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亚滨藜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中亚滨藜 |
中文名:中亚滨藜 学 名:Atriplex centralasiatica Iljin 界:植物界 门:被子植物门 纲:双子叶植物纲 亚 纲:原始花被亚纲 目:中央种子目 科:藜科 亚 科:环胚亚科 族:滨藜族 属:滨藜属 种:中亚滨藜 命名者及年代:Iljin,1936 |
中亚滨藜(学名:Atriplex centralasiatica Iljin)是藜科,滨藜属一年生草本植物,分布于中国吉林、辽宁、内蒙古、河北、山西北部、陕西北部、宁夏、甘肃、青海、新疆至西藏。生于戈壁、荒地、海滨及盐土荒漠,有时也侵入田间。中亚滨藜对光照要求不严格,耐瘠薄、抗盐碱。 中亚滨藜带苞的果实称“软蒺藜”,为明目、强壮、缓和药。鲜草、干草均可作猪饲料。[1]
中亚滨藜形态特征
中亚滨藜 一年生草本,高15-30厘米。茎通常自基部分枝;枝钝四棱形,黄绿色,无色条,有粉或下部近无粉。
叶有短柄,枝上部的叶近无柄;叶片卵状三角形至菱状卵形,长2-3厘米,宽1-2.5厘米,边缘具疏锯齿,近基部的1对锯齿较大而呈裂片状,或仅有1对浅裂片而其余部分全缘,先端微钝,基部圆形至宽楔形,上面灰绿色,无粉或稍有粉,下面灰白色,有密粉;叶柄长2-6毫米。
花集成腋生团伞花序;雄花花被5深裂,裂片宽卵形,雄蕊5,花丝扁平,基部连合,花药宽卵形至短矩圆形,长约0.4毫米;雌花的苞片近半圆形至平面钟形,边缘近基部以下合生,果时长6-8毫米,宽7-10毫米,近基部的中心部臌胀并木质化,表面具多数疣状或肉棘状附属物,缘部草质或硬化,边缘具不等大的三角形牙齿;苞柄长1-3毫米。
胞果扁平,宽卵形或圆形,果皮膜质,白色,与种子贴伏。种子直立,红褐色或黄褐色,直径2-3毫米。花期7-8月,果期8-9月。
中亚滨藜主要变种
大苞滨藜(Atriplex centralasiatica Iljin var.megalotheca (M. Pop.) G. L. Chu)该变种与原变种的区别在于:雌花的苞片果时较大,而且大多有长1-3厘米的苞柄,缘部较宽阔,多呈三裂状,中裂片较两个侧裂片大。产新疆南部至甘肃西部。生于荒地、田边等处。苏联哈萨克斯坦也有分布。模式标本采自中国新疆南部的阿克苏和库车之间。
中亚滨藜产地生境
中亚滨藜 分布于中国吉林、辽宁、内蒙古、河北、山西北部、陕西北部、宁夏、甘肃、青海、新疆至西藏。蒙古、哈萨克斯坦、吉尔吉斯斯坦、塔吉克斯坦、乌兹别克斯坦、土库曼斯坦及俄罗斯的西伯利亚也有分布。
生于戈壁、荒地、海滨及盐土荒漠,有时也侵入田间。
中亚滨藜对光照要求不严格,荫蔽条件下,仍能正常发育。中亚滨藜耐脊薄,抗盐碱,中亚滨藜在盐碱地中能健壮生长,脱盐较好的农田反而限制了它的发生。
中亚滨藜繁殖方法
种子预处理:中亚滨藜植物果实为翅果,种翅和种皮坚硬,难以吸水、透气,严重影响种子的发芽力。在播种前必须采取人工或机械措施去除种翅,破坏种皮,增强吸水、透气能力,以利于种子吸胀和发芽。 催芽处理:种子含有皂角苷,抑制种子萌发,可水选除去空粒、不饱满种子,再用高锰酸钾1000-5000倍液浸泡2小时,然后用清水冲洗,置沙床催芽,温度保持在18-22℃,湿度保持在60左右;或用40℃的温水浸泡1-24小时,去除种子中的皂角苷,以提高种子的发芽力。
播种:一般在温度较低时种子发芽良好。在中国甘肃省武威市民勤最佳播种时间为4月下旬或5月上旬,此时气温开始回升,适合中亚滨藜植物种子萌发。栽培土壤为砂壤土,具有湿度较大、热容量小、透气性强、升温迅速的特征。播前应先浇透水,等土壤水分适合播种时施足底肥,深翻土壤,使土壤与底肥混合均匀。采用开沟条播方式,覆沙厚度为1厘米,用薄膜覆盖,并使薄膜与苗床之间保留一定的空间,以免出苗后发生烫伤。
中亚滨藜栽培技术
幼苗正常出土时间为播种后6-20天,如温度适宜可在12-30天出齐。出苗后期每天观察出苗及生长状况,如幼苗生长迅速,要及时揭去薄膜,防止烫伤;如温度较高,幼苗容易发生猝倒病、立枯病,可适当遮荫或喷水。齐苗后要及时浇水,保持土壤湿润,并及时除草、松土、防虫。根据苗木生长状况,可适当增施化肥。
中亚滨藜主要价值
带苞的果实称“软蒺藜”,为明目、强壮、缓和药。鲜草、干草均可作猪饲料。
中亚滨藜物种危害
中亚滨藜是中国新疆巴州塔里木垦区常见的农田杂草。在盐碱较重的农田中,其发生量分别占麦田杂草总数的9%和23%。中亚滨藜对小麦产量影响很大,又严重妨碍机械收割,而且收获时,中亚滨藜胞果一同混入谷物之中,不仅影响小麦质量,还易引起霉烂现象发生。
中亚滨藜防治方法
中亚滨藜 改良土壤:提高脱盐效果,是控制两种滨黎发展的根本措施。尤其是进行水旱轮作,不仅可以起到脱盐改土的作用,还可直接控制其发生量,因此应大力推广。
淘汰种子:中亚滨藜的胞果显著大于小麦种子,选用适合的筛子,便可将其汰除。
人工锄草:在发生密度不大的麦田进行锄草,一定要在5月中旬前结束,以防止蔓延。
化学除草:中亚滨藜对苯氧乙酸类除草剂很敏感,生产实践证明,中国巴州塔里木垦区进行茎叶喷雾,每亩用70%二甲四氯钠盐120克,兑水1升或2-滴丁醋70-80毫升,兑水5升,化除效果均十分显著。应当指出,二甲四氯钠盐对温度要求较高,18℃以下,化除效果明显下降,因此除注意化除日期外,还应在中午或下午作业为好。2-4滴丁醋飘移性很大,临近有敏感作物:棉花、豆类、果树、林木等时,要特别注意风向和间隔距离,以防止药害发生。
氟乐灵对两种滨藜也有较高的活性,但一般不能在麦田直接采用,可通过棉→稻→麦轮作,先在棉田应用(每亩80毫升)既可减少对棉花的为害,又压低了土壤负荷量,这样轮作和化除相互配合,可使轮作灭草和化学除草效果同时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