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中国古陶瓷研究论文集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跳转至: 导航搜索

中国古陶瓷研究论文集》,中国古陶瓷科学研究论著。周仁等著。1983年轻工业出版社出版。

本专著收编于《世界百科名著大辞典》。

内容简介

本书38万余字,单色版38版。收有论文和报告14篇,包括5方面内容。

1.《陶瓷试验场工作报告》是周仁在20年代创办的中央陶瓷试验场的工作报告。

2.《张家坡西周居住遗址陶器碎片的研究》、《张家坡西周陶瓷烧造地区的探讨》、《我国黄河流域新石器时代和殷周时代制陶工艺的科学总结》3文,对中国早期制陶工艺进行了系统的科学总结。通过对张家坡陶瓷碎片的测试,知其烧成温度已达1200℃左右,胎基本烧结,矿物组成已近于瓷。但胎中TiO2、Fe2O3含量高,薄层不透光,还不符合于一般所承认的瓷器定义。据测试数据推断其产地可能在“吴越地区”。提出:(1)中国陶器起源于仰韶文化; (2)龙山时期已开始用瓷土作原料,快轮制陶; (3)殷代时期釉和接近1200℃的窑已相继发明,釉陶上的石灰釉是后世青瓷釉的鼻祖;(4)山西候马战国时期釉陶的烧成温度高达1230℃,并利用烧成末期窑内气氛性质的调节来改变陶器色调。

3.《景德镇瓷器的研究》、《景德镇历代瓷器胎、釉和烧制工艺的研究》、《关于传世“宋哥窑”烧造地点的初步研究》3文概述了景德镇制瓷工艺。(1)唐宋时期瓷器可能只用一种瓷石或掺入极少量高岭作制瓷原料,已掌握用还原焰烧成瓷器。明清时期瓷胎已采用高岭和瓷石二元配方,因而提高了烧成温度,减少了器物变形,改进了瓷器的物理性能,使其具有现代硬质瓷的技术指标。(2)由于釉中减少釉灰,即减少了CaO的含量,提高了釉的白度和光泽度。(3)精工粉碎和淘洗原料,增加了瓷器的白度、透光度和强度。(4)传世“宋哥窑”可能是宋以后景德镇烧造。

4.《龙泉青瓷原料的研究》、《历代龙泉青瓷烧制工艺的科学总结》两文综述了龙泉窑制瓷工艺。(1)龙泉窑瓷器是石英、高岭、云母质瓷器。(2)胎的配方中掺有紫金土是为了降低胎的白度。(3)五代、北宋使用石灰釉,南宋、元、明时改用石灰——碱釉,同时加厚釉层,因而釉面光泽柔和。(4)梅子青釉烧成温度在1250—1280℃之间,强还原焰下烧成。(5)“哥窑型龙泉青瓷”可能是当地“仿官”作品。

5.《我国传统制瓷工艺述略》、《中国历代名窑陶瓷工艺的初步科学总结》、《我国陶瓷工艺技术发展过程的初步总结》3文综述了中国陶瓷工艺特点。(1)中国瓷胎多用高岭和瓷石二类原料配方。(2)以石灰石配釉,并由石灰釉变成石灰碱釉,(3)采用还原气氛烧成技术。(4)重视原料的精工淘洗、改进装匣技术和支烧方法是提高瓷质的重要措施。

上述各文除1篇发表在1949年前,1篇由科学出版社印过单行本,1篇未发表外,余均在《考古学报》、《硅酸盐》等杂志上发表过。

本书利用自然科学方法对古陶瓷进行研究,反映了中国古陶瓷科学研究者所取得的成就,受到了国内外陶瓷学者的高度重视并被广泛地应用于陶瓷史研究的各个方面,为古陶瓷研究开辟了新的领域。

作者介绍

周仁(1892—1973),字子竞,江苏南京市人。1910年赴美国乃尔康大学机械系学习,1915年获硕士学位。曾任上海南洋大学教授,南京中央大学工学院院长等职。1949年后任中国科学院上海分院副院长、院长,上海科技大学校长、中国科学院上海硅酸盐化学与工学研究所所长等职。中国现代钢铁冶金和古陶瓷科学研究的开创者之一,有学术著作40余篇。

相关信息

名著是书籍中的精华[1]。它标志着人类认识发展的水平,影响乃至支配人们的思想和行动,影响乃至支配社会的各种实践活动。《世界百科名著大辞典》,在浩如烟海的书籍中,筛选出价值高、作用大、影响广的一万部名著,把它们汇集一起,根据科学文化知识体系的区别和联系加以分门别类,并逐部作出精要的诠释。可以说,这是对科学文化的一次总结,是一项很有价值的科学文化建设工程。这部辞典是一部很有用的工具书[2]

视频

中国古陶瓷研究论文集 相关视频

古陶瓷的凡古必滑
埃及出土瓷器,日本专家研究之后:中国在陶瓷方面始终都是老师啊

参考文献

  1. 100部科普经典名著,豆瓣,2018-04-26
  2. 工具书及其分类,豆丁网,2014-03-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