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北高翠雀花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東北高翠雀花 |
東北高翠雀花(學名:Delphinium korshinskyanum Nevski)是毛茛科翠雀屬多年生草本植物物,為中國的特有植物。 單葉,互生,總狀花序,花兩性,兩側對稱。萼片花瓣狀,紫色、卵形或橢圓形,上萼片有距,距囊形至鑽形,瓣片匙形至圓倒卵形,花葯橢圓球形,花絲披針狀線形,蓇葖宿存。種子四面體形或近球形,7-9月開花。 分布於中國大陸的甘肅、西藏、四川、青海等地,生長於海拔3,600米至4,700米的地區,多生于山地草坡或圓柏林下,目前尚未由人工引種栽培。
基本信息
- 中文學名:東北高翠雀花
- 拉丁學名:Delphinium korshinskyanum Nevski
- 界:植物界
- 門:被子植物門
- 綱:雙子葉植物綱
- 亞綱:原始花被亞綱
- 目:毛茛目
- 科:毛茛科
- 亞科:金蓮花亞科
- 屬:翠雀屬
- 亞屬:翠雀亞屬
- 種:東北高翠雀花
- 族:翠雀族
形態特徵
莖高55-90厘米,上部無毛,中部以下被開展或稍向下斜展的白色長硬毛,等距地生葉。基生葉及莖下部葉有長柄;葉片腎狀五角形,長4.5-7厘米,寬7.5-13厘米,三深裂至距基部4-10毫米處,中央深裂片菱狀楔形或菱形,三裂,二回裂片有狹卵形小裂片和銳齒,側深裂片斜扇形,不等二深裂,兩面沿脈疏被糙毛;葉柄長為葉片的2-2.5倍,被開展的長糙毛。總狀花序狹長,有(12-)18-25花;軸及花梗無毛;苞片披針狀線形,長7-12毫米,有長緣毛;花梗長0.8-3.5厘米;小苞片與花鄰接,披針形或披針狀線形,長4-5毫米,寬0.8-1毫米,疏被長緣毛;萼片脫落,藍紫色,橢圓狀卵形,長1-1.3厘米,無毛或疏被長緣毛,距圓錐狀鑽形,長1.3-1.6(-1.9)厘米,直或末端稍向下彎曲;花瓣黑褐色,頂端二淺裂;退化雄蕊黑褐色,瓣片卵形,二淺裂,上部有長緣毛,腹面中央有黃色長髯毛;雄蕊無毛;心皮3,無毛。蓇葖長1-1.3厘米;種子倒卵狀四面體形,長約2毫米,密生成層排列的鱗狀橫翅。7-8月開花。
生長環境
生海拔370-750米間山地草甸或林間草地。
分布範圍
在我國產黑龍江西部和北部。在蘇聯西伯利亞中部和遠東地區也有分布。
繁殖方法
- 摺疊分株:春、秋季均可進行。選取生長旺盛的母株,用工具在基部小心切割成若干子株,直接移栽至花盆或大田中澆透水分,有條件的情況下搭涼棚遮陰一周。
- 摺疊扦插:春季新芽長至15-18厘米時,選取生長健壯的枝葉(只留2-3個葉片)扦插於苗床(最好是砂質土壤)上,生根後移栽至花盆或大田;也可於花後取基部的新枝進行扦插。
- 播種:可在9-10月份採集飽滿健康的野生翠雀花種子低溫沙藏,於次年春季3—4月播種,發芽適溫為15℃左右;秋播在9月下旬-l0月上旬,先播入露地苗床,入冬前進入冷床或冷室越冬,次年春季幼苗發出2-4片真葉時移植,4-7片真葉時定植,間苗保持25-50厘米株距;栽前施足基肥,追肥以氮肥為主。老齡植株長勢衰弱,2-3年需移栽一次。為防止植株高大發生倒伏或彎曲,可在苗期控制水分進行蹲苗。此外,在採集野生種子進行人工育種過程中,須注意野生翠雀花的萌發特性(需要春化作用),要採用低溫沙藏法處理種子才能成功完成種子萌發繁育。對分株繁殖的翠雀花子株,也要保證生長點的低溫刺激才能形成花芽。
主要價值
翠雀花因其花色大多為藍紫色或淡紫色,花型似藍色飛燕落滿枝頭,因而又名「飛燕草」,是珍貴的藍色花卉資源,具有很高的觀賞價值。翠雀花歐洲一些國家於l7世紀就開始園藝化栽培,全球已培育出數千個觀賞栽培品種,並廣泛用於庭院綠化、盆栽觀賞和切花生產。[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