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欢迎当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实资料,洗刷冤屈,终结网路霸凌。

东北高翠雀花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事实揭露 揭密真相
跳转至: 导航搜索
东北高翠雀花

东北高翠雀花(学名:Delphinium korshinskyanum Nevski)是毛茛科翠雀属多年生草本植物物,为中国的特有植物。 单叶,互生,总状花序,花两性,两侧对称。萼片花瓣状,紫色、卵形或椭圆形,上萼片有距,距囊形至钻形,瓣片匙形至圆倒卵形,花药椭圆球形,花丝披针状线形,蓇葖宿存。种子四面体形或近球形,7-9月开花。 分布于中国大陆的甘肃、西藏、四川、青海等地,生长于海拔3,600米至4,700米的地区,多生于山地草坡或圆柏林下,目前尚未由人工引种栽培。

基本信息

  • 中文学名:东北高翠雀花
  • 拉丁学名:Delphinium korshinskyanum Nevski
  • :植物界
  • :被子植物门
  • :双子叶植物纲
  • 亚纲:原始花被亚纲
  • :毛茛目
  • :毛茛科
  • 亚科:金莲花亚科
  • :翠雀属
  • 亚属:翠雀亚属
  • :东北高翠雀花
  • :翠雀族

形态特征

茎高55-90厘米,上部无毛,中部以下被开展或稍向下斜展的白色长硬毛,等距地生叶。基生叶及茎下部叶有长柄;叶片肾状五角形,长4.5-7厘米,宽7.5-13厘米,三深裂至距基部4-10毫米处,中央深裂片菱状楔形或菱形,三裂,二回裂片有狭卵形小裂片和锐齿,侧深裂片斜扇形,不等二深裂,两面沿脉疏被糙毛;叶柄长为叶片的2-2.5倍,被开展的长糙毛。总状花序狭长,有(12-)18-25花;轴及花梗无毛;苞片披针状线形,长7-12毫米,有长缘毛;花梗长0.8-3.5厘米;小苞片与花邻接,披针形或披针状线形,长4-5毫米,宽0.8-1毫米,疏被长缘毛;萼片脱落,蓝紫色,椭圆状卵形,长1-1.3厘米,无毛或疏被长缘毛,距圆锥状钻形,长1.3-1.6(-1.9)厘米,直或末端稍向下弯曲;花瓣黑褐色,顶端二浅裂;退化雄蕊黑褐色,瓣片卵形,二浅裂,上部有长缘毛,腹面中央有黄色长髯毛;雄蕊无毛;心皮3,无毛。蓇葖长1-1.3厘米;种子倒卵状四面体形,长约2毫米,密生成层排列的鳞状横翅。7-8月开花。

生长环境

海拔370-750米间山地草甸或林间草地。

分布范围

在我国产黑龙江西部和北部。在苏联西伯利亚中部和远东地区也有分布。

繁殖方法

  • 折叠分株:春、秋季均可进行。选取生长旺盛的母株,用工具在基部小心切割成若干子株,直接移栽至花盆或大田中浇透水分,有条件的情况下搭凉棚遮阴一周。
  • 折叠扦插:春季新芽长至15-18厘米时,选取生长健壮的枝叶(只留2-3个叶片)扦插于苗床(最好是砂质土壤)上,生根后移栽至花盆或大田;也可于花后取基部的新枝进行扦插。
  • 播种:可在9-10月份采集饱满健康的野生翠雀花种子低温沙藏,于次年春季3—4月播种,发芽适温为15℃左右;秋播在9月下旬-l0月上旬,先播入露地苗床,入冬前进入冷床或冷室越冬,次年春季幼苗发出2-4片真叶时移植,4-7片真叶时定植,间苗保持25-50厘米株距;栽前施足基肥,追肥以氮肥为主。老龄植株长势衰弱,2-3年需移栽一次。为防止植株高大发生倒伏或弯曲,可在苗期控制水分进行蹲苗。此外,在采集野生种子进行人工育种过程中,须注意野生翠雀花的萌发特性(需要春化作用),要采用低温沙藏法处理种子才能成功完成种子萌发繁育。对分株繁殖的翠雀花子株,也要保证生长点的低温刺激才能形成花芽。

主要价值

翠雀花因其花色大多为蓝紫色或淡紫色,花型似蓝色飞燕落满枝头,因而又名“飞燕草”,是珍贵的蓝色花卉资源,具有很高的观赏价值。翠雀花欧洲一些国家于l7世纪就开始园艺化栽培,全球已培育出数千个观赏栽培品种,并广泛用于庭院绿化、盆栽观赏和切花生产。[1]

参考文献