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两袖清风(汉语成语)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跳转至: 导航搜索
汉语成语
圖片來自 苏沫西

两袖清风[liǎng xiù qīng fēng]

两袖清风(拼音:liǎng xiù qīng fēng)是一个成语,最早出自于元·陈基《次韵吴江道中》。两袖清风原指两袖迎风而起,飘飘扬扬的姿态。后多用于比喻做官的时候非常清廉,除衣袖中的清风之外,别无所有。含褒义;在句中一般作谓语、定语。

基本信息

  • 中文名:两袖清风
  • 拼 音:liǎng xiù qīng fēng
  • 注音字母:ㄌㄧㄤˇ ㄒㄧㄨˋ ㄑㄧㄥ ㄈㄥ
  • 出 处:元·陈基《次韵吴江道中》

成语出处

最早出处:元·陈基《次韵吴江道中》:“两袖清风身欲飘,杖藜随月步长桥。”

衍生典故:明·于谦《入京诗》:“清风两袖朝天去,免得闾阎话短长。”后世据此典故引申出成语“两袖清风”。

成语故事

于谦,字廷益,号节庵,官至少保,世称于少保 ,浙江钱塘人,二十四岁中进士,不久做了监察御史。他同情百姓疾苦,在任期间为老百姓做了不少好事,明宣宗很赏识他。于谦被破格提升为河南、山西巡抚后,衣食住行仍很俭朴。

明英宗九岁即位,宦官王振专权。他以权谋私,是一个贪得无厌的贪官。每逢朝会,各地官僚为了讨好他,多献以珠宝白银,巡抚于谦每次进京奏事,总是不带任何礼品。他的同僚劝他说:“你虽然不献金宝、攀求权贵,也应该带一些著名的土特产如线香、蘑菇、手帕等物,送点人情呀!”

于谦笑着举起两袖风趣地说:“带有清风!”以示对那些阿谀奉承之贪官的嘲弄。并作诗一首:“绢帕蘑菇与线香,本资民用反为殃。清风两袖朝天去,免得闾阎话短长。”

绢帕、蘑菇、线香都是他任职之地的特产。于谦在诗中说,这类东西,本是供人民享用的。只因官吏征调搜刮,反而成了百姓的祸殃了。他在诗中表明自己的态度:我进京什么也不带,只有两袖清风朝见天子。诗中的闾阎是里弄、胡同的意思,引申为民间、老百姓。

成语寓意

于谦每次进京,不屑于行贿而是两袖清风,光名正大地去奏事,堪称清廉为官的楷模。那些送奇珍异宝给王振的官吏,只会“肥”了自己,“瘦”了百姓。“吃、拿、卡、要,打官腔”是官僚主义和消极腐败的具体表现,不可不除。成语告诉人们,为官者只有像于谦一样两袖清风,思人民之所想,给人民之所需,才能当好人民的公仆,要清清白白做人、干干净净做事、坦坦荡荡为官。

成语运用

成文用法:“两袖清风”原指两袖迎风而起,飘飘扬扬的姿态。后多用于比喻做官的时候非常清廉,除衣袖中的清风之外,别无所有。

含褒义;在句中一般作谓语、定语。 [1]

运用示例

  • 清·文康《儿女英雄传》第三回:只是那赔修的官项,计须五千余金,后任工员催逼得又紧,老爷两袖清风,一时那里交得上。
  • 清·李伯元《文明小史》第十二回:他自己做了几十年的官,依然是两袖清风。

成语辨析

两袖清风—廉洁奉公:“两袖清风”与“廉洁奉公”意义相近,两者皆有清廉做官的意思;区别在于“两袖清风”侧重于没有财产,一无所有;“廉洁奉公”则是侧重于廉洁不贪污,忠诚的奉行公事。

两袖清风的例句:

1、一身正气敢碰硬,两袖清风不染尘。

2、太老师一生诲人不倦,虽然两袖清风,却怡然自得悠游书海

3、他为官一尘不染,所以至今仍是两袖清风。

4、担任公职的要是能两袖清风,一介不取,自能心安理得俯仰无愧

5、一心为公自会宠辱不惊,两袖清风始能正气凛然

6、此人个性高洁,从政多年,依然两袖清风,可真是一尘不染。

7、一身正气,求真求实求真理;两袖清风,为党为国为人民

8、一身正气人品如山,克勤克俭两袖清风,胸怀似水任劳任怨

9、两袖清风身欲飘,杖藜随月步长桥。

10、慎言慎行一身正气清正廉洁两袖清风。

11、王市长任内,奉公守法,两袖清风,值得敬佩。

12、于是两袖清风的我决定从小事情做起。 [2]

两袖清风的成语接龙:

两袖清风 > 风风雨雨 > 雨过天晴 > 晴云秋月 > 月黑风高 > 高高在上 > 上下其手 > 手疾眼快 > 快马加鞭 > 鞭长莫及 > 及第成名 > 名公巨人 > 人面兽心 > 心神不宁 > 宁戚叩牛 > 牛头马面 > 面黄肌瘦 > 瘦羊博士 > 士绅名流 > 流风回雪 > 雪泥鸿爪 > 爪牙之士 > 士饱马腾 > 腾云驾雾 > 雾惨云愁 > 愁云惨雾 > 雾阁云窗 > 窗明几净 > 净几明窗 > 窗外有耳 > 耳熏目染 > 染苍染黄 > 黄衣使者 > 者也之乎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