181米,坝体总混凝土量为1700万立方米,其大坝总方量居世界第一。 ⑵水电站:三峡水电站为坝后式厂房。水电站单机容量、总装机容量、年发电量均居世界第一。 水电站送出工程包括2回±500千伏直流输电,11回500千伏交流输电线路,送出工程规模居世界第一。 ⑶双线五级梯级船闸:三峡工程梯级船闸是世界总水头最高(113米)、级数量多(5级)的内河船闸,其单级闸室有效尺寸(长280米、宽34米、坎上水深5米)及过船吨位(万吨级船队),属世界已建船闸最高等级的内河船闸。 船闸最大工作水头49.5米,最大充泄水量26万立方米,边坡开挖最大高度170米,均属世界最高水平。 ⑷单线一级垂直升船机:三峡水利枢纽升船机承船厢有效尺寸120×18×3.5米,总重11800吨,最大提升高度113米,过船吨位3000吨,水位变幅上游30米,下游12米等指标均超世界水平。 三峡升船机属世界规模最大、难度最高的升船机。 ③、金属结构居世界第一。 三峡工程金属结构总量包括各类闸门386扇,各种启闭机139台,引水压力钢管26条,总工程量26.65万吨。 其综合工程量为世界已建和在建工程之首。 单项金属结构中,引水钢管的内径12.4米,永久船闸人字工作门挡高度37.75米,门高39.75米,运转时最大淹没水深17-35米,均属世界之最。
一批第一 三峡工程是当今世界最大的水利枢纽工程。它的许多工程设计指标都突破了世界水利工程的纪录,主要有: 1、三峡水库总库容393亿立方米,防洪库容221.5亿立方米,水库调洪可消减洪峰流量达每秒2.7-3.3万立方米,能有效控制长江上游洪水,保护长江中下游荆江地区1500万人口、2300万亩土地,是世界上防洪效益最为显著的水利工程。 2、三峡水电站总装机1820万千瓦,年平均发电量846.8亿千瓦时,是世界上最大的电站。 3、三峡大坝坝轴线全长2309.47米,泄流坝段长483米,水电站机组70万千瓦×26台,双线5级船闸+升船机,无论单项、总体都是世界上建筑规模最大的水利工程。 4、三峡工程主体建筑物土石方挖填量约1.34亿立方米,混凝土浇筑量2794万立方米,钢筋制安46.30万吨,金结制安25.65万吨,是世界上工程量最大的水利工程。 5、三峡工程2000年混凝土浇筑量为548.17万立方米,月浇筑量最高达55万立方米,创造了混凝土浇筑的世界记录,是世界上施工难度最大的水利工程。 6、三峡工程截流流量9010立方米/秒,施工导流最大洪峰流量79000立方米/秒,是施工期流量最大的水利工程。 7、 三峡工程泄洪闸最大泄洪能力10.25万立方米/秒,是世界上泄洪能力最大的泄洪闸。 8 、三峡工程的双线五级、总水头113米的船闸,是世界上级数最多、总水头最高的内河船闸。 9 、三峡工程升船机的有效尺寸为120×18×3.5米,最大升程113米,船箱带水重量达11800吨,过船吨位3000吨,是世界上规模最大、难度最高的升船机。 10、 三峡工程水库动态移民最终可达113万,是世界上水库移民最多、工作也最为艰巨的移民建设工程。
重要事件
征宣传语 为期一年的“三峡大坝·高峡平湖”国际旅游度假区全球宣传语征集活动正式落下帷幕。 经过专家组的层层评选,最终,“中国水利智慧,世界山水经典”从近万条宣传语中脱颖而出,荣获入选奖,其作者麦浩勤来自广东佛山市,曾在国内多个宣传语征集活动中获奖。 长江堵点 三峡通航管理部门相关人士表示:“基本是满负荷运营,原设计中,三峡船闸每年的正常通航天数在320天左右,而现在几乎维持在365天全年运行。” 即使如此,不少船运物流企业还是感慨,通行量滞后给企业带来了不少麻烦。 一位已从事30年长江航运的资深人士表示,三峡大坝的拥堵已经是常态化了,长江上的船只要想过三峡大坝,等一两天是正常现象。 如果遇到特殊天气,过三峡大坝的船只还会堆积,一般就会在坝前等候3至5天。 如果遇上船闸检修,甚至会等上7至10天才能过三峡大坝。 有长期经营货运的船家表示,其所在企业的船舶过三峡大坝的平均等待时间,约达30多个小时。 上述管理人士介绍,三峡船闸设计通行能力为每年单向通行5000万吨,“而这个通航能力我们原计划是维持到2030年,但目前通航需求量远远超出我们的预计。” 这意味着三峡船闸通行能力,已经在2013年接近其设计运力
门票免费 主词条:三峡大坝旅游区 自2014年9月25日起,三峡大坝旅游景点对中国游客(含港、澳、台同胞、海外侨胞)施行门票免费。 此次门票免费涵盖的旅游景点包括坛子岭园区、185观景平台、截流纪念园。 游客进入三峡坝区后,需在游客换乘中心通过安全检查、换乘景区专用观光车游览景点。 与此前收取门票时相比,游客游览方式、游览景点和游览线路基本不变。 景区交通服务为有偿服务。 需要实名预约,单日接待游客量上限为4万人。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