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传播学评论第一辑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中国传播学评论第一辑》是2005年复旦大学出版社出版图书,作者是张国良。
图书是人类用来记录一切成就的主要工具,也是人类交融感情、取得知识、传承经验的重要媒介[1],对人类文明的开展贡献至钜。古今中外,人们对于图书总是给予最高的肯定与特别的关怀[2]。
内容简介
第一,作为学人,我们应始终保持谦虚的心态,因为任何个人的聪明才智及其贡献,都是有限的,都只是浩瀚“学术银河”中的一颗“星星”(尽管彼此有大小明暗之区分)。没有前人、没有同人,就没有作为学者的个人,换句话说,根本没有我们存在的可能。第二,作为后人,在继承前人的基础上,我们当然应始终高扬创新的精神,力争超越前人,因为这不仅是对前人的最好回报,而且是我们存在的理由和价值。基于以上思路,我们不断探索着前进的方向。
于是,在到达目前这样一个学科建设亟待向纵深推进的时刻,发现了一个问题,即:迄今为止,中国传播学界还缺少这样一种出版物——它集中刊登传播学的论文;它主要发表传播学的理论创新成果;它不问作者的名声和地位,只看作品的质量和贡献;它既服务中国,密切关注本土的现实课题,又放眼全球,敏捷追踪国际的理论前沿。也可以说,它以成熟、权威的国际核心期刊为楷模,肩负如下重任:集纳成果精粹,推动学术交流,培育研究团队,深化学科发展。
目录
主编的话 张国良
研究论文(Research Articles)
电视、象征资本及其在一个特定社区中的实践
——独乡个案之田野研究 郭建斌
中国新闻与传播学科核心作者群的现状与分析
——基于CSSCI(1998—2003)的研究 徐 剑
电视剧、文化与传播新技术
——从《笑傲江湖》的接受与反馈看中国电视剧的文化特性与传播新技术的作用 柳 珊
在市场和体制的压力下求存:大中华地区新闻从业人员对争议性采编手法的态度及其成因 陈怀林
海外特稿(Research Articles)
释法莫立法,立法即违法
——评主张司法保护死者名誉的各种理论 赵心树等
解读凯利·新闻教育·新闻与传播之别 潘忠党
从欧美崇拜到亚洲偏好
——日本人对亚洲文化兴趣的变化 石井健一
学生论文(Research Brief)
民工的媒介接触及评价调查研究
——以上海市徐汇区为例 陶建杰
建设者还是破坏者
——沪上三大报纸报道中的民工基本形象分析 李淑媛
译文选粹(Selected Translations)
作为社会生产的新闻 霍尔等
重估大众传播研究中的新修正主义 詹姆斯·库兰
书评(Book Review)
话语分析:如何为媒介等社会语言实践提供说明?
——费尔克拉夫和他的《话语与社会变迁》 殷晓蓉
社会力场中的图像传播
——读《摄影的力量——照片如何改变我们的生活》 顾 铮
国外主要传播学杂志摘要
《欧洲传播学季刊》(European Journal of Communication)
《新闻与大众传播季刊》(Journalism and Mass Communication Quarterly)
稿约及论文体例
参考文献
- ↑ “媒介”“媒体”“传媒”的区别,搜狐,2018-07-26
- ↑ 图书是人类用来纪录一切成就的主要工具,道客巴巴,2012-02-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