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欢迎当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实资料,洗刷冤屈,终结网路霸凌。

丝路论坛梦絮(褚广崇)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事实揭露 揭密真相
跳转至: 导航搜索
丝路论坛梦絮
图片来自免费素材图片网

《丝路论坛梦絮》中国当代作家褚广崇写的散文。

作品欣赏

丝路论坛梦絮

第一天

北京西到渭南北,高铁飞驰五个小时,下了车,站内人员一口陕西腔,犹如回到老家,顿感亲切。我用固原方言问路,回答:“唔出了门到那马路上奏有去蒲城的车呢。”

和赵庆梅出了站,骄阳在头顶高悬,用劲道的火舌舔舐着人的周身,热浪翻滚的空气中,有一股烧焦的味道。几排新树的荫凉,也抵挡不住汗水与衣服的纠缠。

果真遇到一辆开往蒲城的中巴,内饰沧桑,气味热烈,让身边的赵频频蹙眉,我内心暗笑。车过渭河,河水浑黄,高原的本色。渭南在渭河之南,得名憨厚直爽,一水一城,简约辽阔。

一路风尘,汗水涔涔,祥龙宾馆现于眼前。大堂左手,一桌两椅两美女。一美女见我们进来,起身疾走迎过来,我礼貌地问候:“刘莉老师好!”她笑吟吟上来,一把搂抱了赵,然后松开手,扭脸笑着对我说:“男士就免了!”惊愕。性别歧视。顿觉奔波几千里的双腿,铅浇铜铸,不能移动半步。

头一天,“小妖”黎乐在微信上托付我,见到“大妖”,要替她抱一下的。那一刻,也不敢造次了,我真怕自己抱不动,不是她的块头,而是她的风度和辉光。

群内通知晚上六点欢迎宴,还有两个多小时可以打发。外出吃面皮,肉夹馍,和赵一起,打听蒲城土布哪里有卖?“玉女坊”,一个好温雅的名字。拐弯三四次,步行几千米,终未果,返回,又是一身汗。

快到宾馆门口,见到有两位拖着行李箱的,步履带尘,一位侧面看像极了王淑萍老师。斗胆喊了一声。她停住脚步,转回头看我。可不是她是谁!我欣喜,与她握手,她问我是谁。尴尬,报出名号。她稍微迟疑,脸上开放几朵淡雅的兰花,问我们是否也是刚到。与她同行的女子,竟然就是郭乔。她哪里像自己说的那般唬人。

晚宴厅中,有五个大桌,等我和赵进去,三桌已经坐满,两桌男士,一桌女士,面孔皆生。走向第四桌,空调边仅坐一位女士,娴雅淑静,温婉可人,朝我们点头致意。等落座后,又进来两拨,都是女士带领,同桌坐了,后来介绍,一位是渭南市文联副主席马丽,另一位是山东作家吕延梅。

首次参加这样的笔会,内心着实忐忑。好在“大妖”活泛,在一片人声鼎沸中,来桌边举杯同饮,让人内心有些许温暖和安慰。马丽女士介绍蒲城历史文化,仓颉造字,关关雎鸠,唐皇陵墓,将相故里,苹果酥梨,地软包子……呃,我就是写了地软子才来的。

那位空调女士,自我介绍网名“以梦为马”,真名马永娟是也,江苏连云港作家。我自信报出名号,可她不知道我。等到赵报出芳名,她竟然失声惊叫:“你就是赵庆梅,我知道你,我喜欢你的文字!”她拉赵的手,拍赵的腿,亲昵如失散多年的同胞姐妹。

我端着茶盅,去第五桌找王淑萍老师和郭乔女士,她们是我的老乡,不该孤零零坐在一隅,我理应去陪着。她俩是穆斯林,只有苦荞茶伺候。我去联络“大妖”,她又去赶紧安排了。王老师淡雅平和,我们聊起了唐荣尧的西夏史研究。我爱读她的唐荣尧系列散文,史实丰沛,落笔厚重,有历史的沧桑感。她眼中流露出遇到同好的感动。她身边的郭乔,眸光清澈,眼睛似乎会讲话。

谈话间来了一位身着旗袍的女士,气质脱俗,眉宇间透着灵秀。才知是安康作家袁明秀老师,也是穆斯林。其间,有白来勤老师、赵阳老师、崔斌兄等过来敬酒,他们都是酒仙。

蒲城夜幕下,热风浪卷,三个宁夏人,一个陕西人,额头冒汗,在宾馆门口站着聊了很久。关于固原作家,回族文化,和袁老师未能出版的一本书。袁老师走的是治学的路子,散文可能只是她的副业。她性格直爽,思想深刻,谈论问题一针见血。王老师谈吐如兰,用词有文人的锋利和傲骨。郭乔话不多,但是闪现着敏锐的见地和光芒。最后郭乔拽了一把王老师,说:“走吧,不说了。”昏黄的灯光下,三位穆斯林的眼眶,显得尤其深邃。

晚上,崔斌兄和我同屋,说起“小妖”,他们竟然在揭阳就认识了。恰好我带了一本她的《梨落集》,崔兄见书兴奋,爱不释手,翻来覆去地看,把书揉搓得令人心悸,他有一双山东大汉的手。趁他松开,我赶紧把书收回。未曾料到,第二天他又要了去,攥在手中,翻弄不已,幸好是书,不是作者,否则崔兄掌下真会香消玉殒,梨花片片坠落了。回头说给“小妖”,她是否能笑倒。

第二天

上午,在宾馆二楼会议室开颁奖大会。市县领导致辞,颁奖,王炳社教授点评获奖作品,全体合影。新锐主编柏峰老师的讲座,说散文发展态势。从先秦散文说到鲁迅、柳青,直到孙犁《曲终集》,纵横几千年,的确令人耳目一新,收获颇丰。中心点:关注时代,体现矛盾,写法创新,突破前人。

中午,全体参会作家步行十分钟,去吃蒲城名吃:水盆羊肉。第一次见,不知怎么吃。同桌的白来勤老师,是本地人,和白鹿原上的白家是远亲,热情地介绍、演示,最后看我们仍有不得要领者,干脆说:“不管怎么吃,吃饱了就好!”于是,一桌子人,有把肉夹在白馍中吃的,有一口肉汤一口馍的,有先吃肉后吃馍喝汤的,风卷残云,乱吃了一通,各个都是红光满面,最后把剩下的两三个白馍都装走了。

下午,写作论坛,柏峰老师主持,《西安晚报》副刊主编高亚平先生,《延河》副主编姚逸仙先生参加,三位都是陕西文学界顶尖人物,高先生说自己的创作和散文观,三位一起评说陕西文学,普通话和陕西方言交叉转换,内容实在,颇接地气,不时引起场内会心笑声。

经过一天的熟悉和活动,晚餐时节,比头一晚要活跃很多,举杯敬酒,觥筹交错,热闹异常。尤其令人称道的是姚逸仙先生酒酣之时,手执酒杯,一曲信天游《神仙挡不住人想人》,唱腔高亢嘹亮,像是从黄土坡坡上传来的:“羊肚手巾三道道蓝,咱们见面容易拉话话难。一个在那山上,一个在那沟,咱们拉不上话话,咱们招招手……”唱完后绅士地邀请安康袁明秀老师唱一段,袁老师一首《叫一声哥哥你快回来》,情深意浓中透着陕西女子的泼辣大胆:“上河里的鸭子下河的鹅,一对对毛眼眼照哥哥,煮了那个钱钱下了那米,大路上拾柴我了一了你……”厅堂内顿时飘起了黄土风。

“小妖”发来信息,问王士敏老师可到场了。我并不认识王老师,还是身边的甘肃作家刘丰歌老师告诉我,那个穿着深色T恤的老师即是。我盯着看,他儒雅地举杯,神态在人群中颇安详,瘦高个头,灰发疏朗,犹显高士古风。我瞅了个空子,过去问候他,也代黎乐向他请安。他很高兴,问我:“你也认识黎乐?”后来,崔斌兄告诉我,他是山西著名作家,垣曲作协主席。

餐后,和赵庆梅、马永娟一起散步,过蒲城农业局,财政局。街灯明亮,大人娃娃,人影散乱,这是个慢节奏小县城。我们天上地下闲聊,穿过一个十字路口,偶遇一家“秦女”土布店。赵激动得跳了起来,不是我拽住,她真能蹦到树顶上。她心心念的,未曾蓦然回首,竟在眼前灯火阑珊处了。

我眼见着这两个女人跟老板娘砍价,惊得我瘫坐在一个板凳上。尤其那个“以梦为马”。她能在嘻哈谈笑间,把要价五六百的四件套砍到三百,把要价一百五的砍到五折,还得笑茵茵地饶一个索价三十元的五毒枕头。她管着赵的钱包,又和赵一起扛价,和老板娘开着玩笑周旋,最终斩获了一大堆。女作家的睿智,女人居家过日子的精明,在她俩身上,那天晚上完美的结合,简直天衣无缝,让我大开眼界。

我给她俩的评价是:青梅竹马。蒲城的夜晚,昏黄的树影下,她俩手拉着手,笑弯了腰,更显亲昵。一个说,你像我的小学老师;另一个说,你像我的两个同事的综合。不是缘分,还能是啥,天设地造的,她们注定会在陕西蒲城结成金兰之好。

第三天

采风。唐泰陵。蒲城县城东北三十里,金栗山南麓。唐玄宗李隆基和元献皇后杨氏的合葬墓。神道开阔,神兽和武将皆石刻,尽显大唐风范。刘莉老师说:“泰陵看完,才知桥陵的雄伟宏大气魄,咱们等会去桥陵。”走完神道,路遇一条约三寸长的花斑小蛇。众人惊喜,围观拍照,纷纷说真龙驾到。泰陵高耸的墓碑旁,有一卖唱老翁,脸膛晒得黑红,车把上悬一红字木板,明码标价。王淑萍老师解囊,请老人家唱一段。我原想他会来一段唐皇野史,没想到他竟唱起了今朝民间顺口溜,让人大跌隐形眼镜。

蒲城清代考院博物馆。古代童生考取秀才的地方。门窗陈设主调是黑色,象征着肃穆庄严。考场内有彩色人像,童生答卷,握笔凝神,布局谋篇;监考官员,一派严肃,捻须踱步。古代的考场装修,比之当时普通人家的土屋矮房,不知豪华多少倍,或许是朝廷对读书人的暗示和吸引吧。几进庭院,几多赶考,几多磨难,才能获得功名,改变人生轨迹和一家人的命运。

在考院内,我跟姚逸仙先生聊路遥。他告诉我一些路遥的工作和写作的史实。路遥是我钦佩多年的作家,他的文章,还有纪念他的文字,能买到的我都认真读过。在姚先生的介绍中,路遥又一次在我的眼前复活,我似乎能感觉到他带着茶色眼镜,眼神悠远开阔,关切地注视着我。

桥陵。唐睿宗李旦之陵寝。建于开元盛世。唐玄宗李隆基为了感谢父亲让位于他,斥巨资为之修建陵墓。正如刘莉老师所说,神道两边的神兽武将,比泰陵的高大雄浑很多,体现着盛唐的雍容和威仪。可惜,破四旧中打砸不少,现在的管理经营又缺乏常识,神道中间栽种了高树,游览中阻隔了视线,两边神兽不能对称相望了。

跟着王炳社教授,听他说文学隐喻。他说到李清照的《声声慢》,说隐喻里的解读,让我开怀大笑。文字的背后,到底有多少真实隐藏,谁人知晓?随后他又谈起音乐隐喻,艺术隐喻,他说形象,意象,情感,这是文学艺术存在的理由,也是佳作必然拥有的要素,从古到今,概莫能外。

桥陵附近农家乐。蒲城小吃,一道一道上来,我的眼睛泛着比羊肚手巾三道道蓝还多好几倍的蓝。凉菜,窝窝,鱼鱼,肉蟒,烩面,炸的,蒸的,煮的,炒的,拌的,蘸的,我深刻怀疑,笔会把这么多好吃的最后一天呈现,是不想让我们离开蒲城。

可是,蒲城,我怎么能不离开。大轿车把我们送到宾馆,只剩下多一半人了,有些半途就回了西安,走了渭南,或者直接打车奔了老家。筵席总得散,人们都得东奔西跑,在文字的路上,也在人生的路上。

早晨存放行李的时候,我鼓起莫大勇气,请“大妖”在“小妖”的书上签名,这是我提前和作者商量好的。“大妖”几次拒绝,却敌不过我的坚持,最终在《梨落集》上签下大名。下次见到“小妖”,再讨她的,二妖合成双璧,这书就更有灵性了。

我背起行囊,赵拖着行李箱,我们和众人一一握手告别。王士敏老师,刘莉老师,吕延梅老师,还是好几位没有来得及记住名号的老师。在宾馆门口,“青梅竹马”相遇,拥抱作别,泪光闪闪。我厚着脸皮排队,也捡了一个浅浅的拥抱。蒲城的阳光,还是那么热情,我们在公交车站等车,离宾馆并不遥远,我却不敢回头,再看那边最后一眼…… [1]

作者简介

褚广崇,生于七十年代,宁夏固原黑城人,现在北京昌平任教。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